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康 孟庆荣
摘要:本文以吴承恩所著《西游记》为底本,对中日儿童版本中主要人物性格的改编进行对比分析,并从文化的视点来探讨产生此改编倾向的原因。其中得出以下结论:中日儿童版本中都对玄奘的自私形象进行了弱化;日文儿童版本中对孙悟空以自我为中心的形象进行了弱化。
关键词: 西游记; 中日儿童版本; 改编倾向; 文化差异
一、相关研究
武者晶子(1988)对原作中玄奘形象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妖怪面前懦弱无能的玄奘在人类面前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高僧,这是其弟子远远不能比的。
文媛(2013)以在中日播放的电视剧《西游记》为研究对象,从地理环境等视角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因此中国版的电视剧把玄奘性格消极的一面抹去了。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
底本:《西游记》;吴承恩;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
中国儿童版:《西游记》;吴承恩;张燕均改写;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
日本儿童版:《西游记》;吴承恩;君岛久子译;讲谈社;1987
研究内容
通过与底本的比较,本文将从两个角度对中日儿童版本中所体现出来的关于玄奘和悟空形象的改编倾向进行分析。
三、倾向性改编及分析
(一)中日儿童版本中玄奘自私形象的弱化
例1
底本:三藏道:“…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 P171
中国儿童版:对悟空说:“…这六个强盗纵然可恶,但也罪不至死,你怎么能杀了他们?” P58
日本儿童版:「おまえはずいぶんひどいことをしたのう。おっぱらってしまえばそれでよいのに…」P109
底本中的玄奘担心悟空会连累到自己以及自己能否“脱身”。而中文儿童版中的玄奘只是在斥责悟空“怎么能杀了它们”,同样,日文中以“それでよいのに…”结尾,意为只把强盗赶走就够了。两个儿童版本中都没有刻画出玄奘因悟空杀人而担心给自己带来祸事这一自私的心理。
这种省略处理反映了不同时期与国家特定的意识形态。底本中刻画的玄奘形象是儒家文化的忠诚捍卫者。而当时的社会对儒家文化持否定的态度,并且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利己主义盛行①,吴承恩为了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把玄奘自私的一面也刻画得淋漓尽致。
然而儒家文化因其部分精华思想符合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而越来越受重视,因而在现代儿童改编版本中玄奘的“仁爱”“爱人”的儒家思想得到凸显,自私的一面便被隐去。
而日本是世界上受儒家文化很深的国家。仁义礼智信对日本文化影响至深②。再加上日本又具有很浓厚的集团主义意识,底本中描写的玄奘自私的一面,很显然也不适合日本所倡导的价值观,因此在改编过程中也将其淡化了。
(二)日本儿童版中孙悟空的自我为中心形象的弱化
例2
底本:行者思忖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P331
中国儿童版:悟空正要打白骨精,转念一想,这要一棒打死老头儿,肯定又跟师父解释不清楚P114
日本儿童版:「こいつを打ち殺せば、師匠が怒る。殺さなければ、師匠が危ない。さあて、どうしよう。」とまよったが、「ええ、師匠が大事。」とこころをきめP176
底本中的悟空想着如果不打白骨精,“显得他倒弄个风儿”。中文版与此类似。而日文儿童版中的悟空,想着如果不打他,“師匠が危ない”,即怕师父会有危险。很显然,日文改编本中的悟空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得到了弱化。
这种不同反映出中日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中日都有集团主义倾向,但其表现方式很不同。中国在团体中比较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日本则更重视自己是集体中的一份子这一事实③。底本及中文改编本中的孙悟空,其取经的过程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整个故事体现出个人英雄主义情结。而日文译本中的孙悟空则是将取经作为一项团队任务,个人价值表现得并不突出。
另外,日文译本中对悟空自我为中心形象的弱化,与译者的主体性也有关系。在日文版《西游记》的前言中,译者君岛久子对孙悟空的评价为:一心想着师父,贴心的弟子。很显然,译文中再现的悟空形象,已经打上了译者的主观烙印。
四、总结
本文以吴承恩所著底本为参照,从中日儿童版本中玄奘自私形象的弱化,以及日文儿童版本中悟空自我为中心形象的弱化两方面对儿童版本中的改编倾向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这些改编倾向不仅反映了中日文化之间在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还受译者主体性的制约。
注释:
①臧慧远.《西游记》诠释史论 [D].山东大学,2011:16.
②谢建明.儒家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及其整合[J].东南文化,1996:62.
③王丽荣, 李萍.中日集体(团)主义理念的异同及其成效之思考[J].东北亚论坛,2006.
参考文献:
[1]吴承恩. 西游记[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
[2]张燕均. 西游记[M]. 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
[3]宋贞和. 西游记与东亚大众文化[D]. 复旦大学,2010.
[4]文媛, 段婷婷. 古典名著的翻拍与文化差异——以中、日、美翻拍《西游记》为例[J]. 四川戏剧,2013.
[5]君島久子.『西遊記』[M]. 講談社,1998.
[6]武者晶子.西遊記研究-三蔵法師一行の変貌-[J].日本文学,1988.
(通讯作者:孟庆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