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红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已浸入人心,科学课上开展各种探究活动也成为常态。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真正到实处。
【关键词】科教指导 互动合作 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51-02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已浸入人心,科学课上开展各种探究活动也成为常态。然而,大部分的科学探究活动效率很低,仅仅停留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层面!造成探究效率低下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科学指导以及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合作。
一、加强科学指导是促使探究高效的先决条件
在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中,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也是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现阶段的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虽然都很重视探究活动的开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活动目标模糊、指导方法单一,以至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效率十分低下。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作用指的是教师适时有效的指导,目前很多老师在学生探究活动时不敢指导;有的教师“随意”指导,如不把握指导时机上,会使学生丧失了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
对于一些探究主题,方法和过程较复杂的探究活动,应在探究之前进行集体的指导,以便于学生少走弯路,提高成功率,对于比较简单的探究活动不宜进行集体指导。教师在巡视时发现一些能力较弱的小组在探究时一定要掌握分寸,把握好学生的自主性,进行活动中个别指导。
在探究的诸环节中,我认为有两个环节尤其要加强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探究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利用或创设情景,借助材料,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引发思考,会提出一系列科学探究的问题,我们要选择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要培养学生选择问题的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指导探究《比较水的多少》时,将三瓶大小、形态、盛水不同的容器置于学生实验桌上,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①我想知道哪瓶水多?哪瓶水少”“ ②水为什么有泡?”“③水里的尘渣?”…教师引导学生:“你们提出的问题都不错,但请大家注意现有的探究材料,我们研究哪个问题比较可行呢?”通过组织讨论,让学生明白探究问题②③只需一瓶水就行了,从而引导学生从探究材料中的联系中去选择问题。
2.指导学生选择探究方法
探究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定性的、定量的,可以是直接感知的、分析比较的。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就要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科学的探究方法,才能提高探究实效。但科学探究方法不能是教师预定的,而是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自我选择的问题,只有让学生自主选用,才能彰显他们自主积极地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如学生选择了探究“比较水的多少”这一问题后,教师让大家“猜一猜,哪瓶水多,哪瓶水少”后,提出“你怎么去知道?”时,学生提出了①用量杯量、②用手提一提、③用秤称、④用同样的杯子去比……教师没有急于表态,而要让大家评一评:“哪些方法比较科学?”这样,教师不仅引导学生选择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让学生明白了量的比较标准要一致,从而提高了探究的实效。
二、促进有效合作是提高探究水平的关键所在
虽然“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常态,但在科学探究中,却有很多的无效合作,其表现是少数人学习,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学生,课堂变成了部分学生频频亮相的舞台,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也是低效或无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怎样才能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呢?
1.科学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小组时首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异质,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组间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小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其二是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可以先把一部分个性表现鲜明的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分配到各组,以便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其他学生,其余的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使各组学生相互间由于存在信赖感而畅所欲言。
2.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主要包括:(1)学会倾听。要求学生在倾听同学发言时,目光紧盯说话人,不随便插嘴打断,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发言是否合理完整准确,如有疑问或补充,待其发言完毕后,请求发言。(2)学会发言。要学会独立思考并围绕中心话题发言,看法要有理有据,语言要清晰,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要耐心解释。对发言中的失误要明确承认,辩驳别人提出的意见,说话要委婉,不嘲讽攻击。(3)学会帮助。学习确有困难,主动向别人请教,询问要虚心,受助后要致谢,帮助他人要热情耐心,要善于启发他人思考,指点门路。
3.强调合作学习的纪律。要服从主持人安排,活动中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不做无关的事,发言声音要尽量低,发言要有秩序,不争抢发言机会。
4.合理分工,明确职责。避免少数优等生主宰整个小组甚至全班的学习的情况,组织合作学习时,首先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等。主持人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材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汇报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并采取轮换制,可以定时间轮换,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不定期地轮换。
5.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怎样合作造成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1)学会搜集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选择工具,选取途径,搜集资料等技能。(2)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际交往和互动的基础,合作学习需要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3)学会讨论问题。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诚然,除此之外,教师还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在课堂常规上抓落實,并对整个探究活动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效率,使探究真正地高效起来;也才能使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