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文玲
摘 要:“育人”不仅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塑造其健康的心理品质。针对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现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重视“育心”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活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其中“育人”是第一位的。在我看来,“育人”不仅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中就谈到:“要促进学生在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高年级小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起始阶段,心理极其不稳定,甚至会出现很多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高年级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以身为范,潜移默化
如果问学生:“最亲近的人、最相信的人是谁?”90%的学生都会选择老师。老师是学生知识学习方面的领路人,是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导师,更是学生心理塑造过程中的榜样。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组织者,每天都要与学生打交道,其在日常教育教学方面的心理表现会对学生心理塑造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我们老师要以身为范、身体力行,以积极健康的阳光的精神状态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我天生是个乐天派,什么事都向积极的一面看,即使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工作的难题,我也勇挑重担、直面挑战。这种积极的心态直接影响到我的学生,我的班级成为学校有名的快乐班级,更有家长反馈:“才到班级一个多月,孩子就与以前大不一样,变得开朗、活泼、坚强、善于言谈……”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专业学习,丰富知识
学生并非天生就会心理方面的知识,同其他学科知识一样,需要学习。为了让学生在各种心理变化出现之时不至于“束手无策”,班主任可以利用学校设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知识教育,增强学生对心理知识的认知,引导学生对自身和他人身上出现的各种心理表现进行科学的解释,以积极地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
学生学习了《培养良好的情绪》后,认识到自己在平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急躁、冲动、发脾气等情绪的危害,表面上看这些情绪让自己痛快了,实际上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在知道“如何培养稳定的良好情绪”后,不少学生主动用学到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来平和自己的“激情”。你看,学生王×不正在通过“名言激励”来化解自己这次考试失利的悲痛吗!
三、巧用活动,塑造品质
活动是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综合教育形式,也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如果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活动有机结合,就能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独立意识很强,但不善于沟通,不懂得忍让与共享。学校非常有必要让这些学生处于集体环境中,让他们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的品德与技巧。因此,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也就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
班里有位学生成长于单亲家庭,性格孤僻。为了帮助他融入班集体,我通过“我们是一家”的主题班会、“团结制胜”的拔河比赛、“快乐出行”的野炊等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出团结互助的集体活动氛围,让该生充分享受到拥有朋友的快乐与幸福,并逐渐融入五(3)班这个大家庭中。
四、个性沟通,拥有阳光
教学倡导“因材施教”,育心工作同样如此。有效的沟通是教师成功进行心理教育的前提和保证。面对个别学生的个性心理障碍,在保护孩子心理隐私的前提下,我们老师要进行感情投资,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用足够的耐心来倾听学生的心理诉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用热忱的爱心和科学的心理知识及时、有效化解学生的心理症结,排解学生的心理“阴霾”,帮助学生重新绽放阳光的笑颜。
有位一向快乐的女生,近段时间却变得沉寂,时而还会独自哭泣。我寻找到与她独处的机会,真诚地与她聊天,逐渐把话题转移到她的心理变化上,才知道她的父母外出打工,把她留给了爷爷奶奶,她产生了“被人遗弃”的感觉。我就引导她从父母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难处,从而缓解了该生“紧张激动”的不稳定情绪,让她认识到父母的“远离”是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这是一种伟大的爱。真诚的沟通之后,快乐女孩又回来了,并且变得更加快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班主任要做好“育心”工作,光凭借教学管理经验和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丰富心理疏导与援助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育心”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百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4(5):41.
[2]杜贞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J].才智,2013(31):176.
[3]胡丹莉.浅析如何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成功(教育),2012(7):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