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藏寺碑》对唐代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书风影响刍议

2017-08-07 23:42王觉平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7年7期

王觉平

摘 要:《龙藏寺碑》为隋最具代表碑刻艺术,唐初以降诸家泰半受其沾溉。褚遂良之《雁塔圣教序》,其用笔、章法、结体更是与《龙藏寺碑》一脉相承。褚书兼济方圆,注意轻重,融隶意于行草,若簪花美人,顾盼生姿,杰才得笔,为后世所推许。其柔秀醇和,实渊源于是碑。

关键词:龙藏寺碑 雁塔圣教序 书风影响

龙藏寺碑为隋代传世第一名碑,于中国书法嬗变及隋史研究深具价值,未可轻忽。隋祚虽短暂,然隋制唐袭,非仅为后者政治奠造宏基,而隋书上承北碑,气象闳阔,不似唐楷循规蹈矩,更有其独特之魅力。

一、《龙藏寺碑》与《雁塔圣教序》

(一)吾华隋代名迹《龙藏寺碑》

《龙藏寺碑》,全称《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撰书者失考。据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龙藏寺碑并阴,张公礼撰并书。开皇六年十二月立,今在隆兴寺。”前人据此论为撰者张公礼书,或曰乃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笔法,众口纷纭,莫衷一是。近人则以为出自恒州官署之善书属吏之手①。

《龙藏寺碑》通高3.15米,高0.90米,厚0.29米。碑为龟趺。碑额呈半圆形,浮雕六龙相交,造型别致,雕刻精工,颇具隋唐蟠龙古朴之风。碑阳30行,行50格,约1500字。碑额“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15字,碑阴及左侧有题名及恒州诸县名,分5截30行,每行字数不一,皆楷书②。

《龙藏寺碑》之立,旨在勖勉州内士庶慷慨乐捐。是为隋文帝倡佛教、各地竞相兴建寺院之宝贵实物。是碑详载隆兴寺之始建年代、碑阴及左侧题名,为今人研究隋代政治、职官制度及河北方志提供了有力佐证。但最重要的是其书法价值。其书体具有上绍北魏,下启初唐之过渡特征,寓遒劲、猛厉于平正、宽博、醇和之中,深得魏晋神韵。而笔力坚苍幽深、风格朴拙雄秀、架构庄重伟岸,冠绝隋碑,无疑义也。王冬龄先生《悟斋论书》自述手临《龙藏寺碑》几卅载,称道此碑“不惟隋碑第一,也是楷书中独立风标之上品”。

(二)唐代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一名《慈恩寺圣教序》,唐代褚遂良书。楷书,共1463字。公元653年(唐永徽四年)立。共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李世民撰;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太宗之子高宗撰。碑文之两“治”字均缺末笔以避高宗名讳。

褚氏书《雁塔圣教序》时,年五十八岁。字体遒丽清刚,笔法娴熟老成。暮年健笔,自立堂廡,洵非虚誉。

时贤多有论列。兹举王佑贵《褚遂良与<雁塔圣教序>》为例。其要旨为:《雁塔圣教序》独标新格,褚河南遂得与欧阳率更、虞永兴鼎足而三。欧体得北碑之险劲,譬之如兵家武库,剑戟森严,点画精工如关门之键不可动摇,诚为楷书之极则。孤峰独立,后学盖寡,几成绝响,兹不论。而引领唐楷潮流,门庭广大者,则首推褚遂良。中唐大家颜真卿、徐浩等,无不受其沾溉。《雁塔圣教序》薰香摘叶士林推,尤擅盛名,允称褚书第一。王先生此文可谓探骊得珠,别具只眼,识者当不以吾言为河汉也。

二、楷书由隋至初唐之整体发展

(一)社会背景

隋朝一扫魏晋南北朝以来分崩离析之政局,得国虽仅卅余载,但二帝皆识度高远,重视书法。

隋文帝杨坚首创之科举制度,沿袭至清末,垂一千三百年。凡所取之士,非仅学问优长,书法亦当清丽。所谓“以书取士”是也③。《唐六典》卷二十一载:“隋置书学博士一人,从九品下。”科举制与书学博士之设立,使学书之风为之大彰。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杀于江都,李渊建立唐朝,是为高祖。李世民在位时,文化昌明,国力鼎盛,社会安定,史称“贞观之治”。太宗尚武崇文,妙于翰墨,上行下效,楷书日趋成熟。欧阳信本(询)、褚登善(遂良)、虞伯施(世南)、薛嗣通(稷)扬葩于前,被推为“初唐四家”。颜清臣(真卿)、柳诚悬(公权)振藻于后,亦负盛名,兹不赘述。

(二)发展状况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萌于魏,发展于隋,成熟于唐。“唐书尚法”,以欧虞褚薛颜柳钟诸家为大宗。后之名家,无不奉为圭臬。

隋内承北朝周齐峻整余音,外得南朝梁陈风流逸韵,“简要精通,汇成一局”。其时也,淳朴之古风尚存,精能之新意未立,隋书名迹除《龙藏寺碑》外,尚有《启法寺碑》、《曹植庙碑》及《董美人墓志》等。书风峻整疏朗、丰仪韶秀,深具汉隶魏碑遗韵,承上启下,影响深远。时贤洪丕谟先生,曾有专书论之,诸君可参酌④。

三、隋《龙藏寺碑》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影响

前文已经述及,隋代书法,是为汉隶至唐楷之过渡期。《龙藏寺碑》兼具汉隶之简约厚重、六朝书之峻洁修整、两晋书之清正韶秀,笔法细腻,别具雄强古拙之风。融北碑之粗犷与南帖之娟秀于一炉,其用笔,结体,章法皆优入胜流,虽未必尽善尽美,堪称唐楷之典范。褚遂良精研《龙藏寺碑》,得玄珠于亡象不测之渊,是善学者。

兹从用笔、章法及结体三端,试析《龙藏寺碑》对《雁塔圣教序》之影响。

1、用笔

观《龙藏寺碑》之用笔,挺拔秀劲、粗细变化皆恰到好处,实为初唐诸家之先导。偶见行意,使其楷书灵动。神完力足,刚柔相济,亢隐适度。若灵蛇渡江,去獠戾乖张之气,得深切中和之境。故包安吴(世臣)赞曰:“《龙藏寺》足继右軍,皆于平正通达之中,迷离变化而不可思议”。

《雁塔圣教序》用笔因方就圆,其起笔与收笔与《龙藏寺碑》较,多有逆笔,别具匠心。横笔竖入,竖画横起;腾挪跌宕,不分首尾。毫发无憾。波转引回。提按顿挫,顾盼生辉。唐张怀瓘评:“美女婵娟似不轻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清秦文锦亦赞谓:“褚登善书,貌如罗绮婵娟,神态铜柯铁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

《雁塔圣教序》尽得《龙藏寺碑》法乳,用笔举重若轻。而褚氏才得江山之助,俊焕翰墨之光,博雅能文,故是碑与《龙藏寺碑》较,愈显隽秀之气。而秀骨丰肉,又突越欧、虞也。

2、章法

《雁塔圣教序》与《龙藏寺碑》,行距与字距几出一辙,皆深具隶法。

字里金生。俯仰穿插,揖让向背,合符法度。

以章法论,《雁塔圣教序》兼具行草笔意,妙造毫巅,更胜一筹。

3、结体

《龙藏寺碑》因字赋形,由形生势,结体疏朗宽博、端庄文雅、方整有致,具淳朴生涩之美,有古拙幽深之境。

《雁塔圣教序》之结体以弧形线条胜出,兼具《龙藏寺碑》之长,超迈欧、虞之藩篱,其书曲中有直,秀雅醇和。

传世名迹《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之杰作。深受隋代影响,无疑义也。《龙藏寺碑》固未臻至善至美之境,然其不捐细流,蔚为巨浸,可资取法者甚夥。书史旌贤,得传者几;春蚓秋蛇,落纸如铸。天意高难问,吾侪得以一窥前贤法迹,幸何如之!如无渊源有序之继承,奚论创造发展与光大?隋代无名书家《龙藏寺碑》之存在,更使得褚书《雁塔圣教序》光华闪耀!

参考文献:

[1]袁行霈,陈进玉,詹文宏,孙继民,李金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河北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4.01.

[2]颜尚文.《中国中古佛教史论》[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12.

[3]刘立民.隋代书法概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第3期).

[4]洪丕谟.点击中国书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01.

[5]沈浩.隋代楷书论[J].书法研究,1996,(第2期).

[6]刘琼瑶.隋碑对初唐楷书风格形态形成的影响:以欧、虞、褚为例[J].雪莲,2015,(第8期).

[7](唐)褚遂良原著;(日)佘雪曼编;蒋京蓉译. 雁塔圣教序楷书.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4.07.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