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地域景观的研究

2017-08-04 07:13李鹏程王蕊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1期
关键词:乡土景观少数民族

李鹏程?王蕊

摘要:我国是个多民族、多文化相融合的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地域景观的研究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是从少数民族传统聚落的构成及特点来分析民族地域景观发展困境,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发展策略。为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地域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地域景观

中国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除去汉族以外,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截止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少数民族人口共计1.138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49%[1]。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形成交错混居状态。且生活环境多为远离城市的山区、林区、高原、沙漠等地理环境恶劣地区,这直接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少数民族聚落被开发者只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无规则的过度开发。因此,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地域景观的文化传承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一、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构成及特点:

(一)聚落空间形态构成

少数民族传统聚落的形成都经历了社会和历史的变迁,在长时间的进程中,人们在自己的这片家园繁衍生息,生产生活。所以,在空间组成上可以分为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其中,生活空间主要包括居住的房屋、祭祀用的家庙等建筑,以及围绕这些建筑的活动场所。生活空间也是聚落中建筑风格、文化传统、结构形态、民族内涵的集中体现,构成了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地域景观的主要特征;生产空间是指为生活提供保证的劳作场所,一般是由自然的地理环境所构成,包括山地、林地、海域、湖泊等,它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特征,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较大,相同地貌之间的各民族特征并不是很鲜明,并具有趋同性。

(二)民族景观元素构成

不同民族都有着自己民族的文化背景及发展历程,在构成民族元素上也各不相同。我们在分析各民族传统聚落地域景观元素时,一般可以分为建筑景观元素、生活生产景观元素、民族文化景观元素、自然地理景观元素。

1.建筑景观元素

建筑景观元素是一个民族最具有明显特征的元素。不同少数民族建筑景观受不同的文化、地域、气候等影响差异很大。同时,建筑景观又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最好载体,这就致使建筑景观是最容易被识别,也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特征的主要元素。

2.生活生产景观元素

生活生产景观元素是指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作的景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们活动场景的景观,它是动态的、抽象的;另一类是自然或半自然的地理环境景观。例如,农业的耕田、灌溉的沟渠等。

3.民族文化景观元素

民族文化景观元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内涵,体现在民族的语言、文字、服饰、习俗、信仰等方面,是少数民族聚落的精髓,直接影响着其他元素的形成,决定聚落整体空间的布局以及景观形态的样式,是决定民族发展和传承的基因元素。

4.自然地理景观元素

自然地理景观元素包括自然形成的水系、地势等非人工景观元素。在少数民族最初选址时,祖先会根据水源、地势、朝向等自然因素来确定地理位置。与此同时,自然地理景觀也就此固化下来,在日后的历史变革中并不随的时间的变迁而改变。

二、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地域景观发展困境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景观品质是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地域景观的未来发展,却面临着现代化与传统化的双重挑战。一方面,西方现代设计理念被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传统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又被高度重视。设计该何去何从,全球一体化下的设计将如何实现融合、传承和发展?是目前设计者面临的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

(一)设计文化的矛盾

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地域景观在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中,各民族结合自身的文化特征和生存环境,已经形成了不同地域景观风格。目前,主流的设计方法都来源于现代文明与科技,满足的是现代人对现代生活方式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不同民族人们的需求趋于大同化,并且强调以科学技术为标准的设计体系。例如,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景观品质的提高,少数民族传统聚落要面临改造或扩建的要求,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优势就尤为突出,先进的构造手段,高性能的建筑材料,整齐划一的路网,合理严谨的功能分区,导致传统的民族风貌荡然无存,这就构成与传统设计文化的巨大矛盾。

(二)功能与形式的矛盾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直接影响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转变,现代人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给民族传统聚落地域景观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设计者一方面要面临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要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思维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例如,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和材料的运用,既稳定可靠又持久耐用,还能提供大跨度空间,改变了已有的空间布局和外部形态,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木石结构,这导致一些传统空间布局和建筑构件失去了功能和意义。再如,断桥铝门窗、涂料、瓷砖、SBS防水等新型材料的应用,相比传统建筑材料更具有性能上的优势,但却颠覆民族风貌和传统工艺。是要保留维持传统地域景观风貌、人们生活方式、建造物营造工艺;还是要适应现代化的潮流,用新思想、新功能、新生活、新技术来改变落后地域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景观品质。这是功能与形式的矛盾,也是设计者面临传承与发展两难选择。

三、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地域景观发展策略—新乡土景观的有机更新

“新乡土(Neo-Vernacular)”是地区主要的一个重要分支。新乡土景观是指那些由当代设计师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传统乡土景观的新景观,是对传统乡土方言的现代解释[2]。言而简之,所谓“新乡土”就是恰当地综合民间传统文化与全球性先进技术进行设计的形式[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明华教授在《乡土建筑保护十议》一书中提出,关于少数民族聚落保护的五点原则:1)保护村落的原生态;2)保护历史信息的完整性和系统性;3)尽可能地保护文物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4)保护古村落中一切可以收集到文字史料和口传石料;5)在大多数情况下,用展陈或表演的方式保存文物村落的主要部分[4]。以上五点建议,同样也为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地域景观提供了设计纲领和原则。在整体聚落景观的保护和开发中,借鉴了吴良镛院士对城市传统街区改造提出的“有机更新”理论,并引入到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地域景观设计中,把新乡土景观概念与有机更新理论结合起来。将民族地域景观作为有机的整体看待,更新遵循规律和秩序,顺应传统聚落的原有肌理和更深层次的文化肌理,继承少数民族的格局和文脉,保留民族的符号感[5]。这便是“有机更新”的核心内容。

四、结语

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是中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细胞载体,是要被保护和继承的。但在现代技术和文明全面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地域景观的保护又显得格外脆弱,一方面是保护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是对发展的渴望,而“新乡土景观的有机更新”设计理念的提出,有助于解决这一两难问题,并为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地域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检索“少数民族”数据来源.

[2]单军.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及其他[J].建筑学报,2000(11):22-25.

[3]俞孔坚.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4):123-126.

[4]陈志华.乡土建筑保护十议[C].北京:建筑史论文集,2003,17:165.

[5]王乐君.少数民族乡土景观特点及有机更新策略.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0):179-182.

作者简介:李鹏程(1986-),男,汉,硕士研究生,大连民族大学建筑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基础教学和少数民族地域景观研究;王蕊(1973-),女,汉,博士,大连民族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环境设计, 本文通讯作者,E-mail:wangyui@dlun.edu.cn。

猜你喜欢
乡土景观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景观平面图》
少数民族的服装
创意涂鸦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乡土分外妖娆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少数民族舞》等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1期

北方文学·上旬的其它文章
牵丝戏
我喜欢
杨柳依依
爱上《牛虻》
再赏南方风与月
走进母亲的雪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