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飞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自主学习呢?
一、明确教学重难点,有的放矢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于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内容。
例如,我在一次公开课活动中,教学“行程类应用题”时,就针对小组合作,设计了如下内容: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稳步发展,汽车等交通工具进入我们的家庭,随着交通工具的增多,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为解决交通拥挤问题,请你对市区主要道路设计实施绿波带工程方案。要求:当你从道路起点(或中途某一路口)驶入,通过第一个是绿色路口,按你骑自行车的速度行驶(或汽车按某一速度行驶)当达到第二、三……个路口时都正好赶上绿灯,从而形成全程无阻的绿色通道。请你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测量、计算,提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此外,学生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内容,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也适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这儿就不一一举例了。
二、增强合作意识,选择合作的时机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三、在課题导入时开展合作学习,在出现疑难问题时进行合作
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有差异,因此对物质的特性认识就有不同,所采取的分辨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但大家在一起讨论后就可以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随着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悄然发生变化。为了避免课堂教学中“注重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现根据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做总结。
在教学过程遇到一些是而非是的问题,这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由其他同学共同评判,最后统一答案。虽然这样可能是多花了点时间,但会突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经过辩论得出的答案学生记忆会更深
四、小组学习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智。特别在小组讨论中,组员可以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思想与方法以及作品,并在组内进行自评、互评,由组长记录个人成绩及评价。在活动中,教师不时地关注着学生,当发现学生的思维活动或表达方式出现严重的错误时,老师及时对学生指出并作出更正。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同时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测评,并及时提供反馈和相应的帮助。保障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取得成功。
善于合作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水平,需要长时间、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达到。实践中,学生和教师还普遍缺乏交流训练。目前在我国仍然面临着学生学习任务重、教室小、班级人数偏多等困难。因此,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学生能够更快地、顺利地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并以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总之,我们在初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 陈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