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OPG、RANKL和髋部骨密度的影响

2017-08-07 02:45马俊义施振宇史晓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髋部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马俊义 施振宇 史晓林

1.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5 2.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3.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5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骨质疏松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及地区关注的健康问题[1-2]。而女性因其独特的生理结构,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率可高达25%~50%,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最为严重的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增添了沉重的负担,其中以髋部骨折发生率(16%~20%)最高,且极易使高龄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3-6]。为探讨防治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避免相关药物从剂型、疗程、使用方式及毒副反应等不便[7],所以在2013年8月至2013年11月,笔者对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从骨代谢情况、骨量及骨折发生率等方面进行了应用穴位贴敷疗法的效果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浙江省中山医院骨科门诊及骨质疏松研究防治中心筛选原发性Ⅰ型骨质疏松患者80例,年龄(75.38±2.38)岁,绝经年限(24.68±2.31)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9.90±3.09)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WHO制定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8],经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腰椎正位(L1-4)骨密度或者髋关节骨密度,根据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规定以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为依据,低于其2个标准差则定义为骨质疏松症。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年龄50~80岁,绝经1年以上;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体质过敏及对试验用药过敏者;不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者;经常服用其他有关治疗药物,嗜酒、嗜烟者;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药物试验(包括中西补药)或曾作过大手术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等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有心、脑、肝、肾及内分泌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1.5 方法

1.5.1临床干预方法:试验组:为原发性Ⅰ型骨质疏松患者口服钙尔奇D片(惠氏制药有限公司,H10950029)600 mg/d,福善美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 J20130085)70 mg/w,6个月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经检查安全后进入下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12个月。治疗组:为原发性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规定穴位上给予药贴贴敷,该药贴由三味中药(肉桂、狗脊、淫羊藿)组成,将以上三味药材粉末进行提取,以提取物制成巴布膏剂,将其贴服相应穴位上,每1~2日换药一次。并配合对照组基础治疗药物,共两个疗程,12个月。选取穴位:命门、肾俞、三焦俞、大肠俞、气海、关元、腰阳关、膀胱俞、气海俞。该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5.2观察指标测定:于治疗前、治疗后第6个月及第12个月,采集清晨空腹血液样本,检测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激活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含量;使用法国Medilink公司OSTEOCORE2双能X线骨密度仪扫描,测定髋关节骨密度;定期电话回访记录骨折发生率。

1.5.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2组患者年龄、髋部BMD、血清OPG/RANKL含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髋部骨折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研究中试验组中有3例患者中药敷贴出现皮肤过敏现象,不能坚持试验而退出,对照组中有2例因不满意治疗效果中断试验,最终获得完整随访信息共75例,其中试验组37例,对照组38例。两组年龄、身高、体重、BMI及绝经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1 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见表2。血清OPG含量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均有提升,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较(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RANKL含量呈上下波动的稳定态势,较治疗前轻度提升(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血清骨转化指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bone turnover markers between the two pg/mL)

注:a、b:与治疗前相比,P<0.05;c、d:与治疗前相比,P<0.05。

2.2 髋部骨密度变化情况比较

试验组及对照组中髋部骨密度均有提升,在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髋部骨密度有明显的上升(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髋关节骨密度上升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髋关节BMD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otal hi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g/cm2)

注:a、b:与治疗前相比,P<0.05。

2.3 髋部骨折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中共累计出现2例患者出现髋部骨折,而试验组只出现1例,经卡方检验,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发生率的比较中,对照组(5.26%)略高于试验组(2.70%)。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髋部骨折发生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rate of hip fractu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70~89岁为脆性髋部骨折的高发年龄段,绝经后女性65 岁以后,髋部BMD虽然降低速率变慢,但是骨丢失主要集中在皮质骨,而皮质骨对骨强度起着主要作用,皮质骨变薄会引起骨强度的显著降低,这也就是老年人跌倒时发生髋部骨折的重要原因[9-11]。

透皮给药系统具有疗效好、药物毒副作用小、无肝首过效应、有效血药浓度恒定、给药次数少、给药时间长、临床应用方便等优点[12]。“经皮给药”是一种古老的给药方式,我国医典《内经·素问》、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已有可用于局部治疗或透皮吸收的膏药[13]。此外,研究表明靶向经穴给药可明显提高补肾方药的归经调节作用,至少在骨和性腺两个靶点起作用[14]。依据中医的经络理论,在人体的腰背部位集中了较多的经络穴位,取穴常用经脉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任脉等。其中对肾、脾等脏器有较大影响的穴位有命门、肾俞、三焦俞、志室、气海、关元、腰阳、关元俞、气海俞、关元俞等。本研究针对特定部位持续给药,将起到补肾壮骨、调补肝脾的效果,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BMD虽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指标,但短期内灵敏度欠佳,故结合骨转化指标OPG和RANKL应用于疗效评价[15]。研究显示破骨细胞的功能及其分化状态受成骨细胞的调控作用影响,成骨细胞分泌信号分子OPG和RANKL,与破骨细胞胞膜上的RANK形成OPG-RANKL-RANK信号轴,对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及信号传递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6]。

本研究的结果提示,应用穴位贴敷疗法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肌痉挛等症状,而且可通过提升OPG的血清含量,促进骨形成,提高骨量,达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目的。

猜你喜欢
髋部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分析蒙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