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的话剧《乱民全讲》得成功的原因很多,但贴近现实、批判现实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点。同时,该剧内容深谙观众心理学,也是它成功的一大法宝,本文从《乱民全讲》的乱“象”分析、现实反思和观众等方面来展开分析,以期揭开该剧独特魅力。
关键词:《乱民全讲》;乱“象”分析;现实反思;观众心理
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面对影视、网络等多种传媒形式巨大的竞争。戏剧表演体制进步不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陆话剧界演出的精品话剧并不多,相对之下,港台话剧界市场更为广阔,得以蓬勃发展,话剧界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其中赖声川的表演戏剧工作坊中的《乱民全讲》便是其中的代表。
《乱民全讲》分成许多小章节,小章节又由小故事组成,每个不相关的小段是穿插著演,照导演的说法,安排的顺序没什麼特别意义,很随性的演出,每段小故事都会让整场观众捧腹不论是会心一笑。《乱民全讲》的中心突出的是 “乱”,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一、“乱”象种种
全剧开篇便是一个乱象,一位演员代表的是一类找不到自己心灵归属的当代人,除了拼命工作、赚钱,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当幕后音不停地质问它时,他不承认,也无法否认,最后只得无奈地认命。
《乱民全讲》包括的东西很多,不仅有愿意像卡通人物一样龟缩在现实生活小夹角中的卡通人,又有靠欺诈,推卸责任而活的形形色色的人,还有假专家,假学说,没完没了等着开会定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千世界,无乱不齐。
在《乱民全讲》中“小林”这一选段中,陌生人打电话给一名演员,开口就告诉他姓林,再用洗钱等罪名将他吓住,然后再用一系列的问题,强词夺理,将“小林”引到他住的宾馆,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重磅炸弹”,最后终于抓住了小林的软肋——小林因为办厂弄坏了家乡的环境,“平时清澈见底的小溪再也看不到了。”在深深的镇静和沮丧中,,小林不自觉接过了陌生人递过来的几千元的账单,小林在醒来之后,不是去消除自己的罪责,而是如法炮制,抓住一个女保险员曾经“发死人财”的罪证,让她结果变成了好几万的账单,而女推销员则抓住一位知名政界人士,利用他涉黑、贪污杀人的罪责,将数目更大的一笔债推了过去,债务越来越大,在一个又一个人的手中传递,最后被送到了两个不懂事的小女孩手中,面对根本无力偿还巨款的两个小女孩,观众剩下的只有苦笑,从表面看,这只是一系列的诈骗,但是,从每个人被要挟的事情来看来说,句句都是直击台湾社会现实的阴暗面,环境污染、黑金政治、黑心保险、学生问题等,造就了一团浑浊的社会环境,党派斗争推卸责任,互相推诿,结果更大的恶果要毫不相干的年轻的一代来承担。
二、现实反思
现代台湾地区社会凸显着巨大的矛盾:
下面是一组台湾地区的人口构成数据:时间:1945年到1950年;台湾人口构成:大陆各省市籍人口占11.7 %,客家人13.6 %,福佬人67.5 %,原住民1.8 %,各类型居民的生活习俗不一样,各种文化差异下,族群间的冲突此起彼伏 。19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台湾政治民主化和本土化的转型,潜伏在台面之下的省籍矛盾、情结和冲突逐渐浮现到了公共领域的讨论中。
《乱民全讲》于2003年春在台湾公演成功。全剧很贴近社会现实,是对现实的直接体现也是一种典型的底层叙事。这是它能在大陆和台湾地区市场获得巨大的成功的原因。
在为人哲学的方面,本剧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另一特点——奴性,画外音说,演员人,他就是人,说他是狗,他立刻趴在地上,做狗状汪汪叫,问他为什么会变成如此模样?回答:小时侯老师教的,老师说我是什么,我就是什么。这是赖声川戏剧的一个典型特点:嬉皮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完全利他主义,是对权威教育思想的一种讽刺性的顺从和反叛。真正的绝对服从变成了奴性,完全失去了自我。
三、观众心理
从观众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观众对审美对象的“填补”,应当是主动而又积极的行动。只有设法将人们的被动心理状态转化为主动心理状态,他们才会有饱满的情绪,发挥出极大的积极性。
《乱》剧的几个小故事,无一不是贴近社会现实,这在前文已经详细讲过,而且它們不走严肃说教路线,力争诙谐有趣。但是,创作者想去带领大家思考让观众不只是笑笑而已,而是能再去想些更深刻的东西,所以当观众在观看时兴意嫣然,去嘲笑角色的愚蠢、无耻时,猛然惊醒,自己也是愚蠢者。他们也会去反思。同时,全剧的内容不是诙谐到底,后期变得严肃、富有象征意义,这就紧紧咬合了由前期幽默内容调动起来的观众情绪,一起达到全剧的高潮。
同时,关于笑话的大量运用,有助于建立观众与演员良好的反馈关系,演员需要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如果开场便得到嘘声,那么对于演员的演出心理绝对是一种致命的打击,而开篇便使用科浑描写,那么,观众的喝彩无疑会大大提升演员的演出士气,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由于观众的审美心理在被引用出来之后就有自觉性和延续性,所以,故事的框架在建构戏剧心理之后,便不能随意更改,就得继续延续它的“现实”性。观众与观众之间也存在一个特性,那就是在剧场中,他们要比在生活中更容易取得一致,他们具有集体的反应力和感受力,即在第一个笑话开始的时候,先察觉的观众引起后察觉观众的注意,而后察觉观众的笑声则更加激励先察觉的观众的积极性,两者一起,构成整个剧场和谐的环境。《乱》剧的几个小故事走的都是贴近社会现实的路线,那么,很多观众很容易就产生共鸣,从而使《乱》剧的演出渐入佳境。
总之,《乱民全讲》反映的乱象有规律可循,它反映的是整个台湾地区混乱的社会风气,这和普通观众的生活直接相关。平易近人的内容,再加上诙谐的表演方法,这就是该剧的成功之道。
参考文献:
[1]张仲年:《中国实验戏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2]余秋雨:《观众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
[3]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孟京辉:《先锋戏剧档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5] http://baike.baidu.com/view/970447.htm
作者简介:严义卿,女,现任教于贵州省铜仁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