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函?宋涛
摘要:《好了歌》是《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其译本受人们普遍关注。在众多的翻译版本中,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与霍克斯的译本最具研究价值和代表性。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目的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方法策略。本文主要从功能目的论三原则的角度分析《好了歌》的两个英译本。
关键词:《好了歌》;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
一、原文简介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红楼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认识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好了歌》是《红楼梦》中经典的诗词。它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真正走投無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拓、麻履鹑衣”的跛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二、理论综述
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两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费米尔和赖斯创立。目的论将“行为理论”引入翻译理论中,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方法策略。这就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目的原则。简而言之,就是“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目的论的另外两个原则是连贯原则,包括语篇内连贯和语篇间连贯。语篇内连贯也称“连贯原则”,即“译文在译入语文化及交际情景中应该有意义”。语篇间连贯又叫“忠实原则”,“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因此,该理论的三大原则即为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三、从功能目的论三原则分析《好了歌》两个英译本
功能目的论对诗词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诗词的翻译过程中要遵循功能目的论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一)目的原则
传统的翻译理论一直以来都比较倾向于译文与原文的对等,但费米尔和赖斯提出的功能目的三原则为翻译界理论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们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英国的伊恩·梅森教授也曾指出,当面对一首诗的时候,他心中就有一个译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而诗词翻译的目的就是让译者准确地将原诗表达的内容传递给读者,让读者体会到其中的意境,从而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杨宪益和戴乃迭与霍克斯面对不同的读者,他们的翻译目的也就不同。
戴乃迭曾说,“我们似乎在为面目不清的人翻译,我们为所有懂英语的人翻译”。所以,杨宪益和戴乃迭的翻译版本也就没有特定的译文读者,对于他们来说,翻译的目的是让更多外国人知道、了解中国的文化,其翻译的重心也就在于对原文的忠实表达。而霍克斯译本的读者是西方读者,他要把一部极具中国特色的小说介绍给西方读者。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他就必须考虑到西方读者对于中国文化的接受能力。
在《好了歌》中,四节的第一句都是“世人都晓神仙好”,杨宪益的翻译是“All men long to be immortals”,这种表达非常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根据《新华字典》,“神”是“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他们崇拜的人死后的所谓精灵”,“仙”是“神话中称有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死的人”。而“immortals”在《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辞典》中的解释为“someone or something that is famous and likely to be remembered for a long time”。这两种意思非常贴近,将“immortals”翻译成“神仙”与中国人传统思想中希望长生不老、流芳百世相照应。而霍克斯将这句翻译成了“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salvation”的英文解释为“saving of a persons soul from sin and its consequences”,其宗教色彩非常浓,西方人一看就知道其包含基督教思想。
从目的原则来讲,很难说出这两种翻译方法哪一种更加准确,因为这两个译本翻译的目的不一样,所以两种翻译方法都是可行并且为人接受的。
(二)连贯原则
连贯原则即译文必须符合语篇内连贯的原则,至少对于译文读者来说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具体到诗词上来说,由于一些特殊文化有其自身的渊源,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与表达也存在着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困难。在翻译的时候,就必须仔细阅读原文,充分了解原文的语言及文化特征,同时注意英汉结构的差别,再现原诗风格。
从连贯性上讲,两个译本都实现了语篇内连贯,它们都为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了借鉴。刘士聪说过,“由于译者主客观因素的差异,《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所表现出来的翻译目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效果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一方面不可避免,一方面又是好现象,因为这位《红楼梦》的翻译研究提供了相互参照的文本和视角,必将推动《红楼梦》研究是深入发展。”从翻译目的及所达到的翻译效果来看。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都符合连贯原则。
(三)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就是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语篇间连贯。为了使读者通过译文了解到原文的风采与神韵,译者必须真实有效地传达原文内容,因此忠实原则也是相当重要的。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与霍克斯在翻译《好了歌》的过程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忠实原则。
第一,“世人都晓神仙好”的翻译中,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翻译就比霍克斯的翻译更加精确。“神仙”表达的是中国的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翻译成“salvation”就充满了西方色彩,与原文文化背景不同。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成“immortals”就更加准确。
第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将“终朝只恨聚无多”翻译成“And grub for money all their lives”,而霍克斯的译本为“Each day they grumble theyve not made enough”。从语义上来说,霍克斯的翻译更加贴近原文,“grumble”指“因对处境、待遇不满或其他个人因素而愤愤不平地向他人诉苦或自言自语”,更能表达“恨”的情绪。
第三,原诗第三节中“君死又随人去了”这一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霍克斯分别翻译为“But remarry as soon as hes dead”和“But once youre dead,theyre off with another one”。从字面的意思可以理解原诗表达的是“活着的时候天天诉说的恩情,死去之后又改嫁他人”,主要是谴责了妻子的无情。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用的是“remarry”,是“再婚”的意思,含有合法的意味。而霍克斯翻译的“off with another one”让人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妻子的无情以及人世间的残酷,更加贴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霍克斯的两个翻译版本在忠实原文上各有千秋。而我们在翻译中也应该尽可能忠实于原文,使诗词的翻译传达原文的深层含义。
四、总结语
诗词的翻译有具大的挑战性和艰巨性,译者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耐力去完成这项工作。在在诗词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既是原文的读者和诠释者,也是译文的作者和创造者。功能目的论三原则指导下的诗词翻译强调翻译过程中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使译文达到预期目的。在《好了歌》的翻译中,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与霍克斯均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目的论三原则,获得了很好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Nord,C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Hawkes,David译.The Story of the Stone[M].London:Penguin Group,1973.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3]李長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2.
[4]刘士聪.红楼梦诗词曲赋英译比较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译.A Dream of Red Mansion[M].北京:外文出版社,1978.
[6]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