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人传奇
人的一生,总有许许多多不可预知的事情。
乔丹的母亲德洛丽丝怀上他时,经历了她自己母亲逝世的伤痛。医生因为担心德洛丽丝太过伤心导致流产,强迫她只能躺在床上。据乔丹的父亲说,德洛丽丝还真的差点流了产。乔丹出生时,鼻子不停地出血,大家甚至担心他会不会有什么危险。接着,几个月大的乔丹从床上摔下来,差点夭折,然后是两岁的那一年,乔丹的父亲在修车,在一旁玩耍的他居然抓起两根带电的电线,结果被电击甩出了三英尺远。
甚至到乔丹长到更大时,也出乎寻常地发生了很多可能改变他一生的事情。乔丹上大学时,他的好友死于一场水灾;当时乔丹和她在一起游泳,结果两人陷入旋涡都被卷入大海,乔丹大难不死挣扎着回到了岸上,可他的好友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所以,当人们说:“我们应当不时地勾画自己生活的未来”时,乔丹的态度往往是不置可否。
他和朱安妮塔于1989-90赛季开赛之前的拉斯维加斯成婚。结婚后的乔丹很快有了孩子,这是有原因的:为人夫为人父的经历可以让他找到事业和家庭的平衡点。这样,如果他在事业上遇到不快——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种不快——就不会因为责任感的缺失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第一个儿子出生时,乔丹感到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人,这是一种新层面意义上的成熟。他每时每刻都有一份对孩子和孩子的母亲的责任感,而凡事不光只考虑自己,为了承担支撑家庭的义务,乔丹可以做出某些牺牲。那时候,妻子和孩子们只知道他是丈夫和父亲,而不知道作为超级篮球运动员的乔丹还签订了各种各样的商业赞助合同,即便如此,乔丹也已经很满足了。
乔丹的生活慢慢发生了变化,他认识事物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家里他是父亲和丈夫,但在别的地方,他还是迈克尔·乔丹。其实乔丹本人并不觉得自己像人们所说的那么出名,他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比赛上以致没有时间去考虑别人如何看待他的生活和事业。相信这也是乔丹之所以如此容易为人接受的原因所在。他不会伪装,总是向人们展现最真实的自我,所以在镁光灯下他总是显得挥洒自如,他的性格和处事原则决定了他只能做自己,乔丹的父母从不允许他学会虚伪,他从不比别人更高估自己,甚至在赛场上,他也觉得从别人那儿可以学到很多。乔丹立志要出类拔萃,但他也知道,必须要付出代价方可实现。
然而,处在受人尊敬的地位也是一种孤独,尽管乔丹身后有支持他的家庭。公牛队不断打赢比赛,乔丹不断有出色的表现,大家也都平安无事,但他开始感到了一种被人关注的困惑。没人再对他的球技评头论足,而是开始追赶他,想要超越他。乔丹知道,自己被赶超的那一天终究会来到——事物的发展总是如此。新旧交替,承前启后,也可以说这是NBA的一道风景。
1992-93赛季一开始,乔丹就感到了身心的疲倦。他已经连续打了两年总决赛,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纷争矛盾,而且菲尔·杰克逊铸造的公牛的团结协作正日益分崩离析。这让乔丹隐约感到在随后的12个月公牛将充满艰辛,可他不知道这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菲尔·杰克逊的执教风格的确是独树一帜的,可以说他的工作方法充满着智慧和才华。
他从不强行让球员们接受他的想法,而是给他们提供充足的选择余地。他会对全队表明自己的某个想法,而这个想法往往又是针对某位球员的,如果你就是那位球员,你会从这句貌似跟大家说的话中得到启迪。这是菲尔独有的天赋——在集体里跟某个人谈话的才能。也正是这,把公牛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这一点乔丹深有感触。有一次菲尔跟球员探讨区域联防和区域进攻的事。此前乔丹已经打这个位置,知道是怎么回事,可就不太知道如何让自己在比赛中始终如一地呆在这个区域里。菲尔特意设计出一套确保乔丹48分钟始终不脱离出这个区域的方案,该方案要求乔丹集中精神准确掌握比赛的节奏,又要保持和队友的配合,要理解和完全掌握对他来说的确是一种考验。
在进行第一次实践训练前,菲尔让球员们先闭目静坐思考他的方案。最初乔丹认为这种方案简直是疯了,他只闭上一只眼,另一只眼看着队友的傻样。但见他们都很认真,他也就渐渐接受了。静下心来的乔丹开始反复回味菲尔的方案,可还是不能完全专下心来,这时菲尔对大家说深呼吸可以帮助集中注意力,乔丹知道这是在对他说的。
菲尔从中至少教会乔丹两点:一、不要把想法强加给某个人,对大家说,让他自己领悟;二、先别对别人的想法说“不”,认真琢磨,你会发现其有价值的东西。可以说,这些都是陪伴乔丹一生的财富。
第二次夺得总冠军后,乔丹其实就想离开,但他最终没走成。
乔丹确信没人注意到他要退役,除了1993年季后赛时来到公牛队的乔丹大学教练史密斯,他们谈了许多关于乔丹要退出的话。4月的一次长谈后,他问这是不是我的最后一个赛季,乔丹告诉他:“是的,我需要改变一下自己。”他们每隔一周都会谈一次心(直到很长时间之后还是如此),谈生活,谈感受,也谈公牛。史密斯能感受到乔丹想退出的急切心情,他没有劝止乔丹,只想知道他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决定,他告诉乔丹:“你实现了一种突破,成就了很多,你也有不少的压力,兴许需要休息一下。”他从不会极力改变别人的想法,即便是当初乔丹离开北卡罗莱纳事也没有挽留他。
公牛队已经两夺总冠军,之后的休整期也让奥运会给占走了,有人开始用挑剔的眼光看乔丹,公牛内部也发生了很多的事,直觉告诉他是该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了。1993年季后赛一开始,乔丹就决意在赛季结束后退役,他认为这是最佳时机。其实,1992年奥运会时他就知道,下个赛季是他的最后一个赛季,他为此和父亲谈过,他知道儿子已身心疲惫,需要休息。
乔丹原本考虑夺了第一次总冠军就走,可究竟为何最终又没走呢?唯一的原因是,他要连续三次夺取总冠军,这是拉里·伯德和“魔术师”约翰逊都达到的成就。
如果你把平时训练当成比赛,那训练和比赛便无区别可言。
乔丹总是时时让自己处于临战状态。训练吃苦了,打比赛就不会那么难,这是要努力达到的。在训练中他会尽量吃苦,一旦比赛真正开始,任何事情就都能做成,他喜欢训练中的那种角逐,在北卡罗莱纳大学时,乔丹就学会了这些,史密斯教练总是让球员们把每次训练当作实际比赛。
一场比赛打到第四节不同球员的临场发挥的状态将会有区别。每到这时候随着比赛气氛越发紧张,乔丹的脑子会更清醒,而别的球员会显得头绪紊乱。很多时候,他都能控制第四节的比赛,是因为他能适应比赛节奏和气氛,而他的对手则变得手忙脚乱。他们往往忽视了乔丹的进攻威力,当形势对已方不利时,多数球员总是消极对待,而乔丹从不认为自己会输,即使偶尔有会输的坏念头产生,他也会及时下场稍事休息,待情绪稳定后立即上场。一旦他感到自己能赢,那无论场上形势如何,他的球队就会有赢球的机会。
1998年总决赛对犹他爵士队,打到了第四节,公牛以4分之差落后,没关系,哪怕有哪一个主力下场也不要紧,乔丹的念头是:“我们会赢。虽然不知道怎么赢,但就是会赢!”落后4分和24分都没事,乔丹总会有办法赢回来的。
1997-98赛季期间,乔丹总是致力于打好每场比赛的第四节,在前面的比赛中他主要是为后面养精蓄锐。他想对自己的对手说:“看我的最后12分钟吧。”
1992-93赛季,公牛第三次蝉联NBA总冠军。 在1993年总决赛中同菲尼克斯太阳队和查尔斯·巴克利对阵,乔丹感觉自己就像和小弟在打比赛,他知道你来者不善,他兴许能打败你两三场,但最终他还是要遭受失败。太阳队只知道比赛,但不知道怎样赢球,这就是太阳和公牛的区别所在。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乔丹的父亲不幸去世了,父亲的死是他一生中最惨痛的损失之一,也让他度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
父亲是乔丹最亲密的朋友,他知道乔丹所有的一切,甚至能预知很久以后将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乔丹声称,自己人性中的闪光点都来自他的父亲。老乔丹就是个平常人,富有幽默感,但在乔丹的心目中他是上帝的使者,他教会乔丹生活的许多真谛,其中最大的教诲就是:凡事皆事出有因。正是这一点,促使乔丹能在父亲死后保持对生活的一份积极和乐观。
这种生活的经历告诉乔丹,是自强自立的时候了,他的生活中不再有父亲的指点,他应该更加成熟起来。想想以前,从打篮球到经商,乔丹总是充分询问父亲的观点,觉得需要他指点迷津。他死了,乔丹意识到自己不能再依靠别人,而应当独立想问题做主张了,他可以听听别人的建议,但决定却要靠自己。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亲已经不在乔丹身边了,相反,乔丹能时时感觉到他的存在,他知道父亲永远和他在一起。和父亲一同走过的30年,他传递给了乔丹生活的所有教诲。他还能听见父亲的声音,感知他的存在。乔丹知道他在看着自己,关注着儿子的成功和孩子们的成长。所以乔丹将父亲的离去作为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考验,一种贯穿生命的考验。
在公牛队夺得三次总冠军的几周后,乔丹知道他该走了。杰里·莱恩斯多夫和大卫·福尔克让乔丹利用那个夏天考虑一下今后的计划,可是,父亲的去世及其给乔丹带来的打击、一些人对我的看法,还有公牛内部发生的一切促使乔丹更加确定几个月前就产生的念头:他需要休整,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
9月初,菲尔·杰克逊在自己的办公室会见了乔丹。以前乔丹去过那儿许多次,现在他知道今后不会有太多这样的机会了。菲尔要乔丹留下来,但却说不出任何实质的理由。他看了乔丹两秒钟,然后说着有关他不凡的天赋,以及乔丹有责任把这种天赋发挥出来这种无力的话。乔丹知道这些,也同意菲尔的推理;但问题是,他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要退役的,唯一的不同是现在还是两年以后。乔丹的天赋迟早要失去,因为岁月不饶人。菲尔看着乔丹,竭力要找出别的一两个理由,但就在这个时刻乔丹已经知道自己的打算了,菲尔终究没能提出足够的理由让他留下来继续打球。实话实说,一旦乔丹做出了决定,谁也别想说服他。
退出篮球场后的乔丹又像是一个小孩子了。早在1991年他就在想离开篮球场去打棒球。其实,他和父亲很早以前就开始谈论棒球,谈论棒球明星博·杰克逊和迪恩·桑德斯。父亲一直都有让乔丹去打棒球的想法,小时候他曾让乔丹去学了一段时间的棒球。上世纪90年代早期还有一些棒球联盟请乔丹打了一两场比赛。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玛吉西·波格斯和迪尔·史利就参加了棒球队,所以父亲问他:“你干嘛不去试试?”
在NBA赛季的间隙,乔丹肯定没有时间,而且他在篮球场上还未实现所有的目标,但乔丹知道适当的时候他会去棒球场尝试一下。1992年夏天,当乔丹真正作好了准备去打棒球时,巴塞罗那奥运会又让他的棒球计划搁浅了。
就这样,乔丹始终不敢确信自己退役后会去打棒球,也不知道是否有这样的机会。有一次他去找杰里·莱恩斯多夫,告诉他要去打棒球的想法,莱恩斯多夫知道他对棒球感兴趣,也就没有竭力劝止乔丹。但乔丹也不想让自己渴望去打棒球的事过早公诸于众,所以最先只是在私下里和白袜队的明星比尔·贝尔顿及其教练哈姆·斯内德接触商谈。大约八个星期后,消息传出,乔丹也就向外界作了证实,他总是自认为会是一名出色的全能运动员,并坚信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从篮球场走到棒球场,很多东西都应该发生改变。以前乔丹要锻炼自己的手指力量,现在要看肩膀韧性和手臂的功夫了,他每天要练习击球前向后引34盎司重的球棒300至400次。乔丹总是每天凌晨6点钟就开始和队里的助理教练瓦尔特·赫尼亚克一起练球一两个小时,然后再跟全队参加全天的训练,最后结束训练回营的总是乔丹和瓦尔特。1994年的春训,乔丹就是这么度过每一天的。如果有人不相信他决意打棒球是严肃认真的,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看见乔丹那些起早摸黑训练的日子——以及他滴血的双手。
棒球比赛存在许多一般球迷都看不出来的技术环节,战术出球,投球数,怎样发出的防守飘球,曲线球和快球,怎样离垒和滑垒,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每一个环节对乔丹而言都是一种挑战。他开始自己给自己加压,因为他想成功。但其中唯一的魅力却是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什么。莱恩斯多夫不知道,白袜队的老板罗恩·舒勒不知道,乔丹自己也不知道。
该如何来解释乔丹的棒球经历呢?这可能是乔丹对于自己人生的一段完善吧!对他而言,当然希望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是充实的。乔丹认为,打棒球的那段日子是他有生以来最美的时光之一,他潜心学习,体验比赛,同时还指导年轻人应付某些实战形势;他们想了解有关乔丹的一切,而他想学会小伙子们掌握的棒球技术,他们一直这样互相帮助着。他们有很豪华的大客车,球队总能保证训练往返途中的舒适安全。当他们出去吃饭时,总是很合乔丹的口味。在那里,有很多令乔丹感觉很美的东西:球员间的友谊和忠诚与NBA相比简直好得出奇,他们总是一块行动,小到如用餐一类的琐事。这里的一切都纯洁、坦率和真诚,包括在NBA经常发生事端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打棒球期间,乔丹没太关注篮球,他也从没想到自己会回来,他已经感到自己正不断取得进步,而且开始喜爱和适应了棒球这项运动。然而,当那场棒球罢工爆发时,乔丹感到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知道该怎么做,但那些年轻的球员乱了方寸,他们都跑来问乔丹自己应该怎么办:是拒绝打比赛而冒着被解雇的危险,还是回到赛场而冒着成为人家谴责目标的危险呢?乔丹很同情他们,但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他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决定——重返NBA,重返芝加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