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荣
【预设目标】
1.通过关注字形、联系生活、结合插图等方式,理解“浅水洼”“蒸干”等词语的意思,认识“蒸”等生字,学写“久”等4个生字。
2.通过“一括出句子,二圈出词语,三读出感受”的方法,体会把句子写具体的两种方法(加上一系列原因和一系列动作),积累两个长句子。
3.通过自读体会、展示交流,进行互评互助,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感受浅水洼里的小鱼所处的困境和小男孩捡鱼、扔鱼、救护小鱼的情感。
【预设重难点】
通过“一括出句子,二圈出词语,三读出感受”的方法,体会把句子写具体的两种方法(加上一系列原因和一系列动作),积累两个长句子。
【预设过程】
一、揭题读题,释题引入
1.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发生在海滩边的故事,题目叫——(课件出示)
2.释题:见过浅水洼吗?(出示词卡)
3.读题: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遇到不熟悉的词,可以关注字形,联系生活,结合插图,初步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读反馈
1.自主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遇到了什么事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自读小提示:
(1)标:还没标上自然段序号的标上。
(2)画:碰到难读的词语用“ ”画出,然后多读几遍。
(3)想:浅水洼里的小鱼遇到了什么事?可以说一句话,也可以说几句话。
2.反馈字词:
(1)碰到哪些难读的词语?
预设:甚至、蒸干、继续、在乎、叨念等(平翘舌、前后鼻、轻声等)
(2)交流:练了几遍?现在读对了吗?注意什么?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
小结:多读就能做到正确和流利。
3.整体感知:浅水洼里的小鱼遇到了什么事呢?
(1)试说:自己先轻轻地说说看。
(2)抽说:谁已经会说了?(随机板书:困,扔)
评价引导:你把故事的开头说清楚;接着呢?你说出了故事的发展。
(3)练说:两个同学合作,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致內容。现在看着黑板,用上这三个词连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生字词教学的难点从学生中来,关注学情,以学定教。鼓励学生通过多读多练,相互交流,自主学会。】
三、再读课文,聚焦长句子教学,体会通过加上一系列原因和一系列动作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感受鱼被困的危险和小男孩捡鱼、扔鱼、救护小鱼的情感
(一)版块一:聚焦描写鱼面临危险的句子,体会加上原因把句子写具体,示范“一括出句子,二圈出词语,三读出感受”的学习方法
1.引读自读: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回不了大海了,那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2.感悟交流: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
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随机示范括出句子)
预设: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3.细读体会: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随机示范圈出词语,交流并积累:吸干、蒸干、干死,通过字理认识“蒸”)
4.发现写法: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发现加上原因把句子写具体。
5.读出感受。
(1)想象体会:如果小鱼会说话,它们会说些什么?
(2)练读评价:带着这样的感觉读。
(3)合作朗读:老师读开头两句,男同学读中间两句,女同学读最后两句。
(二)版块二:聚焦描写小男孩捡鱼、扔鱼的句子,体会加上一系列动作把句子写具体,运用“一括出句子,二圈出词语,三读出感受”的学习方法
1.引读自读:小男孩看到了,是怎么做的?我们像刚才学习第一自然段一样自己学习第二自然段。怎么学呢?先找找句子,用括号括出来;再想想有哪些动作,圈一圈;然后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2.展示学习成果:随机朗读体会。
3.发现写法:课文就是用这一连串动作的词把小男孩捡鱼、扔鱼的场景写具体了,而且很有顺序。
4.熟读成诵:读着读着,小男孩捡鱼、扔鱼的画面记在心里了吗?(多形式背诵、积累)
【设计意图:努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根据学生实际和文本特点,选取两个长句子作为学习重点,体会把句子写具体的2种方法:一是加上一系列原因,二是加上一系列动作。】
四、小结延伸,词句积累
1.延伸:叔叔看见了是怎么说的呢?小男孩又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2.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2两个自然段,重点学习了两个长长的句子,知道了把句子写具体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加上一系列原因,一种是加上一系列动作。我们再记记这几个句子。
3.写字:其中有4个我们要会写的字。(出示学习单:久、死、腰、捡)
(1)第一句:久,死。
观察尝试(一看二写)
交流指导(三对照)
互评提高(一个更比一个好)
送进句子(机动)
(2)第二句:腰、捡(课后)。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结合课文语境,先尝试,后指导,引导学生力求“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更比一个好”。】
参考文献:
吴忠豪.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小学语文专题行动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