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丽华
摘 要:当前,教师培训者的概念日渐清晰,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对教师培训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教师培训者的角度出发,思考校本培训者的特点、优势、角色定位颇有意义。
关键词:校本培训者;角色定位;专业修炼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6-00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6.011
当前,教师培训者的概念日渐清晰,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求也对教师培训者队伍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校本培训者,正是在教育专家指导下,学校内部培养出来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强、能够承担教师培训任务的教师。
一、 校本培训者的特征
校本培训者是教师培训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培训者和一般意义上的教师培训者比较,具有以下特征:培训者是本校成长起来的自己的教师;以本校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以促进本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为目的;培训行为具有长期、情境、鲜活的特点。
校本培训者与其他培训者相比,优势在于:培训者自己具有相当丰富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这些经过实践的检验具有相当高的分享价值;每天和学校教师共事,更能把握教师的思想、工作动向,更了解其实际需求,且具有丰厚的情感基础;和被培训者面对同样的教育教学对象,在研究、探讨上更容易找到共同话题,更容易引起共鸣;更容易评估培训效果,更容易对被培训者的教育教学改进进行跟踪指导。
从以上特点来看,我们清晰可见校本培训者应该由谁来担任。校长、干部、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名优教师等,均在某一方面担任着校本培训者的角色。多数学校设有专门负责教师培训的分管干部,而这名干部就是校本培训者团队的典型代表。
二、校本培训者的角色定位
校本培训者虽不是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研培机构专兼职教研员,但在校本教师培训中仍然承担着多重重要角色。
(一)研究者——教育教学“专家”
英国斯腾豪斯提出“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要想把教师培养成为研究者,负责教师发展的校本培训者更应该首先成为问题的先行研究者。因此,校本培训者不仅要在备课、上课等教学一线成为领军人,更要注重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做深刻分析反思,通过实践探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提炼出规律性的经验,成为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在这个过程中,面对教育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研究对象的差异性、策略的不定性,校本培训者要更加善于透过现象去解读本质,不断地追问教育现象,不断促进知识、经验、方法、资料的积累,从而更好地认识教育、完善工作、完善自我。
(二)评价者——教育教学“权威”
校本培训者应当承担起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者角色。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课堂实施、课外延展、理念方向等做出评估,当教学评价的核心主体;另一方面,对学生学习效果、素养形成情况也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当学生发展评价的权威。在评价过程中,校本培训者可以获得大量的有助于了解、判定教学现状及其效率的真实资料,在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饋信息、引导教学方向等方面练就更加过硬的本领,对后期的教师培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引领者——教育教学“导师”
校本培训者要通过教师文化引领、思想引领、实践引领,成为教师发展的专业引领者。“引领”与“被引领”者之间的专业对话、专业交流、专业探究,逐渐将校本培训者推向教育教学“导师”的角色。导师角色,指校本培训者用共识的思想凝聚教师,用独特的文化影响教师,用人文的理念启迪教师,用互动的策略发展教师,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校本培训者的专业修炼
(一)明确与教师关系的三重境界
校本培训者整天和教师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之中,应该清楚把握教师发展情况,并做好心态定位:先做师之生,再做师之友,后做师之师。
“先做师之生”,指的是校本培训者从低位入手,发扬谦虚好学的作风,把教师当成老师,学习借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较为先进的做法、策略,充实完善自己。例如,学习老教师的高效教学方法,学习青年教师的创新教学策略,学习新教师的激情、冲劲等。每个教师都有其独特的长处,无论对培训者,还是对其他教师都能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再做师之友”,指的是校本培训者要以情感链接为中期抓手,与教师建立起和谐、包容、人本、关爱的交往文化,以增强信任度。例如,关心教师的工作状态、遇到的困难、生活情况等,多方面与教师建立情感链接,让教师感受到平等、友好、和谐,感受到被关注、关心。《信任的力量》一书中提到,与他人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高水平的关系。朋友关系的建立,利于教师与校本培训者之间良好的感情基础、学术交流基础的建立。
“后做师之师”,指的是在信任和情感基础上,校本培训者顺势发挥专业优势,对教师的思想、观念、行为进行高位引领。暨发挥“导师”角色,以过硬的专业知识、一流的专业水平、忘我的专业精神、较强的人格魅力,吸引教师向专业方向努力迈进。这个层面,校本培训者的素质、能力、水平各方面都得到了各方的认可甚至敬重,达到“上面有事想着你,平面有事问着你,下面有事找着你”的理想境界。
(二) 把握提高培训效率的三个抓手
校本培训者晋升为“教师之师”后,应通过找准问题、引领思路和灵活的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实效。
1.抓问题。找准问题是提高培训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找准问题,就找准了被培训者的学习期待和动力。培训前进行调研,弄清楚培训群体最关注什么,有哪些困惑。这些问题一般是常见的、不易突破的,同时又是影响其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校本培训者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教师、深入课堂观察、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等途径,准确把握教师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并紧紧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培训方案的制订,包括策划组织、课程的量身定制、多种培训方式的选用以及后期成果收集整理与推广等。才能使培训足够引起学员的深度关注。
2.抓思路。引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是培训者应尽的职责。之所以是常见的、不容易突破的问题,说明这些问题难度超越了目前被培训者的群体水平。进一步深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思路就理所当然地由培訓者来承担,这是培训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引领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让被培训者掌握到核心经验,感受到参加培训的益处。
3.抓方式。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是增强培训效果的促进剂。培训拒绝“高深 ”的理论讲座,拒绝不切实际的空洞内容。灵活的培训方式,能减少培训的枯燥无味感,更加吸引教师的注意力,才能更好达成培训初衷。培训方式一般包括师徒结对、专题讲授、案例分析、跟岗学习、研讨发言、视听技术、自学、小组合作、观摩等,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特点。校本培训者根据内容的选择、教师的适应意向、环境条件的影响等,选择符合实际的培训方式,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三)重点掌握通过讲座来转化呈现的三个方法
讲座,是校本教师培训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讲座能系统性地呈现培训者某一方面的观点、经验,利于学术交流、思想碰撞和启发思维。校本培训者需要掌握举办好讲座的三个方法。
1.选定合适的内容。一次讲座,不可能讲完所有的问题,也无此必要。讲座内容并非越多越好,拖沓冗长的内容必然招致听者的厌烦。讲座者应该以“精”“准”“实”为原则,选取听者最感兴趣、最想得到、最贴近实际的内容,以实现内容的聚焦和细节的饱满。
2.优化讲座构成。目前,讲座有三种状态:只有观点没有例子讲成“一条棍儿”,只有例子没有观点讲成“一锅粥”,一个观点一个例子讲成“一棵树”。理想的讲座不仅要有鲜明的观点还要有鲜活的例子,就如一棵树,生机勃勃、妙趣横生。
3.讲究讲座技巧。风趣幽默,吸引每个听者的心。幽默是睿智的表现,只有积淀厚重的人才会驾轻就熟、旁征博引,谈笑风生中将深刻的哲理印入听者心田。讲座的最佳效果,既要有意思还要有意义,有意思让人觉得好玩,有意义让人觉得有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校本培训者在教师培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训教师的过程,不仅是教师成长的过程,也是校本培训者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一句话,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有可能是被培训者、接受者,也都可能成为培训者、引领者、指导者,学校应重视校本培训者的作用发挥和专业修炼,促进教师发展专业化程度和校本研修文化的进一步形成。
参考文献:
[1] 周迪.校本培训中教师进修院校角色的重新定位[J].文教资料,2007(6):144-145.
[2] 俞海燕,郑金洲.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校本培训[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