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军
摘 要: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与理想课堂建设》讲座中,首先为我们展示了从评课到议课再到目标的技术路线:一、听课、评课;二、观课、议课;三、观课议课目标。观课议课是参与者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行对话交流,以发现和理解教学、改善和创新课堂、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
关键词:观课议课;课堂教学;反思
2015年4月在成都参加培训学习期间,聆听了成都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与理想课堂建设》讲座。听完这次讲座后,对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甚至观课、议课、理想课堂有了新的认识。以下是我对《讲座》的整理,希望能对我们今后开展教研活动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听课、评课
目前,听课、评课仍是中小学校本教研和教学指导的主流形式。
1.对听课、评课的认识
(1)对听课、评课的认识,既熟悉又陌生。(2)开展听课、评课研究,既普通又重要。(3)对听课、评课的要求,既严格又宽松。说它熟悉、普通和要求严格,是因为听课、评课是每一位教师都做过的事,是每一所学校都会开展的常规教研活动,是有学校制度保证的事。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一路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说它重要,是因为听课、评课的质量,直接反映一位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能反映一所学校教研水平的高低。说对它的要求宽松,是因为学校里平时听课、评课走过场的多,动真格的少。
2.听课、评课的作用
学习别人弥补自己(理解力);帮助别人,成就自己(指导力);点评别人,提升自己(鉴赏力);要想评好课,必须会听课!
3.听课的技术要领
听课要关注什么?关注教学目标;关注教学过程;关注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反应。
如何梳理听课记录?听课时梳理:听课时,顺便将能够说明相同问题的素材梳理出来,做相同的记号,把印证不同观点的素材用不相同的记号区分出来。听完课后梳理:就是从有相同记号的听课素材中,提炼出主要观点,然后以观点统领相关听课素材,为有理有据地评课打好基础。
4.支持听好课的工具
一张表:要熟悉本地区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它既是评好课的主要依据,也是听好课的有力工具。一个本:用好听课记录本。
5.评课的技术要领
评课是什么?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角度对一些课堂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评课主要评什么?关注教学目标,评议教学理念;关注教学过程,评议业务水平;关注教学方式,评议教学能力;关注学生反应,评议教学效果。
怎样评?对所听的课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提的观点和看法要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新课标精神;所提的观点和看法要有事实依据。
评课的原则:促进发展原则:尊重授课教师的劳动,把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放在第一位,避免求全责备;实事求是原则:优点要谈足,不足也要点透,不能含含糊糊;就课论课原则:要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好要指出好在何处?为什么好?差要说明差在哪里?为什么差?差异对待原则:授课教师情况不同,听课目的不同,评课的重点也就应有所不同。
6.评课的类型
从覆盖面来看:包括全面性评课、片断性评课。从侧重点来看:研究性评课、针对性评课、延伸性评课、追踪式评课。从功能上看:包括诊断性评课、激励性评课。从参与主体来看:包括反思性评课、指导性评课、互动式评课。
7.當前听课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听课被动式、任务式、盲目式、应付式;评课过程形式化;评课内容表面化;评课结论两极化;评课效果零散化。
二、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接受,它是听课、评课这种教研形式的继承、发展和超越。
1.支持观好课的观课工具
要熟悉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熟悉新课程下好课的标准。用好听课记录本。
2.评课与议课的区别
评课是比较和判断,对课堂好坏下结论、作出判断有评与被评之分,被评者往往处于失语状态。要根据预设的标准,较为零散地提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信息讨论、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超越了谁说了算,强调彼此间的平等参与,谁都有自我表达的权利和倾听、理解对方的义务。
3.观课、议课的局限性
虽然观课、议课比听课评课更专业、更有研究和指导的价值,但是这种新的形式它的局限性,需要专门对教师进行培训,费时费力,在教师人数少的学校难以有效开展。提出议课,并不是要否定评课,评课是水平性的评价和选拔性评价,而议课属于发展性评价。
三、观课议课目标:建设理想课堂
1.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状态,让学生经历美好的课堂生活。
2.改善教师在课堂上的生活状态,创造教师的幸福生活。
3.对教学内容做有价值的选择和改造,为学生幸福生活奠基。
4.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方式,实施有效教学。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真正了解了观课议课,使我体会到有效的观课议课对一支教师队伍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我要把此次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和教育教研中,加强教研活动的改进和学习,在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