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凤?孙婷婷
摘要: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新写实小说曾经在中国文学爱好者当中非常受到欢迎,它以看似粗糙不加修饰的笔触生动形象的还原了当时恶劣生存环境下人们的各种精神状态、生活形态以及意识追求。本文就新写实小说的行文特点、盛行背景以及表现内容,分析和讨论蕴藏在其中的深厚的人文关怀情感。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人文关怀
一、新写实小说兴起的背景
时间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我国的文学界已经基本完成了对极左主义的修正以及思想任务的转移,读者和评论学者也开始把目光更多的从过去抽象、复杂的文学表现形式转移到普通百姓的平凡人生上去,同时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开始加快发展脚步,普通劳动阶层在日常工作生活之余也开始关注自身精神文化的培养,比以往更加关注文学及杂志方面的情况。这也使得图书出版社、杂志社为了迎合日渐扩大的普通读者阶层而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描写普通日常百姓生活的文学作品比以往更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在这种趋势下,不同于以往描写大恶大非、高于生活和人群的传统小说的姿态,以简明扼要的笔触描写出当下劳动人民困苦的生活环境及其斗争的新写实小说,便逐渐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文坛流行起来。
二、新写实小说的文学特点及所蕴含的人文关怀
(一)通过真实还原现实生活表现出人生中的不屈精神和家族温情
刘恒是新写实小说中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在作品《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就以平实冷静的笔触着重描写生活贫困的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主人公张大民面临着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生活环境恶劣、早年便失去父亲、母亲体弱多病、兄弟姐妹总是不断进行争吵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淡泊平和的生活态度,以真诚善良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努力承担起全家的重担,最终依靠自身的顽强不屈精神迎来了属于自己真正的幸福。这种简单朴实的,面对生活困境仍能保持豁达乐观的精神,其实正是当代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真实写照,生活看似反复无常且充满艰辛,实际上人性中的真善美与美好感情正包含在其中,这也是新写实小说的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还原和描述,所想要表达的人文情感。
(二)在客观现实的价值观中窥得人道主义情怀
新写实小说作家在创作中不同于传统的小说,主张以第三者的立场进行客观冷静的叙事,不明显传達自身的价值观以及情感倾向,这样的叙事特点更方便作家全面、完整的将故事本身呈现给读者,将自己的创作视角和读者持平,让读者在没有多余背景干扰下在小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使其能够在读完小说后反复进行思考并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新写实小说虽然在叙事上不做多余的抒情,但这并不代表作者对于生活中人们追寻幸福的行为和精神便视而不见,而是在对作品人物的行为做出批判性、客观性评价的同时,以一种全新的、充满克制的叙述手法来表现普通百姓都有追寻自身幸福生活的权利和自由,这便是更深层意义上的人文主义关怀。
(三)通过日常式的叙事手法表现生活细节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和一些其他小说流派不同。首先,在取材上,采取了类似法国新小说的“摄像机”式或说“零度状态”的叙述方式。这种叙述方式沿着“生活流”的本来线索而展开,不对生活素材做人为的加工、剪辑和修饰,例如池莉《烦恼人生》对主人公印家厚“一天”各种琐事的讲述,刘恒《伏羲伏羲》里杨天青在询问婶子的伤情时两人的一段“对话”,等等,即是力图排除多余描写的例子。其次,在对生活的处理上,围绕着人的生存状态,对其进行“原生态”的客观呈现。当然,小说毕竟是“小说”,而不简单是“生活”本身。所以,为达到上述效果,作家们多半是采用隐匿式的、作者缺席的方式“描述”生活的。通过这种隐藏的、非常低调的视角,人们会相信确实只看到了生活本来的样子,他们的观察和体悟没有受到作者、作品文本的“干扰”。
在传统小说中,“作者”、“叙述者”和作品是一种异质性的关系,这种异质性使得作品对生活、读者的影响有所加强,干涉的意图也较明显。与之相反,新写实小说却使它们变成了一种同质性的叙事关系,故事的叙述往往不是通过哪一方面,而是三者共同讲述来完成的同质性的叙事,使作品不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了自己的价值立场。
三、小结
新写实小说作为文学流行热潮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但其简明扼要的叙事手法、贴近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创作背景以及所表现出的客观中立的价值观以及蕴含在其中的人文情怀,则对后来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不同于以往传统小说创作的充满现实生活气息、大众文化特征的特点,使我国文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拉近了文学创作和普通百姓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周逢梅.论新写实小说中普通人物的生存困境[J].戏剧之家,2016(20):240-241.
[2]宋冬莹.对生命、生存、人的三维展示——解读新写实小说[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13-115.endprint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