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模式下初中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2017-08-07 06:01蔡旭东
新课程·中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橡皮学案液体

蔡旭东

概念是组织起来的经验,是基于事实、事件、特性、感知信息进行分类、推理和抽象出来的知识,它使我们能有效地认知、交流、发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正确地理解、掌握概念是学好科学的基础,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概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初中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了概念,才能解释科学现象和解决科学问题,单纯的机械记忆是不行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是通过以下三种教学模式来开展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又称为“满堂灌模式”。(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式。(3)教师板演、学生模仿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在教例题或实验课上要用的。

上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都属于“讲解—接受型”的教学模式,采用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主动发出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师生之间很少有主动的信息的双向交流。

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学模式开始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课堂师生活动由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该教学模式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针对导学案上提示的问题和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则作为引导者存在,必要时对于学生的结论进行补充完善。

对于新的教学模式来说,导学案的编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如果用一个比喻来概括,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好的导学案能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

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应按学生的实际水平,准确地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也不能太多,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制定目标时应将学生学习中将涉及的重、难点及易错、易混、易漏的内容明确指出,以便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学习重难点把握要精准,根据课标要求、文本内容、学生实际,明确告知学生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并提示相应的突破方法。

课前预习部分的编写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课前对要学的知识作一初步的了解,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从而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视课堂内容的不同,该环节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比如课堂上如果将出现学生从未用过的仪器,可在“自主学习”中将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点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展现。课堂上如果将出现实验探究,可将实验的过程以探究的设计思想在该环节让学生预先思考,但应避免还未进行实验的情况下,求解实验的结果。

合作探究是导学案的核心。以问题的形式把教材知识重新组合,层层递进,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设计时应注意:①问题应指导学生阅读并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②问题不宜太多,太碎;③问题的呈现要尽量避免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方面:新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以学生作为一节课的主体,而将老师放在了辅助的位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就可以对整节课彻底放手了,对于那些学生无法理解,与日常经验相违背的理论、概念,还是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和解释。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我们可以在引入概念时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引发认知冲突,帮助学生接受新概念。如,“纸锅烧水,纸不会发生燃烧”“水中生火”“拉两本页码交叠的课本,拉不开课本”等等。做好概念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学好概念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概念,实验是研究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探究,符合学生对抽象科学概念建构的“从形象到抽象的一般思维发展规律”。

以“液体内部压强”的教学为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水池、水库、水坝等设计都必须考虑液体压强的问题,那么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特点?

(2)实验步骤:①粗玻璃管下端用橡皮膜包裹,装上水,观察橡皮膜的形变情况;②靠近底部侧面有出水口的水槽,在开口处包上橡皮膜,在水槽内装上水,观察橡皮膜的形变情况;③在烧杯中装上水,将调整好的压强计橡皮膜浸入水中,保持同一深度,朝各个方向转动探测头,观察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④将压强计橡皮膜浸入更深的水中,观察压强计。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观察结果,得出结论:①装有液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②装有液体的容器侧面受到液体压强;③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④同种液体深度相同则液体压强相同,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4)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对结果进行总结,最终获得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学以致用。

科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利用获得的概念解释生活和学习中相关的科学现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利用起来,使学生感受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使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长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从而达到提高科学有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了解什么是摩擦力之后,提出“为什么轮胎表面,鞋子的底部要布满花纹?为什么要给机器添润滑油?”等问题;给出人在有少量沙子的地面上滑到,问“为什么在有少量沙子的地上,人容易打滑?”然后要學生列举“生活中那些摩擦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如何减小有害摩擦”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不知转化为知之,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逐步形成科学概念。进行科学概念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去理解概念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能替代学生思维,要给学生留出分析、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这样,学生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猜你喜欢
橡皮学案液体
液体小“桥”
乡愁导学案
“比例尺(一)”导学案
橡皮山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