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汝金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达到自律,不需要教师的亲力亲为,也不是被动接受,懂得自学,懂得创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条件下积极倡导的,死记硬背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如何努力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正是文章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体地位;教学模式
一、主体地位思想概论
所谓主体教育思想内涵,是指将學生看作一个有思想、有个性、会创新,能以自己的思维把知识消化并能学会学习的主体。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学生才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一定要给予他们机会去主动学习,主动融入实践,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体。
作为学生,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不是教师安排的工作,学生能够学会主动去学习,学会探索,有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小学语文教学又是学生的启蒙教育,所以教师的教学组织安排一定要有引导作用,能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时教师不用把大量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学生的知识储存是有限的,只需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自己通过努力去获取知识。他们可以自我消化知识并且将知识深深地印入脑海。教师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学习的思想,不断获取需求的知识。
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改革和完善,这样将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移到了以学生自己为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更多地留给了学生思考,将知识更好地融入实践中,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其更加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研究,降低传统学生因为被动学习而产生的排斥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
(一)树立新型教育观
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观念,首先需要教师坚持素质教育的教学观,自觉支配自己的一切教育行为。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组织、有科学地设计教学的每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理解,会举一反三。
3.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打破机械的单向传输模式,师生之间可以多次互动。例如,《话莺》这一课程设计流程,要结合此篇课文谜语诗的特点,先给学生放映PPT,并配乐,让学生进入课文语境,参与表达和思考,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这种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是师生,也是朋友,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学生可以向教师大胆提出疑惑,教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做出解答。这种关系一旦确立,就应着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蓝色的树叶》教学中,李丽和林园二人的动作、语言非常细腻地表现了生活的实际场景,教师需要提前给学生进行图画展示,并与学生互动现场表演二人对话,课堂分组讨论,激起他们的兴趣,引导学习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三)改善教学思维,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需要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将自己转变为配角,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学生独立把握课堂节奏,给他们一个创造课堂的空间,促使他们在课堂内更加活跃。在教学时,以了解、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和总结处理学习困难的方式为主,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回答积极性方面和课下学生交流方面,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例如,在教学《矛与盾的集合》时,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拓宽课堂的教学范围,除了把生字词的教学作为重点外,还应该多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精神理念。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讨论说出各自的理解与想法,这时,教师只需要在旁边指导一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写作的意义。从而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精神理念。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培养新一代人的责任感、自主能力、生活能力、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新课改要求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成为有想法、会创新、打破传统的,有个性的一代人。如果教师一直以以前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话,学生可能会觉得知识杂乱无章,不能更好地理解,只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程国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3(4).
[2]刘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