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上学府“奇幻游学”105天(我的留学故事)

2017-08-07 22:16蔡文健
环球时报 2017-08-07
关键词:靠岸学府游学

蔡文健

时下正值暑假,不少学生都在忙着游学。我也有一段特别的游学经历——我们的教室是一艘豪华邮轮,同学来自世界各国,我们一边在大海上航行,一边在邮轮上学习,真正体验到“徜徉在知识海洋里”的奇妙感受。

105天,到访10国

“海上学府”由基地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非营利组织海上教育学院负责日常运营,与不同的学术伙伴共同实施教育项目。今年我参加的春季项目,合作方是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学。“海上学府”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环球比较教育课程,供全世界任何学科的本科大学生修读。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之父、香港“船王”董浩云为“海上学府”的创立和推广发挥过重要作用,以他命名的奖学金,每年为中美两国的大学生提供资助就读“海上学府”。

我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学专业,有幸申请到“海上学府”项目的董浩云奖学金(2万美元),是该奖学金今年在香港地区的唯一获得者。除了董浩云奖学金,“海上学府”还有一些其他奖学金,建议大家去官网了解一下。也可以自费申请,但费用有点高,对学生家庭经济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整个航线的费用约2.7万-3万美元,包括在船上的学费和食宿,但未计算靠岸后的开支。

我是在官网上申请的,需提交成绩单,主办方规定GPA得超过3(4分制)。另外需要托福或雅思成绩,我交的是雅思,要求是6分或以上。没有面试环节。

这个项目的特别之处在于学校是一艘船,上课、活动、餐饮住宿都是在船上进行。这是一艘全高九层的邮轮,除了房间与教室外,还设有电影室、健身室、泳池等多种设施。这艘“海上学府”今年1月从美国圣地亚哥起航,驶往美国夏威夷希洛、日本神户、中国上海、越南胡志明市、缅甸仰光、印度柯钦、毛里求斯路易港、南非开普敦、加纳的塔科拉迪和阿克拉、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最后在德国汉堡结束,其中每个国家停留4-6天。105天的时间,我与小伙伴们乘坐邮轮到访过10个国家,大开眼界。

船上修读课程,靠岸田野调查

在邮轮上,我们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课程来修读,课程非常丰富,从人文、地理到商科、海洋学,应有尽有。授课老师以美国人居多,但也有华人老师,靠岸时也会邀请当地老师授课。修得的学分,如果跟自己本专业相近,可以转回所在学校。因为我在浸会大学已修完本专业课程,因此在“海上学府”上根据兴趣选了一些有助于拓展自己视野的课。

首先是所有人的必修课——环球学(GlobalStudies,又称全球研究)。每当邮轮接近一个国家或地区,我们就会学习当地的历史及风土人情,对这个地方形成整体认识;然后上岸开展观光和考察,每个学员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探索计划,我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脚触摸,用鼻子嗅,用舌尖尝,全身心地去感知所到国家鲜明而独特的文化。

另外一门必修课,我还选了“中美关系”。这门课由来自美国和中国内地的两名教授共同授课,美国老师主要结合中国近代史讲授。中国老师主要讲授中美间外交。有时两个人会共同授课,相互之间会有些对话。

选修课方面,我选了“个人与家庭发展”和“人际关系”,同时旁听了“心理与性别研究”,因为以前研究过投资者的心态,所以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

课堂上,一个班20多人,人数相对少,师生互动性较强。而且,“海上学府”一大特色在于其丰富多彩的田野调查活动,上岸会开展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结合“个人与家庭发展”这门课,我们到印度上岸与当地学生交流,走访孤儿院,去敬老院给老人分发食品。不同课程通常有不同种类的田野调查项目,但至少能保证一门课有一个调查项目。学生也可报名参加课程之外的田野调查,我还曾经到缅甸参与义工服务、探访南非贫民区,并有机会到撒哈拉沙漠骑骆驼,全都是难忘经历。在缅甸,我和同学一起在街边买东西,走时忘了拿找回的零钱,店主没过30秒就追过来,让我感受到这个国家的纯朴与真诚。

和不同文化的人交流,也改变了我的一些刻板印象。比如印度给人印象是脏乱差,但我们在印度西南部港口科钦靠岸时发现,当地教育水平较高,大多数人识字、读过书,市容市貌很整洁。同当地大学生交流时,我们聊到包办婚姻、种姓制度等问题,令我惊讶的是,当地女大学生对包办婚姻并不反对。她们告诉我,父母在操办她们的婚事前,也会询问她们的意见。经过这次参访,我认识到,最好不要对任何事情有成见,必须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注意换位思考。

“身体和灵魂同时在路上”

我们此行2/3的时间在海上航行,一些同学会患上幽闭恐惧症,或许是因为长时间见不到陆地,船上有心理辅导服务。我没出现什么心理问题,但身体上遭遇过挑战,在夏威夷往日本的航程中,风浪较大,很多同学都晕船,我也不例外。不过由于船体很大,这类情况并不常发生。

这趟游学,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好朋友。项目刚结束,就有个好朋友来香港看我,我带他游览了香港。我觉得自己在社交方面有不少长进,比以前更加积极主动。船上600多名同学,刚开始几乎都不认识,只有主动去跟人搭讪,才能认识更多朋友。此外,我感觉自己看问题不会再局限于自身的文化背景,而会去主动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海上学府”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完美结合起来,参与其中,获益良多。套用一句流行语——一边看海,一边读书,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作者是香港浸会大学本科生,由本报记者曲翔宇采访整理)

猜你喜欢
靠岸学府游学
浮云
困境
疏浚工程中抓斗挖泥船在不良工况条件下的工艺分析
创新机制打造全国首家非公企业党建示范“学府”
理性看待“海外游学热”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夏夜
海外游学勿忘教育之本
寓教于游,从“新”出发
外文图书出版向对象国“靠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