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鹏
摘要:铠装加热丝是航天器上重要热控材料之一,B批次铠装加热丝盐雾试验不足24小时即腐蚀失效,本文通过试验确认失效与加热丝表面黑斑相关,进而运用金相组织观察、EDS成分分析和XRD分析,确定表面黑斑形成原因和腐蚀机理。
关键词:铠装加热丝;黑斑腐蚀;腐蚀机理;黑斑产生原因
铠装加热丝是航天器上重要热控材料之一,其耐蚀性直接影响铠装加热丝在存储和服役过程中的可靠性。盐雾试验是评价耐蚀性能的重要方式,按照GB/T10125进行240小时盐雾试验,同一批次18根样品均不发生锈蚀判定合格。
B批次铠装加热丝盐雾试验的第一锈点时间小于24小时,通过盐雾前后外观对比发现,试验前表面有黑斑带的样品全部在24小时盐雾试验后生锈。进一步对比试验表明铠装加热丝的失效与表面黑斑直接相关,EDS能谱分析表明黑斑与非黑斑区域Cr含量差异巨大,加热丝表面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钝化膜,而且因成分的不同导致电位相差很大,从而加速了铠装加热丝的腐蚀。
铠装加热丝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的准备→装管→拉伸→退火→酸洗/钝化→检查→包装,可能引发黑斑带的流程为:原材料的选择、拉伸/退火和酸洗。为探究黑斑形成原因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1不锈钢管材(原料)
选取历经1440小时盐雾试验后仍未生锈的A批次铠装加热丝与失效的B批次进行金相组织对比分析。
对比两个批次所用套管的轴向和径向组织,B批次的晶粒更加细小均匀,碳化物分布更弥散,轴向与径向的差异更小。资料显示晶粒越细,形变不均匀性越小,引起的应力集中也越小,从而开裂的风险也越小,在断裂前可承受更大的形变量,即面缩率或伸长率越大,在强度和范性同时增加的条件下,韧性越好[1]。所以,B批次所用不锈钢套管的屈服强度、塑性和韧性较A批次所用套管更好,可以排除黑斑是套管固有组织这一可能性。
2拉伸/退火工序
不锈钢套管在拉伸/退火时可能引发易腐蚀相的生成,另外退火不完全造成的残余应力也有利于点蚀形核,所以对B批次和A批次铠装加热丝进行了金相组织制备,观察对比发现:经过拉伸/退火工序后,不锈钢包皮已经明显成为两相组织,并且新相沿拉伸方向呈条状分布,数量很多。为了进一步确定残余应力情况和新相组成及其数量,进行XRD检测。
XRD检测结果表明:
1)对比标准卡片,2q无明显偏差,说明退火后应力消除完全;
2)经拉伸/退火后,形成是奥氏体、铁素体共存组织。
由于铁素体相与奥氏体基体之间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铁素体的出现一般都对奥氏体不锈钢的性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使热加工产生裂纹的倾向性增大,导致钢的耐点蚀性下降,以及在很多腐蚀环境中耐蚀性劣化[2,3]。然而对比A、B批次铠装加热丝,金相组织形貌无明显区别,均为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共存。拉伸工序形成的铁素体组织并非产生黑斑带、导致耐受性劣化的主要原因。
3酸洗/钝化工序
酸洗/钝化工序是清除金属表面疏松氧化膜,并形成一层完整致密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腐蚀的措施之一,氧化膜保护性能好坏,首先取决于膜的完整性;其次,还受膜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不锈钢表面因各种原因形成的疏松氧化物有害无益,需要及时去除,才能保持表面光洁,延长零件使用寿命[4]。
而參照生产厂家的工艺流程,可以看到酸洗/钝化工序是在一个溶液中先后进行的。
表1 未酸洗铠装加热丝和黑斑区域成分对比
Element (Wt%) Cr Fe Ni
未酸洗 37.4 18.1 2.4
有黑斑试样 黑斑区域 48.7 8.1 0.1
邻近的非黑斑区域 9.2 67.8 8.8
对未酸洗铠装加热丝进行的EDS成分分析表明,未经酸洗的氧化皮是一层黑色的疏松物质,与黑斑带相似都是Cr含量很高,观察黑斑带全部沿轴向分布。综合分析黑斑带的产生机理是,铠装加热丝在酸洗没有完全清除氧化皮时就开始了钝化过程,于是造成:
1)氧化皮残留区域电位较负,发生过钝化:Fe、Ni氧化物过度溶解,形成高Cr、低Fe、Ni的黑斑;
2)邻近的非黑斑区域电位较正,发生欠钝化:Fe、Ni氧化物溶解量少,造成低Cr、高Fe、Ni ;
3)黑斑带沿径向分布的原因是:酸洗过程中铠装加热丝之间容易发生接触,接触面与酸洗液接触受阻,沿接触面氧化皮未完全酸洗掉。
4结论
引起铠装加热丝盐雾试验失效的黑斑产生原因是:酸洗/钝化为一道工序,氧化皮未酸洗清除干净时就进入了钝化环节,造成了氧化皮残留处的过钝化、邻近区域的欠钝化,导致铠装丝表面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钝化膜。厂家接收建议,将酸洗、钝化工序分别进行后此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陈天玉.不锈钢表面处理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严彪等编著.不锈钢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李虎兴等编著.冷轧窄带钢生产.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4]胡正前,张久华.不锈钢表面氧化皮的清除.表面技术,1997,26(5):2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