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中的雕塑认知

2017-08-04 10:31王天进
活力 2017年6期
关键词:环境艺术公共艺术雕塑

王天进

[关键词]公共艺术;雕塑;环境艺术

公共艺术,简单来说,即公共场所的艺术,挖掘其深层含义,所包含的是其广泛的艺术形式,其艺术的载体可以是包括开放性的,可供公众以不同方式感知的,抑或参与其间的壁画、雕塑、装置、水体、建筑构造体、城市公共设施、建筑体表的装饰及标识物、灯饰、路径、园艺和地景艺术等等以不同媒介、材质构成的艺术形式。

雕塑作為公共艺术的一个元素,它存在于广场的中心和角落、路边、建筑、雕塑公园等,是其中非常独特非常重要的形式。它不仅仅可以在城市空间中与建筑街道相协调,能够在一些高大的建筑与人之间得到一种缓冲,使人心理上摆脱一种压抑的感觉,它还可以揭示一个城市、一个社区的文化品位,雕塑这种主体的造型形式,对空间的作用,应该说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取代的。

雕塑进入环境,并切实对环境发生积极影响,应该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司劳克斯”狮身人面像,表现建筑师和艺术家对环境空间的方方面面极其精确的尺度控制,并以其庄严、伟大、对称、均衡、肃穆的气势震慑周围环境。步埃及人后尘,古希腊的艺术家创造了大量的神化人物,神化故事和运动员肖像,这些作品大多数被置于神庙旷野和公共场所。古希腊艺术成就表及全人类,成为后来欧洲的“文艺复兴”以及“古典主义”运动的推动力。

时至今日,公共艺术中的雕塑已经成为环境艺术中不可或缺,并普遍存在的实体形式。

由于公共艺术中的雕塑所处的环境,所起的作用,以及它的功能,决定它与其他的事物及艺术品有着诸多方面的不同。

一、公共艺术中的雕塑的艺术向度

公共雕塑多以室外雕塑的形式存在,与室内雕塑还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在 于如何与室外环境相融合。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塑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放在什么位置,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及地方。过于张扬或不协调都可能破坏整体环境或削弱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

二、公共艺术中的雕塑与人的接触性

公共雕塑不应只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品,它存在于公众的生活环境中,应是能 和人们从文化、娱乐,甚至情感方面产生互动的沟通物。艺术品与人或自然环境 的互动关系,应是公共艺术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三、公共艺术中的雕塑的抽象与具象

古代欧洲的公共雕塑常以希腊神化为主题,基本以具象形态出现,反映一定 的宗教或历史人物与民族精神,同时,也留下一批丰富的文化遗产。这种具象形式一直延续了相当长的一个历程。二战期间,德国包豪斯的大多数艺术家避难美国,将现代艺术的美学观点在美国各地传延开来,改变美国建筑风格的同时也对公共艺术的品位亦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

四、艺术家、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公共雕塑是多因素的复合体,难以界定单一的面貌和特质,在价值认同互异 的社会里,文化、历史、 民族、性别、年龄的差异,均可影响个人对艺术的认知经验和结果。

1.艺术家:作为雕塑的创作者,直接关系着作品的质量。公共空间中雕塑的设置,均是公众有权出入的公共区域,也是各科的开放空间。

2.政府:公共艺术与权力的密切关联,是社会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在中国社会历史中的现象,尤其不能例外。目前,中国的公共艺术的决定权仍在于政府阶层,或者说是领导阶层,由政府出资营造,并多半担任宣传的任务。

3.公众:代表的是大多数人,即所谓的受众。雕塑的存在形式,必须充分尊重公众的感受。但如果完全由他们来决定公共雕塑的选择与存在,是否就是完全正确的呢?特别在中国,大多数受众对于文化、艺术的认识尚处于低水平,并且思想较为保守。

对于我国公共雕塑的认识与思考:

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环境雕塑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留下了一大批丰富的文化遗产。而在没有城市雕塑历史的中国,公共雕塑多以寺庙佛像的方式存在,如今闻名世界的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它们多是皇权与宗教统治的产物。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开拓之势。短短的二十来年,经历了从几乎是无到普遍存在的迅速发展的过程。城市广场、公园、建筑外部及底部、路口等等,都可以看到雕塑的身影。

但是,在发展公共雕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优秀作品的背叛,还有着更多艺术水平低下的粗制滥造的,或者是盗版别人的雕塑,它们严重损害了城市的形象,丑化了公众的生活环境,这是每个城市居民和外地访者必须面对的。

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在当代,随着文化的产业化和资本化,西方文化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辐射,扩张与渗透,对于发展中的中国,也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突出自己的文化个性,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

我们在吸收先进文化的同时,更应认真探索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地域特色 的公共雕塑作品,作为公共艺术的雕塑创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将朝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清华大学

出版社.

[2]王受之.世界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

[3]奥古斯特·罗丹. 罗丹艺术论[M]. 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

[4]翁建青.公共艺术的价值与取向[M]. 北

京大学出版社.

(编辑/李舶)

猜你喜欢
环境艺术公共艺术雕塑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现代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发展前景与应用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