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欣++王聪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北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英译读者接受度在海内外的研究现状的陈述总结,进一步分析产生该现状的原因,寻找研究突破点,为河北省红色经典文学英译读者接受度的数据调查夯实理论基础。
【关键词】河北省红色经典文学 英译 读者接受度
一、引言
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每年有不计其数的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英文,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英译在西方读者中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翻译作品在西方世界的认可度。本文通过对河北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英译读者接受度在海内外的研究现状的陈述总结,进一步分析产生该现状的原因,寻找研究突破点,为河北省红色经典文学英译读者接受度的数据调查夯实理论基础。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1)国内文学作品英译研究现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其他期刊数据库,共有1668篇相关论文。研究内容可大致分为三类:英译活动中翻译方法与翻译策略的对比与选择;翻译大家的翻译风格研究;对某一中国文学作品的两个或多个译本进行比较评析。学者不断地通过比较各种翻译方法孰优孰劣,试图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寻求最佳方案,如深入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
(2)国内文学作品英译读者接受度研究现状。尽管我国不断进行让文化走出去的尝试,中国译者翻译的几百部系列译作并未在国内取得预期效果。21世纪后,翻译学家们开始反思中国译者翻译作品的局限与问题,认识到强行输出本国文化及意识形态是行不通的。20世纪60年代德国 “接受理论”传入中国。受该理论影响,我国翻译界掀起了从“读者接受”角度研究翻译活动的热潮。检索数据显示,国内有关文学作品英译读者接受度的研究论文共有510篇,除从接受美学视角探讨翻译策略的研究外,部分翻译家及学者还把目光投向了信息性,政治性较强的文本,如政论文件等相关译本在西方国家读者中的接受程度,部分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然而,对于文学作品读者接受度的实地调查却十分罕见,深入读者的调查可谓是少之又少,研究人员更多地是调研译作销量以及部分专业读者,例如,出版商,文学评论家,审查员及专家学者等的接受度和满意程度,而普通大众读者对于译文的接受度与满意度通常被忽略。
(3)国内河北省红色经典文学英译读者接受度研究现状。国内对于河北省经典红色文作品的研究鲜少有人涉及,检索数据显示共有3篇关于河北“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尚未涉及其英译读者接受度的研究和调查。
2.国外研究现状。
(1)文学作品英译研究现状。近代以来,西方汉学家对中国文化、文学的关注不断加强,中国在对外文化输出上也投入了不少人力,翻译的数量增长很快,但中国翻译作品在西方世界影响不大,在英语国家市场上仍处于边缘化地位,西方学界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缺乏关注。
(2)中国文学作品英译读者接受度研究现状。中国文学在西方国家读者间传播情况并不乐观,中国文学作品译作在英语国家市场大规模遇冷无法得到英语国家大众读者的接受与认可,而西方学者针对中国文学作品英译本读者接受度的研究更可谓是凤毛麟角了。
(3)河北省红色经典文学英译读者接受度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对于河北“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英译本的读者接受度调查尚鲜有涉及。
3.小结。河北省红色经典文学英译读者接受的研究现状主要有以下三点内容:第一,国内对于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关注度持续上升,国际上,研究讨论汉学的报刊文章和论文数量正在增加,然而中国文学译作在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市场上依旧处于遇冷的状态,第二,中国翻译界对读者接受的研究正在兴起,然而对于文学作品英译本读者接受度的实地调查却有所欠缺;第三,河北省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但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于河北省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英译读者接受度的研究数量很少,關注度欠缺。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研究对象为河北“红色经典”文学,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其一,河北“红色经典”文学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从文学价值上来说,经典文学内涵丰富,可读性强,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文学的面貌。在经历时间过滤之后,仍留存有某些不会过时的精神价值,至今仍能给人启迪的思想。除此之外,经典之作还具有自己超出时代特征的独有特色,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二,作为具有鲜明地域特征文学范式,河北红色经典文学有着自己的语言特色。鲜明独特的冀中普通话风格,使作品拥有了浓郁的乡土风气,折射出冀中平原独特的地域文化。其三,河北红色经典文学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影响力,可反映一地区之风土人情,革命思想。对河北“红色经典”文学的研究与讨论对于弘扬燕赵大地经典文化与文学有深远的意义。
2.译文文本选择。本文所选的译本多是外文出版社组织出版的,或者是由著名翻译家戴乃迭、沙博里翻译完成的。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在西方世界中接受程度相对较高,拥有读者数量大,样本较易收集且覆盖范围较广,便于后期数据分析、整理和总结。此外,译本需体现一定的翻译水准,是中国对外翻译作品中的成功之作,对于我国之后的翻译工作的进行有较强的借鉴与指导意义。译本能够尽可能地忠实于原著,并最有效地传递文本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同时又保留原文生动、形象的语言风格,这不仅保证了译文文本意义的流畅和精神的传达,也保障了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用价值。
3.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法作为基本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是一组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跨主题的研究方法,有一组复杂的、相互关联的术语、概念和假设组成。定性研究是研究者通过访谈,现场观察,及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经历,观点,见解,想法,感觉,收集定性资料,并按一定的主题、类别,进行编码、归纳、推理的过程。由此产生的见解、知识、观点和理论假设即为定性调查的结果。所得到的定性资料是对事件发生过程真实、详细地描述和引用被访谈者经历、见解的文字性材料。定性研究是社会学、人类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4.研究內容。本文详细总结了国内外中国作品英译研究、中国作品英译读者接受度研究、以及河北省红色经典文学英译读者接受度研究的现状,通过对研究现状的总结,深入剖析了产生该现状的原因,指出调查研究河北省红色经典文学英译读者接受度的研究突破,为进一步进行河北省红色经典文学英译读者接受度调查夯实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有借鉴价值的结论。
四、河北省红色经典文学英译读者接受度研究分析
形成目前河北省红色经典文学英译读者接受度研究现状的主要原因有:
1.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政府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政府不断出台政策以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吸引海外读者关注中华文化,阅读了解中国文学。21世纪初,中国文学作品英译本在国际市场遇冷,国内译者开始反思中国译出文学作品过程中所使用的翻译标准存在的问题和局限,不断调整翻译策略,深入考虑译出作品在西方世界读者中的接受度与认可度。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河北省红色经典文学的研究受到关注。
2.英译作品影响力不足,在英语国家缺乏读者。影响翻译过程的因素是混合且复杂的,受中西文化,思维模式等方面差异的影响,翻译中的原语与目标语之间无法达到绝对的对等,翻译本身会造成原文中的部分重要信息丢失,甚至造成文化的相互误解和扭曲;加之中西方读者口味与阅读习惯存在差异,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本在西方世界的接受程度普遍较低。再者,想要让西方关注到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只考虑译作本身的质量问题,仅追求语言美是不够的,英译作品的传播与推广必须把作者,翻译家在西方世界的认可度,赞助商,以及宣传渠道,出版机构等多种社会性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当前,由于国外中小出版机构实力有限,无法在海外市场营销发行中国文学作品译作,使得很多中国文学译本局限于学术界交流,普通的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学知之甚少,缺乏影响力,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学英译本读者接受的研究也就无从谈起。
3.西方国家本族文化优越心理,对红色政治持有偏见。中国文学作品在西方处于边缘化地位的现状与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有着很大的关联,冷战原因造成的东-西对立的世界格局,中国文学难以跨越中西方思想文化差异的鸿沟。西式冷战思维逻辑对中国历史的定位是不义,争霸、丑行累累。这种西方自以为的“政治正确”造成其在引入中国文学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选择性”。例如,在国内禁止出版销售书籍在英语国家往往广受欢迎。这种明显的对东方政治的偏见影响着英语国家读者对中国红色文学作品的认可与接受,中国红色文学译本在英语国家读者中的接受度无法引起西方学者的研究兴趣。
五、河北省红色经典文学英译读者接受度研究突破
第一,国内专家学者对于读者接受度依旧停留在理论分析阶段,少有人深入调研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本在西方读者中的接受度,对有分析价值的样本进行切实数据分析,再通过统计数据结果分析哪种译本更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及哪种翻译方式更能吸引海外读者。本项研究运用了归纳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通过选取样本、设计问题、回收调查问卷、建立语料库,运用SPSS进行定量数据分析,依据所得数据,得到实证研究结论,具有系统性、证实性、可靠性,概括性和科学性,是一次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转变。
第二,通过分析中国及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学的关注方向,不难发现,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海外研究人员,大都将研究重点放在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流行文学的研 究和评论上。中国红色经典一直没能获得国际社会的关注。调研西方读者对河北红色经典文学英译本的接受度,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在西方的传播情况与影响力,是一次让西方了解和认识中国红色文化的踊跃尝试。
第三,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河北省积极进行对外文化交流与宣传活动,河北红色经典文化作为河北省文化的成功典范,在河北省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分析海外读者对河北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英译本的接受度,对弘扬河北省经典文化有着积极意义,是传播和扩大河北省地域文化的一次代表性突破。
六、结语
当前,我国文学作品英译本在海外出版的数目和种类不断增多,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持续加大,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数量的增长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文化不仅要走出去,还要真正能打入到西方市场和英语世界的核心。从目前情况来看,翻译家和学者对于英语国家读者对中国英译作品的接受度缺少实地调查研究,导致英译作品的发展有盲目性。为此,翻译家需对中国文学作品英译本的传播和反馈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考虑目标语国家对翻译者的认可度,使海外读者通过中国文学作品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Denzin,Norman K and Lincoln,Yvonna S.Eited.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Second Edition.Sage Publications,Inc.Thousand Oaks,California.2000.
[2]陈丽蓉.河北红色文学经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
[3]沈瑜.从读者接受理论看外宣翻译如何“讲好中国故事”[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4]倪秀华.建国十七年外文出版社英译中国文学作品考察[J].中国翻译,2012,(05):25-30.
*本文为作者王立欣主持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7年度项目【HB17YY008】《河北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英译接受度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