仁心厚德 大医本色
—— 孙衍庆

2017-08-08 15:17刘欣
中国医学人文 2017年7期
关键词:外科医学病人

大医人文

仁心厚德 大医本色
—— 孙衍庆

艰难困苦 从医报国

1923年,孙衍庆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青少年时期的他和当时的中国一样,经历了诸多飘摇、困苦。制服病魔、改变贫困、强国兴邦的信念激励着他走上学医的道路。1943年20岁的孙衍庆考取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院课业繁重,他还不得不去做家教、打零工,甚至拉煤车来挣钱补贴生活。艰难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也为他后来适应各种环境、承担繁重工作打下了基础。

读书期间,孙衍庆积极投身于北平爱国运动。1949年,刚刚毕业的他被先后分配到北大医院、北京市第三医院工作,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在烽烟中抢救伤病员。1951年冬天,刚刚从朝鲜前线回国的他又参加了前苏联援建项目——苏联红十字会医院筹建。青年时期的孙衍庆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也在国家的起起伏伏中逐渐成长、成熟起来。

1949年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照

业精于勤 玉汝于成

医生面对的对象是人,是人的生命,真正的医学大家背后是艰苦的劳动和超人的付出。

大学期间的孙衍庆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他早年从事过普外科、骨科、创伤、肝胆外科和胸心血管外科及麻醉、泌尿等多方面工作,广泛的外科基础为他后来在胸心血管外科的成就奠定基础。

医学无捷径,钻研和学习是唯一成功的道路。除了日常繁忙的工作中实践经验的积累,无数个休息日他都在图书馆查文献、绘制手术图,书写的资料卡片超过5 000张。为开展心脏血管外科手术,他经常连续几个月天天晚上都在实验室内研究心肺机的结构,进行动物实验,研究心脏停跳和复跳的规律,有时还要精心制作特用的手术器械。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专用器械,人工瓣膜替换的基本技术也是在这样的日日夜夜内反反复复研究和制作中取得成功。

在医疗工作中不断积累、开拓前进,孙衍庆用精湛的技术、智慧和魄力创造了许多疑难杂症的国内首例。

首例报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根治手术(1982.4),首例报告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根治手术(1985.3),首例布加氏综合征经后腹腔右心房下腔静脉转流术,首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手术治疗,创建了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的理论和方法。

此外,他对瓣膜病伴发慢性房颤、巨左房症外科治疗、离体供心保护、先心病、瓣臣和人工生物瓣膜等多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开拓了新手术领域。

他并不满足于成为一名成功的“外科技匠”,在临床经验、专业理论知识积累之外,他还刻苦研读中外医家名著,向名专家请教,并提出一些思考,这些都为他成为一名医学大家奠定了基础。

从医后在业余时间书写的资料卡片

严谨治学

仁心厚德 境界至臻

古语云: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孙衍庆对病人有着极度的热忱。

他尊重病人,耐心、认真地倾听患者陈述病情,积极征求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意见和手术方案的看法。他注重细节,对每一位病人和治疗方案都认真思考,力求诊断、治疗、手术都做得规范、全面。他的手术室内,手术总是静悄悄地、井然有序地进行。他在门诊和查房时,总是衣着得体、态度诚恳、语气柔和,让患者感觉如沐春风。

在他眼里,医生的职业就是救死扶伤,真诚互信是医患关系和谐的根本所在。他说在自己学医从医的几十年里,遇到很多令他感动的患者,医患间的这种真情正是推动他不断努力的力量源泉。20世纪50年代,毕业时间不长的孙衍庆为一名食道烧伤的7岁外地男孩进行了人工食管手术。25年后,这位已成长为壮年男子的患者带着妻女历尽周折,出现在孙衍庆面前,执意让他收下一个生日蛋糕,“今天我来,就是想让您看看您带给我的幸福。我长大了,娶妻生女了,我们全家永远忘不了您。”孙衍庆称“此情此景牢牢地映入脑海,再也不能忘却。”

1972年与阿尔巴尼亚患者在一起

患者感谢信

教学相长 弦歌不辍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孙衍庆就兼职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给学生讲课、带学生。“争取多出成果、多出人才”是他最大的心愿。他悉心培养、严格要求青年医师和研究生,无论年龄大小均以诚相待,手把手地教。他不仅注重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还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指导学生把临床问题提升到科研项目。在他指导下,一批青年专业人才脱颖而出。

老师的言传身教,传递着医者之魂。在孙衍庆看来医学教师是个神圣的工作,拥有重大的责任。传授医学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医生、一名老师,更应当将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风传授于学生,让学生明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的真谛。

他多次严肃地对学生们讲“作为外科医学家,道德观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应该这样认识,在治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健康器官与组织,不需切除的不切除;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术,既保证病人安全,又能达到学习与提高的目的,切不可在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把握的情况下上台。我们手中的刀维系一个人的生命和一个家庭的幸福。在关键时刻还要敢与病人共同承担手术的风险,在术前要充分估计、分析、判断手术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的优劣,以决定是否手术;关心指导病人手术前后的生活与健康,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正确对待病人的感激,应把这些作为努力学习、提高外科技术,更好地维护人类健康的力量源泉。真正的医生还要敢为病人担风险。”

给研究生上课

著作等身 管理专家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孙衍庆就致力于关于肝硬变引起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系统研究,80年代,他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创造了根据血液动力学指标计算最佳吻合口的公式。此项工作早于美国22年,根据这一成果主编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研究》一书。1982年,孙衍庆教授首先在国内报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治疗的成功。1985年他在国内首次采用Bentall手术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关于马凡氏综合征心脏大血管病变外科治疗的空白。他成果卓著,著作等身,此外还担任多本杂志的总编、副总编工作。

著作等身

为官为民

20世纪80年代开始,孙衍庆担任了北京卫生局领导。从专家到局长,他以同样认真的态度,对北京市的医疗卫生行政管理工作殚精竭虑,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积极支持并参与成立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医疗研究中心——安贞医院,主持成立卫生(护士)学校培养卫生专业人才,极力促成解放军医院向民众开放,深入基层帮助10个郊区县改建扩建了县医院,致力于普及健康知识创办《健康咨询报》,协助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建立中国的康复中心……即便是在担任领导期间,孙衍庆还经常回医院做一些疑难手术,从未放下过手术刀,他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在卫生局长和医学专家之间保持着平衡。

2009年是孙衍庆教授从医60周年,科学出版社策划了画册《仁心厚德 大医本色——孙衍庆》。60载春华秋实,60载医路漫漫,孙衍庆教授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优良品质和高尚人格。他历经艰难困苦, 立志从医报国,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国家振兴和祖国医疗卫生事业;他致力于我国胸心血管外科事业,坚持刻苦钻研,勇攀医学科学高峰,创造了许多治疗疑难杂症的国内首例;他全心对待病人,秉承大医本色,赢得了无数患者的信任与爱戴;他坚持言传身教,悉心提携后人,为国家造就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医学科技人才。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孙衍庆教授无愧为一位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医学大家,一位认真钻研、技艺精湛的医学科学家,一位著述等身、桃李满天下的医学教育家,一位在医疗事业和医院管理上成效卓著的管理专家。

(刘欣整理自伍冀湘、张兆光主编:《仁心厚德 大医本色——孙衍庆》,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

猜你喜欢
外科医学病人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谁是病人
医学的进步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