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
摘要:本文结合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理论和心理语言学分析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汉字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并提出了汉字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顺序;心理语言学;汉字教学
一、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在汉字教学中的应用可能性探究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乔姆斯基从心灵主义出发提出人脑中存在的LAD专用于习得语言。此后,Brown进行了第一语言语素习得研究,Dulay和Burt也进行了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但这些研究均是在英语语言环境下进行的英语习得的相关研究。作为与表音体系截然不同的表意体系的代表语言之一的汉语能否完全适合他们的研究结论仍有待考证。
在国内,汉语的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法方面。
这固然与语法的中心地位有直接的联系,但其他语言要素的习得顺序研究也同样重要。汉语词汇由语素构成,语素以汉字为表现形式。那么汉字的习得应该与词汇的习得一样具有一定的规律。两者的关系应是互相促进的。因时间和条件等原因,拟综合采用前人论著中认可度较高的一些汉字习得方面的结论作为本篇论文汉字教学构想的依据。
二、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学习者初期习得的认知策略及其采用的习得方式
Dulay和Burt 的横向实验虽然是以英语语言习得作为研究内容,但是我认为他们的结论——尽管实验对象的母语背景和习得的二语言的速度不尽相同,但他们习得目的语的语法词素的顺序都是一样的——仍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他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儿童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并非是源于第一语言的干扰,而是带有自然然语言发展的特点。我认为,外国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仍具有以汉语作为母语者的一般特点。不论是第一语言学习者还是第二语言学习者,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他们都有语言学习的沉默期。假设我们在其他课型,比如说综合课,听力课中尽可能的增加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那么相应的文字学习就会减轻难度。在其他课型中,学习者已经建立了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在汉字教学中,我们则是把能指的声音转化为书面的语言符号。而汉字的表意属性无疑对这是有帮助的。
心理语言学家在详细研究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发现,在双词话语阶段,儿童的双词语存在一定的规律。它包括两类词:一类为轴心词,特点是数量不多,发展缓慢,但使用频率高,生成性强。另一类是开放词,特点是大量在单词句中出现,数量大,与轴心词成词能力强。这两类的词组合方式有两种:
(1)轴心词+开放词
(2)开放词+轴心词
(1) (2)
不见了 爸爸/牛奶/鞋子 推/关 它
若以汉语为目的语的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遵循Dulay和Burt的实验结论,那么学生在进行汉语习得的过程中很可能也经历心理语言学家们所观察的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经历沉默期和电报句阶段。事实上,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留学生在汉语水平还没达到能用句子表达自己的时期,的确是采用电报句加肢体动作辅助来完成交际的。那么,在汉字教学中我们也完全可以同步留学生的这种习得规律,把他们最常用的词汇高频率的以书写的形式展现,同时提高他们自己使用高频率使用的汉字的机会。这样的方式更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汉语学习也不会那么枯燥。更重要的是,交际需要会促使学生增强学习动机。当然,将他们已经习得的知识用汉字表述的方式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多加注意。
成人习得语言和儿童习得语言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他们在认知策略和习得方式上的区别也不容忽视。成人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会产生出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从生理上讲,成人已度过青春期,完成了脑半球侧化,大脑已经成熟。左右脑的分工已经基本定型,表音体系背景学生的大脑在处理语言信息时多是在左脑完成,而有表意体系的汉字因其表意的特点而多是在右脑完成。这无疑给表音体系背景的成年学生增加了学习用汉语思维的难度。李哲在《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比较研究》中指出:“要获得一种语言,首先要获得应用这种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掌握汉字对留学生用汉语思维无疑是有利的。从心理上讲,成年人在学习二语的过程中主要采用逻辑分析的学习策略。幼儿习得语言是伴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而进行的。从这一方面来讲,成人采用逻辑分析进行学习固然效率更高,但认知与语言习得的分离却不利于语言的习得。此外,汉字的学习过程也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归纳和扩展能力。中国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大范围的习得汉字的困难,证明儿童在习得汉字过程中的归纳分析能力足够应付汉字学习。
三、基于习得顺序规律对汉字教学的具体设想
(一)轴心词教学法
以轴心词为核心,呈辐射状教学。笔画少,高频使用,生成性强的要求学生能够写出。其他汉字多识少写,不作硬性要求。关于认和写的把握,我比较认同江新在《“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中的观点。他的实验表明,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教学策略好于认写同步的教学策略。这也是我在汉字教学中比较认同的一种方法。
(二)改变传统的汉字输出方式
由单个字的默写(不区分造字法)扩展到电报句。默写是让学生用上节课所学的东西来进行书面表达。不要求语法正确,能写出电报句即可。不会的汉字可用拼音代替,可向同学求助。但是這种教学方式有一个缺点,学生所写的内容不能完全覆盖所学内容。我认为,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未在输出型作业中展现出来的内容。
(三)拓展性汉字作业
汉字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帮助学生识字,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汉字自学能力。教师改进布置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汉字构成规律的能力。
(四)把汉字放在一定的网络系统中进行教学
汉字的网络系统包括汉字结构和汉字组合两部分:
1.汉字结构:80%以上的汉字都是形声字,其他造字法产生的汉字十分有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汉字的系统教学:endprint
(1)笔画简单的汉字。此类汉字笔画少,复杂笔形少,能产性较高。如《汉字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甲级词中的日、女、人、门、水等等。这些字多是构成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能产性极强。学会了一个形旁再介绍其含义进而讲授由这个字构成的新字并让学生课后寻找由此类形旁构成的常用汉字那么课堂的效率和学生的自主性都将极大提高。
(2)同音字。同音字一直是外國学生学习汉字的难点。这类字的难度不仅表现在字音相同带来的混乱,还有同一个字在与其他汉字不同的组合中产生的不同含义带来的困扰。针对这类字,我认为采用应用策略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即把字组成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帮助学生理解它的意义。江新、赵果在相关的研究中发现应用策略和汉字书写成绩、汉字意义识别成绩都显著相关。同音字学习采用此策略应当是较有效果的。
(3)独体字。在教学顺序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作为构字部件的独体字作为首先教学的内容,再利用以旧带新来学习其他的汉字。但这一方式不是绝对的,因为人的认知不仅是从部分到整体,还有从整体到部分。有很多高频出现的汉字构字十分复杂但学生也因使用频率高而先习得,这些复杂的汉字也可进行拆分教学来组成新的汉字。
2.汉字组合:汉字的组合是指将汉字放在词汇、短语、句子中进行教学。汉语中97%的语素是单音节的,它们组合新词的能力极强,语素与汉字基本是一对一的关系。因此,语素意义和语素构词方式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哪些汉字能和其他汉字组成词语,新词的含义是什么,这些都值得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
四、目前汉字教学的不足及建议
(一)没有专门的汉字课
目前对外汉语课的主要课型是综合课、听力课、口语课、写作课,并没有专门的汉字课。有的老师认为汉字教学应和语音教学一样贯穿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但正因为没有专门的课程计划和目标,汉字的学习反而成了很容易被忽略的一方面。
留学生在现有的课型下的学习压力较大。学校的课时限制也很可能不能增设专门的汉字课。所以我建议汉字的学习可以零碎化处理。汉字数量庞大,学生不能一蹴而就,课堂上老师最好进行汉字规律探索方面的教学。而具体的笔顺,字形等知识可采取微课的方式教会学生。微课一般只有5-8分钟,不会占用学生太多时间又不会造成单次汉字输入量过大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
(二)拓展不足
形声字都有其归属的形旁和声旁,在课堂上,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老师很难用较多时间来进行汉字拓展练习。但是拓展性练习对学生理解汉字系统、了解汉字含义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我的建议是,通过作业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搜索生活中常用的高频词并归类。每个小组可以做一个形旁或声旁,再进行线上分享。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趣味性都能够得到提高。
(三)留学生搜索汉字存在问题
据课堂观察,我发现留学生多使用电子词典。这类电子词典一般是双语互译类词典,而汉字的含义有时候和其他语言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老师也没有教学生如何进行中文字典的查阅。这些字典上并没有汉字笔顺的展示,学生不了解笔顺,很容易造成该汉字错误写法的僵化,这对汉字学习也是极为不利的。
我的建议是,教师帮助学生采用有汉字笔顺和较准确中文释义和丰富例句的字典,教会学生独立使用中文字典进行查阅,提高对汉字的适应性。
五、小结
汉字的习得涉及心理语言学等诸多领域。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有利于调整教学方案进行更有效率的教学。汉字系统本身存在规律,教师应在其他课型中渗透汉字的构形规律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汉字,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建勤 主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9,8(第1版).
[2]赵果,江新.什么样的汉字学习策略最有效?-对基础阶段留学生的一次调查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2(2).
[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4(第1版).
[4]李哲.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6).
[5]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6]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2.
[7]江新.不同母语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知音和知义之间关系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