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媖
摘要:1963年,王蒙怀着诗意的期待与被迫的无奈举家迁至新疆。新疆人民用他们的热情与友善接纳了他,并以包容的文化风格对王蒙的身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长达16年的边疆生活里,王蒙像海绵一样汲取着维吾尔族文化的滋养,可以说,王蒙在创作风格和思维方式以及文化心态上的转变和成熟,是从新疆开始的,并在与维吾尔文化的长期交融中完成蜕变。
关键词:维吾尔文化;王蒙;创作
一、创作风格的变化
就王蒙的天性而言,在生活中他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但是在文学创作上,王蒙却是以一个严肃方正的“职业革命家”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在远赴新疆以前,王蒙作品中的创作风格通常是以严肃的政治性话语为主,来到伊犁以后,他的“少共情怀”、“儒家精神”被维吾尔劳动者的乐天气质慢慢浸染,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让他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潜移默化地变化。
为了充分地享受维吾尔文化带给他的新的经验和新的乐趣,王蒙非常喜欢和维吾尔人一起同吃同住,他们乐观诙谐的处事传统感染了作家。王蒙學习到了少数民族那种风趣幽默的处世态度、领略了伟大的“塔玛霞儿精神”。在《半生多事》中王蒙这样解释:“‘塔玛霞儿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怡乐心情和生活态度,一种游戏精神。维吾尔族人有一种相当极端的说法:‘人生在世,除了死以外,其他全部是塔玛霞儿!”①这种乐观的精神是王蒙在艰难的处境下灵魂的依附与寄托。“幽默感”是塔玛霞儿精神的核心所在,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中,王蒙的创作风格发生改变。在王蒙年轻的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诙谐与风趣,因为他要的是悲伤,是煽情,是富有悲剧意味的献身精神。而劫后余生的王蒙,开始有意地学习维吾尔人的幽默,在一些事情上开始学会变通。如在他风味独特的小说《买买提处长轶事》中,就直接用“维吾尔人的黑色幽默”作为副标题,把幽默同阳光、空气、食物和水并列为维系生命的根本因素。在以后的创作中,王蒙最终选择把幽默当作自己风格稳定的色调。
二、思维方式的转变
在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下,王蒙和其他当地农民一样在巴彦岱劳动生活了长达7年之久。长期近距离地与维吾尔农民密切接触,不仅使王蒙有机会深入体会维吾尔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他逐渐地倾向于这种文化。
在同维吾尔同胞同吃同住的过程当中,王蒙不但学习使用维语,还浏览了大量的维文翻译而成的文学作品,如中世纪维吾尔族著名诗人纳瓦依的诗歌和与之相关的塔吉克族作家艾尼的《往事》、阿依别克的人物传记小说《纳瓦依》等,通过对维语长期的学习和使用,王蒙的思维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扇窗,打开了这扇窗便看到了一个世界,特别是兄弟的维吾尔人的内心世界,这是一条路,顺着这条路,你走进了边疆的古城、土屋、花坛、果园,进而走向了中亚和西亚,走向世界。这是一座桥,联接着两种不同的民族,联接着你的心和我的心,这是一双眼睛,使你发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反过来帮助你发现自身的汉文化和历史……”②维语的学习使王蒙从单向的思维方式变成多维的充满哲学思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让王蒙的头脑更为开放,心胸更为宽广,对新鲜事物更是充满了无穷的兴趣。
三、文化心态的融合
据史料记载,维吾尔族文化中一直蕴含着游牧文化的印记。而游牧文化自古以来的特征是崇拜、尊重、信赖自然。这与中原的“仁”、“礼”文化结构有很大差别。维吾尔族文化所传达的自然观和生命观对王蒙的影响非常深远,在《在伊犁》中就有明显地体现,小说集中表现了王蒙对维吾尔民族文化品质、生存智慧与处世哲学诗意的理解。在这组系列小说中,根据生活态度的差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穆敏老爹为典型的在任何处境下都能安贫乐道、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以穆罕默德·阿麦德为代表的愤世嫉俗、自讽讽人的处事情态;还有以马尔克和伊斯麻尔所代表的无所顾忌、幽默滑稽的生活观念。小说中的这些主人公虽然不能选择自身的生活情境,但是他们却能用自身独特的,充满智慧的方式消解生命不能承受的重量。这对作家的人生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游牧文化的思想在某些方面类似于庄子的思想,两种思想均认为人要想求得现实的生存,就要顺乎自然、当年王蒙因《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而受到打击选择远迁新疆很大原因是受到了庄子隐逸思想的熏陶。在新疆生活的十六年中,王蒙信仰的老庄思想中又潜移默化的浸润了传统的维吾尔族文化。由于这两种思想文化本身的一致性更加深了王蒙对这两种文化融合的认同感。最终在他的作品中实现了精神自由。可以说,这是对不自由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性的超越。这在他的作品《杂色》中的主人公曹千里、《布礼》中的主人公钟亦成和"季节”系列的主人公钱文身上都找到了维吾尔传统文化与庄子哲学的契合之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新疆生活的16年的特殊经历,却让王蒙在当时的乱世中幸运地获得了一份超然物外的清醒,在维吾尔族同胞中间,在新疆这块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的怀抱里,王蒙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维吾尔文化的精髓,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而且转化了自己单一的思维方式,此外王蒙身上的正统的庄子思想中交融并积淀了维吾尔文化的内蕴,对王蒙后半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注释:
①王蒙.半生多事[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280.
②王蒙.心声,王蒙文存:第1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311.
参考文献:
[1]王蒙.半生多事[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
[2]王蒙.大块文章[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
[3]王蒙.王蒙文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