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耀“抗战情结”的形象化

2017-08-04 17:29刘秀敏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1期

刘秀敏

摘要:“小兵张嘎之父”徐光耀是保定作家群中的一员,本文选取徐光耀在创作主题上的抗战情结作为研究对象,以他的抗战题材作品为基础,进一步阐述徐光耀的抗战情結。徐光耀在战争文学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的奋斗着,他的抗战情结始终伴随着他,研究徐光耀的抗战情结,对于了解战争文学的规律有重要意义,也对今天的和平给予借鉴意义。

关键词:徐光耀;抗战情结;《小兵张嘎》

徐光耀在纪实文学《昨夜西风凋碧树》后记中这样写到“回顾我的一生,有两件大事,打在心灵的烙印最深,给我生活、思想、行为的影响也巨大,成为了我永难磨灭的两大情结,这便是抗日战争和反右派运动。”①但阅读过徐光耀的作品后,我们就会发现,除去有关抗战题材的作品,他几乎没有了作品。抗战生活才是徐光耀心底最深的记忆,抗战题材才是徐光耀创作的核心,徐光耀是一位有着“抗战情结”的作家。徐光耀的“抗战情结”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从早期的《平原烈火》,到中期的《小兵张嘎》《四百生灵》《冷暖灾星》,乃至到了后期他的《后土》《忘不死的河》等都俯拾皆是。徐光耀的作品中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就是他抗战情结的一种具体的形象化的方式,他的抗战情结在每位主人公身上都有鲜明的表现,每部作品都有着个性鲜明的主人公形象,每一位主人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抗战,他们都是抗战英雄,他们都有“抗战情结”。徐光耀的抗战题材小说跟同期作家相比更有开拓性,这表现在都是写抗战题材,但是他的切入点就有别于其他作家,他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多样,他不仅写男人,还写女人,还写儿童,这就使徐光耀的作品脱颖而出,成为经典。

一、男性形象

提起战争,我们都会想到一群男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抗战题材中素来以男性形象为主人公,人们也常说“打仗是男人的事”,而且自古以来就有男人保家卫国的传统,徐光耀的小说《平原烈火》《新兵马强》等的主人公就都是响当当的汉子。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男人保家卫国的传统,抗战题材中也素来以男性形象为主人公,徐光耀的小说《平原烈火》《新兵马强》等的主人公就都是响当当的汉子。

《平原烈火》描写的是一支地方武装力量打破日本侵略者的围捕,最后取得战争胜利的故事。主人公周铁汉是这支地方武装力量的县支队队长,一个二十五岁的结实小伙子,却有着丰富的抗战经历,而多次参加战争的经验,更是培养了他指挥作战的才能,他有着作为一个领导该有的智慧和谋略,在一次次与敌人交战时他都充分发挥了他作为指挥员的角色。除了作为领导者,他也是一个钢铁打造的战士,在恶战逼到头上来时,他就想:怕死就准死,拼得越顽强越勇敢,就越没有危险,这年头就得拼,把敌人拼住了,就是胜利,拼不住,叫敌人也轻易占不了便宜。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他什么也不怕,在被敌人抓住时,他绝不透露组织消息,绝不会当汉奸。面对临阵脱逃的士兵他严厉的斥责他们。面对辛苦行军的小战士张小三时,他心疼不已。在与母亲分别时,面对母亲的泪水,他也湿了眼角,但是作为一名战士,他必须离去。作者从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对周铁汉进行了刻画,展现了周铁汉复杂的性格世界。周铁汉,他是一个充满血性的战士,也是一个有着柔情的汉子。

《新兵马强》的主人公马强也是一名男性形象。小说以一场自卫还击战作为小说的大背景,描写了一名新入伍的小兵仔在部队与战争的熏陶下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的故事。新入伍,他什么都不懂:打枪闭不上左眼,他就拿块胶布把左眼粘上;在炊事班让他烧火做饭,他又把厨房弄得乌烟瘴气,锅也被烧坏了……真是傻里傻气的。但当他亲眼看到无辜村民被打死或打伤,侵略的战火让人无法生存,他发誓要打退敌人,他有着作为军人的强烈责任感。等马强上了战场,他又洋相尽出,但是战争是残酷而惨烈的,它只会逼着你前进,会磨炼你的意志,马强就在战争的磨炼下一点一点的进步:他学会了打枪闭左眼;他为了救人甚至不顾生命危险跳下悬崖;他参加了尖刀班,在战场上不断冲锋陷阵,屡建战功。从什么都不懂洋相百出的新兵蛋子到愈加勇敢坚毅的战士,马强终于成长为了一名保卫祖国的合格战士。虽然这部小说是抗战题材,但是实际上可以说是一个新兵的“成长”历程,战争虽然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徐光耀却写出了幽默感。

总的来说,徐光耀的抗战情结在周铁汉、马强两个人身上表现为了一种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情怀。

二、女性形象

徐光耀的抗战题材小说中以女性的视角描写抗战又带给了我们一种独特的体验。《望日莲》这部小说中让人倍感意外的是以一名女性形象为主人公,向读者展示了抗战不只是男人的事,女人也可以成为英雄,由女性的观点视角切入,使得这部小说更显人情、人性。某天青纱帐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是被派往军分区的一位过路人,却被敌人盯上难以行动,望日莲就是青纱帐的交通站站长,这个掩护过路人的任务自然落在了她的身上。她和交通员大三运用调虎离山计引开了敌人得以脱险,但祸不单行又遇敌人,大三英勇就义,而望日莲只身带领过路人到达司令部。这部小说中徐光耀把望日莲塑造成了一个村姑的形象,给人一种亲切、舒适的感觉,就是这样一个纯洁可爱的姑娘凭着自己的能力,成为了领导着一批男交通员的交通站站长,她机智伶俐,又稳重可靠,上级指派的任务能出色的完成。在一步步突破敌人封锁时的勇敢无畏,在交通员大三牺牲后的大声痛哭,二十多岁的大姑娘在以实际行动为抗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作家运用朴实不加雕饰的语言,出色地刻画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又一个英雄人物,她是植根于华北大地,在战火硝烟中成长的一个冰清玉洁的女性形象。

三、儿童形象

徐光耀写有抗战题材小说数篇,但是最广为人知的当属《小兵张嘎》,提起徐光耀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但提起小兵张嘎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小兵张嘎》是徐光耀以儿童嘎子为主人公写的文章,迄今为止,徐光耀总共写了两部儿童题材的抗战小说,一部是《小兵张嘎》,另一部是《少小灾星》。

《小兵张嘎》是以革命根据地白洋淀为小说背景,以嘎子奶奶被杀老钟叔被抓为源头,描写了嘎子参加八路军与日本鬼子和伪军进行斗争,并梦想得到一支自己的枪的故事,成功塑造了嘎子这样一个独特又新颖的抗日小英雄形象。张嘎虽是个孩子,但他勇敢坚强、聪明机智、又爱憎分明,在抗战斗争中受了不少苦也立了不少功,但更重要的是,在八路军队伍中得到的锻炼,使这个天真淘气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了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战争必然意味着苦难,小说一开始嘎子就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奶奶,有深厚感情的老钟叔也被抓走,他气愤不已,他要报仇,但报仇的路又是荆棘遍地,充满曲折与危险,但正是苦难磨炼了嘎子,而钱区队长和老钟叔对于嘎子的思想启蒙也推动着嘎子思想的进步,让嘎子由报私仇提升为了为人民、为民族而战,最终嘎子成长为了一名革命英雄。其实在整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一个少年面对残酷的战争所表现出的恐惧,在嘎子身上有的是抗战的热情、革命的热情、以及用不完的快乐。《小兵张嘎》是运用儿童的视角来写抗战的,徐光耀将儿童的兴趣爱好,如爬树、摔跤、赌气、耍赖等孩子气的行为写入小说,如小说中嘎子以枪为赌与胖墩摔跤,输了还不兑现诺言把枪给胖墩,被批评了还去堵了胖墩家烟囱;得了枪还藏树上,钱队长要枪还吵着闹着不交,这些真实的细节描写不但没有破坏嘎子的抗日小英雄形象,反而使嘎子变得更具有亲和力,更显童真,更招人喜爱。就是这样一个稚气十足的嘎子到一个为民族而战的嘎子,一个儿童最终成长为了一名优秀战士、真正的抗战小英雄。endprint

《少小灾星》是《小兵张嗄》的姊妹篇,塑造了三个勇敢坚强、不畏艰险的小八路巴大坎、轴子、苗秀。“五一大扫荡”时期,巴大坎、轴子、苗秀这三个小八路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还被日本鬼子盯上,走上了一边逃避日本鬼子的追杀,一边寻找部队的历程中,这必然是一段痛苦的旅程。巴大坎六歲就经历过爬雪山、过草地这段长征路,但是他毕竟是个孩子,再加上有几分见识的经历使他有些自负,行动未免轻率,说话更是欠缺思考,但这让读者看来也只是幼稚可爱。他对战争的苦难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自己就因为行军把脚磨得不成样子;狗替儿哥被鬼子吊在梁上抽打;小伙伴轴子更是被鬼子挖去了双眼、割掉了舌头、拔掉了牙齿,他深知战争的苦,但巴大坎经受住了恶劣的环境带来的苦难,他是坚强的、是勇敢的,他像嘎子一样在成长着,最开始仅仅因为母亲走上革命路,在躲避日本鬼子时则完成了思想上的成长,乡亲们深深的影响了巴大坎。逃亡路程上的巴大坎,一路上因为朴实善良的乡亲们深受感动:纪大娘端出了战火中极为宝贵的饭菜给他们;根儿嫂甘冒生命危险护送他们离开;狗替儿嫂虽然嘴上说的不好听,但实际上又帮八路军掩藏痕迹;栾老太太则牺牲了自己保全了苗秀……在善良的乡亲们的影响下他成长为了一名为人民而战的抗战小英雄。

徐光耀以儿童的视角描写抗战,丰富了儿童题材小说的创作。嘎子、巴大坎、轴子、苗秀这几个抗战小英雄是徐光耀抗战情结的结晶。

总之,抗日战争在徐光耀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抗战情结是决定徐光耀一生命运的情结。

注释:

①徐光耀:《昨夜西风凋碧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34页

参考文献:

[1]徐光耀.昨夜西风凋碧树[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

[2]徐光耀.徐光耀文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3]徐光耀.小兵张嘎[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4]闻章.小兵张嘎之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1.

[5]徐光耀.平原烈火[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6]杨振喜.徐光耀论[J].河北大学学报,1987.

[7]熊坤静.“战地作家”徐光耀与<小兵张嘎>[J].党史文苑,2014(6).

[8]张晓华.徐光耀:赤子之心战士情怀[J].河北日报,2015.endprint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1期

北方文学·上旬的其它文章
牵丝戏
我喜欢
杨柳依依
爱上《牛虻》
再赏南方风与月
走进母亲的雪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