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海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广东深圳518000)
小型水库开敞式溢洪道的优化设计
刘长海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广东深圳518000)
溢洪道是水库等水利建筑物的防洪设备,在工程项目中能够发挥出排泄水库存超蓄洪水的作用,使得水库在汛期泄洪期间处于安全状态。溢洪道一般不经常工作,但却是水利枢纽工程中重要的结构组成之一。溢洪道的设计和布置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水库的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工程造价,因此,研究溢洪道的优化设计至关重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针对水库溢洪道工程区基岩强风化深度大、岩质较软、不均匀沉降等问题,探讨了溢洪道布置和体形结构的优化设计。
溢洪道;泄流;优化设计;泄洪建筑物
溢洪道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泄洪建筑物,其设计直接影响着水库的安全运行,对于其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某水库工程为例,讨论了溢洪道的优化设计,以供参考。
某水库工程是以农业灌溉、城市防洪和城镇供水为主,兼引水发电和生态旅游等功能的一项综合性水利工程。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79 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726×107m3,多年平均降水量835.9 mm。水库校核洪水位840.50 m,总库容8.65×106m3,正常蓄水位为837.50 m,相应库容为8.19×106m3,最大坝高49.0 m。首部枢纽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右岸开敞式溢洪道和右岸取水兼放空隧洞等水工建筑物组成。工程等别Ⅳ等,工程规模小(一)型,其永久性主要建筑物为4级。
坝址溢洪道分布于右岸单薄山体垭口冲沟地带,进口段横切垭口地形,上游侧坡度较陡,坡度53°,以下为斜坡、冲沟地形,坡度10°~15°,出口段为一级阶地,地形缓,坡度2°~8°,长约300 m。溢洪道两旁无高陡边坡存在,自然边坡稳定。
设计采用边坡开挖坡比为:覆盖层1∶1~1∶1.25.
J2ln1石英砂岩、砂质泥岩:强风化1∶1,弱风化1∶0.5~1∶0.75.
3.1 溢洪道建筑物优化布置
大坝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右岸开敞式溢洪道。如果采用泄洪隧洞,施工相对复杂,布置上与导流洞有冲突。为了便于工程的运行和管理,溢洪道首选不设闸门的自由溢流方案,堰顶高程为正常蓄水位1 288.00 m。
根据坝址段地形地质条件,结合坝线的布置,将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右岸。右岸溢洪道由进水渠、控制段、泄槽段、消力池组成,总长238.35 m。绝大部分覆盖层厚度都在3~5 m。进水渠沿山体开挖形成,长20.46 m,进口采用“八”字型,前缘宽度36.5 m,底面高程1 282.00 m。
溢0+000—0+009.000为控制段,长9 m,边强厚1.5 m,堰顶净宽20.0 m,堰顶高程与正常蓄水位同高1 288.00 m,不设闸门。溢流堰型式采用WES实用堰,堰面曲线方程为y=0.189×1.85,堰面曲线与1∶1的斜线相切,后接反弧段,反弧半径为5 m,中心角为35.037°,后接泄槽段。
溢0+009.000—0+190.350为泄槽段,长181.35 m。溢0+009.000—0+034.000为渐变段,底宽15.0~20.0 m,底坡为20/1 000,溢0+034.000—0+040.250为过渡连接段,采用抛物线连接,抛物线方程为y=0.017x+0.012x2;溢0+040.250—0+124.000段,底宽15.0 m,底坡为420/1 000;0+124.000—0+129.509段为过渡链接段,采用圆弧链接,圆弧半径为15.0 m;0+129.509—0+151.000段,底宽15.0 m,底坡为20/1 000;0+151.000—0+158.500段为过渡衔接段,采用抛物线连接,抛物线方程为y=0.02x+0.024x2;0+158.500—0+183.650段底宽15.0 m,底坡为500/1 000;0+183.650—0+190.350段为过渡衔接段,采用圆弧链接,圆弧半径为15.0 m。溢0+190.350—0+228.350段为消力池段,宽度为15.0 m,边墙厚度为1.5 m。出口接下游河道。
3.2 溢洪道建筑物结构计算
3.2.1 WES实用堰泄流能力计算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 253—2000)水力设计计算,开敞式WES实用堰泄流能力计算为:
式(1)(2)(3)中:Q为流量,m3/s;B为溢流堰总净宽,m,定义B=nb;b为单孔宽度,m;n为闸孔数目;H0为计入行近流速水头的堰上总水头,m;g为重力加速度,9.81 m/s2;m为二维水流WES实用堰流量系数;c为上游堰坡影响系数;ε为闸墩侧收缩系数;ξ0为中墩形状系数;ξk为边墩形状系数;σs为淹没系数。
波动及掺气水位计算为:
式(4)中:h和hb为泄槽计算断面的水深及掺气后的水深;v为不掺气情况下泄槽计算断面的流速;ξ为修正系数,可取1.0为1.4 s/m,流速大者取大值,取1.2.溢洪道泄流能力计算表及特征水位泄流计算成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溢洪道泄流能力计算成果表
表2 特征水位泄量关系计算成果
从表2可知,在校核水位工况下P=0.2%,上游水位为1 291.70 m,相应的下泄流量为309.79 m3/s;在校核水位工况下P=2.0%,上游水位为1 290.78 m,相应的下泄流量为197.40 m3/s;在消能防冲工况下P=5.0%,上游水位为1 290.46 m,相应下泄流量为161.70 m3/s。
3.2.2 泄槽水面线计算
泄槽段均采用矩形断面,三面采用混凝土衬砌防渗,水面线根据能量方程用分段求和法计算,即:
式(5)(6)中:Δl1-2为分段长度;h1和h2为分段始、末断面水深,h1取泄槽首端断面计算的临界水深,a取1.05,q为单宽流量/(m3/s);v1和v2为分段始、末断面平均流速,m/s;α1和α2为流速分布不均匀系数,取1.05;θ为泄槽底坡角度;i为泄槽底坡,i=tgθ;为分段内平均摩阻坡降;n为泄槽槽身糙率系数,取0.017;为分段平均流速,=(v1+v2)/2,m/s;为分段平均水力半径,m。通过计算,泄槽段各分段始末断面水深计算成果如表3所示。
3.2.3 消能计算
设计采用下挖式消力池底流消能,按《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计算消能防冲,设计采用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计算,即:
式(7)(8)(9)中:d为池深,m;σ为水跃淹没度,取1.05;h2为池中发生临界水跃时的跃后水深,m;ht为消能池出口下游水的深度,m;Δz为消能池尾部出口水面跃落,m;Q为流量,m3/s;L为水跃长度,m;Fr1为收缩断面费劳德数。
将表1、表2、表3各特性参数代入到式(7)(8)(9)中,计算得消能防冲洪水(P=5%)下泄流量Q=154.3 m3/s时,得到消能池深6.0 m,设计取6.0 m;池长37.58 m,设计取38.0 m。出口接下游河道,水深为1.76 m。边墙高8.0 m,厚1.5 m。设计确定的WES实用堰结构尺寸,其泄流能力、消能防冲等均能满足工程安全运行需求,符合规范要求。
表3 泄槽段水面线推算成果表
综上所述,针对水库溢洪道常出现的问题,应从地质条件、规划布置、水利计算及结构计算等层层把关,保证工程安全经济可行。在本工程中,设计采用了地质条件适应性强、工程量较省、安全可靠性和节能经济性均较优的右岸开敞式溢洪道。经优化调整后,并结合泄流能力、泄槽水面线和消能防冲等对溢洪道细部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开敞式溢洪道的泄流能力和底流消能均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具有较高安全可靠性和技术经济性。
[1]聂建云.试论某水库溢洪道设计及优化[J].地球,2014(04).
[2]彭超.浅议小型水库加固设计中的溢洪道优化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2).
〔编辑:张思楠〕
TV651.1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5.112
2095-6835(2017)15-0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