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儿童母语习得个案调查研究

2017-08-04 07:13吴晓梅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1期
关键词:偏误儿童

吴晓梅

摘要:本文以一名蒙古族28个月大的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跟踪调查法对其母语习得状况,对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儿童;母语习得;偏误

研究开始前的观察中发现,虽然这一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儿童稍微差一点,但在语音方面,发音上比别的儿童更清晰,不太存在大舌头的现象。所以我就结合了蒙语的音素和音节展开了我的调查。

一、音素—音节发音調查研究

众所周知,音素可分为元音和辅音。蒙古语也不例外,有属于自己的音素,元音有七个,辅音有二十四个。对这些音素调查的时候我使用了具体的音节作为主要工具,引导儿童读这些音节,再对他的发音情况进行描写。

(一)元音习得发音研究

研究的第一天,我用图像有意识地引导,用问答的方式测儿童对各类图像的认知,以便来检测儿童的发音情况。我准备的图像语料有儿童的爸爸(),妈妈(),还有山羊(),床铺(),水(),向上爬(),葡萄()相应的图,这几个蒙语分别与七个元音相对应,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一图像对了解儿童元音的发音情况很有帮助。随后开始了我们的对话:

(1)我:(指着图像上的她爸爸)这是谁?

儿童:。

我:是爸爸吗?好像不是宝宝的爸爸。

儿童:是宝宝的爸爸。

(2)我:(指她妈妈的图像)那这是谁?

儿童:。

我:是妈妈吗?是谁的妈妈?

儿童:是,是我的妈妈。

(3)我:这是什么?是 (绵羊)吗?

儿童:嗯,这是 (绵羊)。

(4)我:(指着床铺)这是什么?

儿童:摇头,表示不知道。

(5)我:(又指水滴)那这又是什么?

儿童:。

我想了解他对这一事物的认知是否牢固,故意把(us)这一音节发音的不标准,问:是 was 吗?我发现很惊人的现象。

儿童:嗯,was。

(6)我:(指葡萄)这是什么?

儿童:葡萄。他并没有用蒙语说这是 。

虽然对话不长,但从这一简单地对话,我发现儿童在发元音的准确率和对音节的发音与他对这一事物的认知的确定性有很大的关系。就比如从对话(1)(2)可以看出来,因为他对自己的爸爸妈妈很熟悉,所以不管我怎么问,他都能确定地告诉我这是他的爸爸妈妈。但到了对话(3)测山羊这一词的时候,我故意地问是绵羊吗?结果他就回答,嗯,绵羊。(4)当中因为他不知道这一事物叫什么所以不敢乱说,表示不知道。但对话(5)就不一样了,即使是他对这一事物有正确的认知,但当别人诱导他的时候,他就会重复别人的话,是一种纯粹的模仿。而(6)中儿童虽然对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但他却并没有用蒙语说出这一事物的名字,而是用直接说了“葡萄”。这就关系到地域文化了,因为兴安盟是一个汉化比较严重的地区,言语当中基本上把汉语和蒙语掺杂着使用,所以获得母语的时候家里人肯定是这么说的,才会有(6)的这种现象。

第一天的观察研究表示儿童音素—音节的发音与他对事物的认知,获得母语的语言环境有着明显的关系。虽然儿童没有能顺利的说出我所给的语料,但他说的每句话都特别的清晰,不存在听不清的问题。

随后的两天我买来关于这些语料的海报贴在墙上,发现对这些事物的认识还可以,但不都会。所以我每天都在海报面前指着图片说这些事物的名称。我并没有刻意的让他跟着我说这些事物的名称,但两天后他基本上知道了这些事物的名称,而且说得非常清晰。

二、解决偏误的方法及建议

不管是成人学习者还是儿童都会有偏误,到底如何纠正这些偏误呢?笔者有几条建议。首先。需改善学习者的习得环境。儿童母语的获得多半是从外界吸收过来的,因此儿童所处的习得环境对他获得母语至关重要。所以儿童家长应该让他多见见其他人,接触外界,这样对儿童的语言能力的提高和获得母语的速度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对儿童的认知进行智力开发。进行智力开发并不是说,非要把儿童带到早期教育活动中心进行系统地培训,而是儿童家长应该经常陪他聊天,说说话,并且适当的给儿童输入知识。这样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最后,儿童跟家人进行对话时若出现错误,家长应及时给纠错。这样儿童习得速度会更快。

经过11天的实证研究,我发现了儿童的语言能力与他对事物的认知有很大的关系不说当儿童有意识地学习某一知识的时候,习得速度非常快而准确,而且儿童母语获得的环境极为重要。所以,我个人认为儿童母语习得的偏误上,家长理应注意上三点,因为这不仅对儿童的语言能力有帮还对儿童的大脑的认知发展能力有促进作用。

因此蒙古族儿童母语习得研究不仅对很多蒙古族儿童学习母语提供建设性指导,还对从事民族幼儿教育的老师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从而能为教育事业更好的服务。

猜你喜欢
偏误儿童
项目制、专家直觉与审计判断偏误纠正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韩国留学生舌尖后音习得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偏误分析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相关解决办法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1期

北方文学·上旬的其它文章
牵丝戏
我喜欢
杨柳依依
爱上《牛虻》
再赏南方风与月
走进母亲的雪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