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习俗中的饮食与用药

2017-08-07 09:22
紫禁城 2017年6期
关键词:雄黄酒菖蒲粽子

曾 诚

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东方艺术与美

端午习俗中的饮食与用药

曾 诚

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东方艺术与美

端午节是一个民俗传统浓厚的民族节日,划龙船,赛龙舟,吃粽子,抹雄黄,不一而足的风俗留在人们记忆里、融进民族血脉,像文化的基因一样代代相传。一到过节,必少不了美酒佳肴,而端午的美酒是雄黄酒,端午的佳肴是各色粽子,良药健身,美食爽口,药食同源,较之其他大节,端午节的药味儿更浓……

食粽:诗歌典籍里的粽子

端午节风俗众多,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吃粽子这一饮食风俗。黄石的《角黍考略》里写道:「考『角黍﹄之名见于载籍者,大概以宗懔《荆楚岁时记》和周处《风土记》为最早。」根据晋人周处的《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端午饮食的做法。

及至唐代,随着五月五日端阳节被定为大节,人们食用粽子的花样更加多了起来。诗人姚合有诗曰:「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粽子既是端午节流行的时令美食,也是馈赠亲友的礼品,家家户户要包,市面上也有各样粽子兜售。唐代元和诗人元稹诗中写道:「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可知这位情深款款的才子诗人对巧如初生绿菱的「小粽」最为钟爱。唐代韦巨源《食谱》介绍了当时颇有特点的一款蜂蜜凉粽子,只用糯米制成,无馅,煮熟之后放凉,吃时用丝线切割成薄片,沾上蜂蜜与白糖桂花。另有「九子粽」将大小各异的九个粽子用各色丝线连成一串,大的在上,小的在下,非常好看。所以唐玄宗在《端午三殿宴群臣》这首诗里有言「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说的就是这款「九子粽」。正因为唐代粽子种类多,样式巧,东渡日本后便成为引人注目的一种风物它在日本文献里被称为「大唐粽子」。

到了宋代人们食用粽子的习俗又有了很多新变化。靖康后南迁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八「端午」条中对北宋东京的端午盛况有详细的描述:

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粽子、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清 郎世宁 午瑞图轴绢本设色 纵一四〇厘米 横八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由以上文字可知北宋时期粽子作为一种风物与其他时令物品一起成为装点帝都端阳盛况的一道风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有诗云:「不独盘中见芦橘,时于粽里得杨梅。」这里说的便是一款将杨梅作为馅料裹在粽子里的蜜饯粽子,东坡居士的食粽口味可见一斑。

明 郑重 龙舟竞渡图轴绢本设色 纵一二九·五厘米 横五八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与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相对,南渡浙江湖州的南宋遗民周密在《武林旧事》卷三「端午」条中追忆了南宋临安的端午风俗:

先期学士院供帖子,如春日禁中排当,例用朔日,谓之「端一」。或传旧京亦然。插食盘架,设天师艾虎,意思山子数十座,五色蒲丝百草霜,以大合三层,饰以珠翠葵榴艾花。蜈蚣、蛇、蝎、蜥蜴等,谓之「毒虫」。及作糖霜韵果,糖蜜巧粽,极其精巧。又以大金瓶数十,遍插葵、榴、栀子花,环绕殿阁。及分赐后妃诸阁、大珰近侍翠叶、五色葵榴、金丝翠扇、真珠百索、钗符、经筒、香囊、软香龙涎佩带,及紫练、白葛、红蕉之类。大臣贵邸,均被细葛、香罗、蒲丝、艾朵、彩团、巧粽之赐。而外邸节物,大率效尤焉。巧粽之品不一,至结为楼台舫辂。又以青罗作赤口白舌帖子,与艾人并悬门楣,以为禳禬。道宫法院,多送佩带符篆。而市人门首,各设大盆,杂植艾蒲葵花,上挂五色纸钱,排饤果粽。虽

贫者亦然。湖中是日游舫亦盛,盖迤逦炎暑,宴游渐稀故也。俗以是日为马本命,凡御厩邸第上乘,悉用五彩为鬃尾之饰,奇鞯宝辔,充满道途,亦可观玩也。

这段文字极尽铺排装点之能事,直言粽子为「巧粽」,可见当日奢华节俗中粽子的细致新奇。从这段文字中还可以窥见宋代「插食盘架」的情况,各家各户用艾草、菖蒲和蜀葵扎成小树或者小山陈列于家门口,再以彩色丝线拴上数十个粽子挂着。而官宦大户则用金银丝线扎一个百足朝天的大蜈蚣,蜈蚣百足上串着各类蜜饯果脯和粽子,是为南宋帝都端阳一景。

明代内廷的端午节从五月初一起到五月十三止,也少不了粽子的身影。内官刘若愚的《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中写道:五月初一日起,至十三日止,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门两旁安菖蒲、艾盆。门上悬挂吊屏,上画天师或仙子、仙女执剑降毒故事,如年节之门神焉,悬一月方撤也。初五日午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吃加蒜过水面。赏石榴花,佩艾叶,合诸药,画治病符。圣驾幸西苑,斗龙舟,划船。或幸万岁山前插柳,看御马监男士跑马走解。夏至后伏日,戴草麻子叶。吃「长命菜」,即马齿苋也。

清代大内的端午节从五月初一到五月初六接连六天,过端午最为讲究的是乾隆皇帝,从初一到初四,乾隆皇帝每日早膳与晚膳进的粽子有两桌,每桌八盘共计三百八十八个。根据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年)的膳单上所写,是年端午皇帝膳桌上摆了一千二百七十六个粽子,堆成了一座粽子山。皇后桌上摆了四百个粽子,太后、嫔妃等后宫主位桌上共摆六百五十个粽子。端午正日这天宫里端上来两千多个粽子进御,是为清宫「粽席」。不独所需数量大,还要有新样儿、不重样儿,外形、用料、大小、装饰无不考究,对此乾隆皇帝有诗曰:「粽席蒲觞苓令辰,天中景物一番

清 手工编结的小粽子故宫博物院藏

天师斩五毒版画取自《中国版画全集》

新。」宫中过端阳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与财力只图「一番新」。

宫中有宫中的讲究,民间有民间的热闹。各地水土不同,风俗不一,以至于粽子也是千种姿态,万般内容。过去用菰叶包裹黍米煮成,现在多用嫩芦苇叶包裹糯米而成。有清水粽、鲜肉粽、八宝粽、猪肉豆沙粽、火腿粽、蛋黄粽、碱水粽、清真粽等等。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四》的记载,粽子「甘、温、

无毒」,「五月五日取粽尖,和截虐药」。粽子既是美食、也是具有养生功能的药膳。

清 邹喆 墨艾图轴纸本水墨 纵一二六·五厘米 横四七·三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用药:雄黄酒与锭子药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会饮用雄黄酒。《警世通言》里写道:「今日是个

端阳佳节,那家不吃几杯雄黄酒?」《金

瓶梅》第九十七回里写「春梅在西书院花亭上置了一桌酒席,和孙二娘、陈经济吃雄黄酒,解粽欢娱」,但见当日「盆栽绿柳,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

云母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觞;角黍堆金,侍妾高擎碧玉盏。食烹异品,果献时新。灵符艾虎簪头,五色绒绳臂。家家庆赏午节,处处欢饮香醪,遨游身外醉乾坤,消遣壸中闲日月。得多少佩环声碎金莲小,纨扇轻摇玉笋柔……」明代过端午节吃雄黄酒是已经成了家户人家的一道风俗,要说端阳佳节饮雄黄的故事就不得不提提白娘子。京剧《白蛇传》第四场「酒变」一折里白娘子有大段西皮流水与西皮散板的唱,说的便是端午节白蛇与许仙夫妻对饮雄黄酒现了蛇形的故事。

清 余穉 端阳景图轴绢本设色 纵一三七·三厘米 横六八·八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白娘子在峨眉山修炼千年,盗得仙草,水漫金山,法术和手段非同一般,却被数杯雄黄酒破了法力现了原形,原来这雄黄就是一味中药。《神农本草经》里说雄黄「味苦平寒。主寒热,鼠瘘

恶创,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世医得效方》里又讲:「治蛇缠疮及蛇、蜂虿、蜈

蚣、毒虫、颠犬所伤。雄黄为末,醋调徐,仍用酒服。」可见雄黄是有杀毒驱虫,驱邪扶正的效用。雄黄又名黄金石、雄精、石黄,性温,微辛,主要产自湖南、甘肃、云南、四川等省,在古代人们认为「雄

黄能杀百毒,辟百邪,杀蛊毒。人佩之,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野狼伏;涉川水,毒物不敢伤」,又认为「以雄黄带头上,或以枣许系左腋下,终身不魇」,于是在百虫滋扰、热毒迸发的端午就有了用雄黄驱虫杀毒的一些说法,这也是《白蛇传》这出戏里白娘子端阳佳节饮

雄黄现蛇形一幕的背景。其实雄黄本身也有毒性,不溶于水而溶于酒,少量饮用可以毒攻毒,但为了回避其毒性,人们更多是将雄黄酒抹在耳朵、鼻子、脑门、胸口、手腕、脚腕处来驱虫祛毒。有些地区还流行在额头上蘸着雄黄酒抹上一个「王」字来辟邪,这个在沈从文先生的《边城》里便有仔细描述。

事实上端午节饮用雄黄酒的风俗出现的并不是很早,在此之前,人们过端午饮用的不是雄黄酒,而是菖蒲酒。徐铉的《和李秀才端午日风寄》咏到「角

黍菖蒲酒,年年旧俗谙」,东坡居士苏轼在《端午帖子词·皇太后阁六首》里说「万寿菖蒲酒,千金琥珀杯」,说明饮用菖蒲酒这一做法在宋代已成风俗。菖蒲也是一味中药,《本草纲目》里记载用石菖蒲:「上药煎汁,或酿或浸。

主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萎,久服耳目聪明。」除了饮用菖蒲酒,有些地区还流行洗「菖蒲浴」。即用菖蒲熬出来的水沐浴驱邪防疫,在广东民间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植物煎水洗浴,在湖南、广西的一些地方则是用柏叶、大风子根、艾、蒲、桃叶等煮水熬汁用来洗浴。用菖蒲水洗浴的风俗甚至向东传到了韩国和日本。在韩国一到端午节,人们用菖蒲水洗头。在日本一到端午,人们将菖蒲置于水中洗浴,祈祷平安健康度过酷暑炎夏。

清 弘历 写生菖蒲图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清 徐扬 端阳故事册之“采药草”绢本设色 共八开 每开纵二〇·七厘米 横一八·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当然不管是饮菖蒲酒,还是用菖蒲水洗浴,都是取菖蒲作为药草的香味和药性来祛除污秽,所以在很多地区也流行在门前悬挂菖蒲或者艾叶的做法,希冀用药草的清香驱赶蚊虫,防患病疫。

端午节用药的习惯久已有之,较之元宵、清明、重阳、春节等民族节日,端午节的药味儿最浓,吃粽子、饮雄黄酒、洗菖蒲、挂艾叶这些端午习俗还只是以饮食取药性的话,端午用药、端午制药、端午赠药的节俗便是完完全全药理医方的事情了。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里写:

袭人又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说着命小丫头子来,将昨日所赐之物取了出来,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别人的也都是这个?」袭人道:「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大奶奶,二奶奶他两个是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

元春赏赐给宝玉、宝钗二人「红麝香珠二串」,赏赐给黛玉并贾府三姐妹「扇子和数珠儿」,赏赐给李纨、凤姐二人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这里反映的便是清宫内廷端午赏赐宫眷臣工锭子药等防暑驱邪物件的定制老例。而《红楼梦》四十二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馈赠给刘姥姥各类丹丸药散,「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这里的紫金锭便是锭子药,是贾府的一种常备中成药,从《红楼梦》贾府的用药情况可以窥探清代皇室贵族对锭子药的依赖和喜爱。

清 麝香故宫博物院藏

清 八宝太乙紫金锭故宫博物院藏

清 八宝太乙紫金锭故宫博物院藏

朱家溍先生在《故宫退食录》一书中曾讨论过「清代皇帝怎样避暑」的话题:

除了在炎热的夏天到行宫避暑外,还制作了一些防暑药。一般每年端午节前,造办处「锭子药作」照例制造一批防暑的锭子药,主要有:紫金锭、蟾酥锭、离宫锭、盐水锭,还有避暑香珠、大黄扇器等等。夏季里在身上荷包或香袋里装少量这类锭子药以备不时之需。避暑香珠就用不着装入荷包,它是一串经过艺术加工的手串、挂在衣襟上。大黄扇器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扇坠,挂在扇柄下面的。这类东西不仅在宫中用,也是端午节的一项赏赐品,文武官员都以能得到此项赏赐为荣。

锭子药是清宫内廷为了祛邪治病,防疫健身而制作的一类药物的总称,一般在端午节前大量制作,主要是作为防暑药御用,比如光绪皇帝曾经因湿热,胸上起疹子,御医的主治方案便是「用百步淬酒外涂的同时,以紫金锭醋研涂抹」。这紫金锭便是「文蛤二斤,大戟一斤,山慈菇一斤六两,千金子去油十两,朱砂七两,雄黄五两五钱,麝香三两」相配而成,主治「中暑痢泻、疔疮疖肿丹毒」等症。后来为了加大药效治疗光绪皇帝的皮肤红疹,还在前述「皇上敷药方」中又加入了一味「蝎尾」以收全效。锭子药在清宫用量极大,直至逊帝溥仪一九二四年被逐出紫禁城,故宫御药房保存最多的仍是锭子药,一九七〇年故宫将封存近百年的紫金锭打开包装,里面的药依旧色泽鲜润,药香浓郁。

宫里的锭子药既是预防中暑的良药,同时因为制作考究,工艺精巧,富于装饰性而倍受皇室青睐。锭子药先用各种药模子成型,再请画画人描上彩画加以修饰,一部分药还要配上吊挂,用彩色丝线打上绦子穗子,再用黄榜纸、白榜纸、西纸等各色彩纸包裹,放入各种型号的药匣子中收藏。所以盒装锭子药也就成了一件美轮美奂的工艺品,常常作为皇帝的恩赏颁赐给大臣。乾隆五十七年五月初二日(一七九二年六月二十日)乾隆皇帝赏赐安南国王阮光平「十锦香袋、绣香袋、甜香珠、线络香念珠、香珠、香饼、曹扇、芭蕉扇、宫扇、芙蓉手巾、锭子扇器、紫金蟾酥、离宫锭、盐水锭」等端午节礼以示恩遇。雍正皇帝亦曾多次将自己认为药效奇伟的丹丸膏散以及锭子药等赏赐臣下,并附上对药物进行说明和推荐的体己话以此沟通君臣感情,驾驭臣工。所以《红楼梦》二十八回贾妃赏赐大奶奶、二奶奶「两个锭子药」并非曹雪芹的杜撰,而是曹翁对雍乾时期内廷成例的真实描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宫端午过节馈赠赏赐节礼的情况。

汪曾祺先生在《端午的鸭蛋》一

文中深情回忆了故乡江苏高邮的「咸鸭蛋」,「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尤其「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

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他还披露了当地人端午节的一道习俗:

清 太乙紫金锭长方木模子故宫博物院藏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们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他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与汪先生对家乡咸鸭蛋的心心念念相比,沈从文先生在小说《边城》里细致描写了故乡湘西凤凰茶峒的端午风情:「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

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所以沈先生说:「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端午,它是舌尖上的粽子,门楣上的艾草,也是脖颈上挂的咸蛋,额头上用雄黄酒抹的「王」字,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

清 《上交大锭痧药万应锭紫金锭》封面及内页故宫博物院藏

猜你喜欢
雄黄酒菖蒲粽子
好吃的粽子
雄黄酒
用菖蒲水洗头(环球360)
我们用雄黄酒互证清白(外二首)
ПРАЗДНИК ДУАНЬУ И ЕГО ИСТОРИЯ
端午节,粽子香
室雅菖蒲清
喝雄黄酒过端午
“水草精英”菖蒲
养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