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华 李晓琴 吴秀花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乳头癌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超声诊断为甲状腺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00例的资料。结果:100例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这100例患者超声诊断均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结论:超声检查是最安全,可靠,便捷,低成本的临床检查手段,但是需要防止初选过度治疗。
【关键词】超声检测;甲状腺乳头癌;心得体会
近年来甲状腺肿瘤疾病日益增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率的80%。也有学者认为甲状腺肿瘤发病率并非明显增高,是由于诊断技术水平的发展,尤其是超声技术的发展,现代超声诊断仪的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增加了甲状腺微小肿瘤的检出率,相对使得统计上甲状腺肿瘤的发病率提高。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材料
2010年1月~2015年12月超声诊断为甲状腺肿瘤,术后病理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100例,男33例,女67例,年龄15~75岁。
1.2仪器和方法
采用GE公司E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2MHz,患者体位采取去枕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以探头横切,纵切分步骤扫查两侧甲状腺及双侧颈部,观察并测量甲状腺及肿瘤大小,回声,边界,边缘,是否有钙化,使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甲状腺及肿瘤实质血供情况,采用静态应力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肿瘤的硬度;观察双侧颈部是否有肿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皮实质情况,是否有钙化,是否有声晕以及淋巴结的血供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100例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结节呈低回声的91例(91%),混合回声3例(3%),呈垂直位生长的88例(88%),边界不清的85例(85%),邊缘毛糙的77例(77%),瘤体有沙粒样钙化的64例(64%),周边可见低回声晕的3例(3%),瘤体内可见条状血流信号的18(18%),弹性成像硬度≥4分的67例(67%)。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38例(38%)。肿块内彩色多普勒显示有点条状血流信号的12例(12%)。发生淋巴结转移的28(28%)。
3讨论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日益上升,其中以甲状腺乳头状癌为主,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0%,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较广,统计为10~88岁。也有学者认为并非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升高,而是由于近年来超声技术的发展,高频探头分辨率及精度的不断提高,过去老式超声诊断仪无法检出的肿瘤,现在我们都能检出,一般2mm以上的瘤体就能检出,所以是检出率提高导致统计上发病率的提高。
1988年WHO将直径1.0cm及以下的乳头状癌称为乳头状微小癌。超声上A/T≥1诊断典型乳头状癌较具特异性的指标,特异度可达92.5%,敏感度为15%~74.1%。本次所选病例垂直位生长的占88%,具有明显特异性。
本次所选病例中可见沙粒样钙化的占64%,有一定的特异性,甲状腺癌钙化可能为癌细胞快速生长,组织增生过度,引起钙的部分沉积;也可能为肿瘤本身分泌钙化物质如糖蛋白和黏多糖等所致。砂粒样钙化必须与浓缩的胶质相鉴别,胶质的超声表现常常表现为点状强回声后方伴彗尾征,是良性肿瘤的特异性征象,因此胶质和沙粒样钙化,在超声图像需仔细加以鉴别。胶质在囊性肿瘤及混合型肿瘤中较为多见。本次所选病例中肿瘤中伴有无回声区的混合回声肿瘤仅3例(3%),从另一方面说明肿瘤的囊性程度越高,恶性的可能性越低。甲状腺肿瘤中钙化除沙粒样钙化以,也可见粗钙化以及周边蛋壳样钙化,此钙化多见于甲状腺良性肿瘤中。
甲状腺乳头状癌需和甲状腺腺瘤腺瘤相鉴别。甲状腺腺瘤一般超声二维图像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可见低回声晕圈,一般呈水平位生长,肿瘤无沙粒样钙化,偶尔可见粗大强回声钙化灶,彩色多普勒显示腺瘤周边常可见环状血流信号。
甲状腺乳头状癌也需和髓样癌相鉴别,甲状腺髓样癌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即C细胞,占所有甲状腺癌的3%-10%,实验室检查有降钙素的升高,甲状腺髓样癌较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差,易发生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怀疑髓样癌患者可以结合患者血降钙素水平判断。
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较容易鉴别,滤泡癌一般有类似睾丸样回声肿块,周边伴有声晕,彩色多普勒周边可见环状血流信号。滤泡瘤和滤泡癌的鉴别较为困难,细针穿刺活检也无法准确鉴别,需病理切片确诊。
甲状腺乳头状癌和亚甲炎需鉴别,亚甲炎一般有感冒病史,患区有压痛,超声图像表现为低回声区,无明显占位效应,也无沙粒样钙化灶,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血供丰富。
4结论
甲状腺疾病的诊断除实验室检查外,超声检查是最安全,可靠,便捷,低成本的临床检查手段。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出率日益增高,而提高检出率的同时如何避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过度治疗,如何做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合理治疗是甲状腺超声检查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