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区宜居改造的几点思考

2017-08-04 09:30任蕙铭
活力 2017年6期
关键词:老城宜居屋面

任蕙铭

[关键词]宜居改造;1+N;实现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绿化稀疏、交通堵塞、停车难等城市病。一座城、一个小区,我们不能推倒重来;老城、老区、老屋、老友、老邻居,几代人的回忆和情结。这对老城的改造就尤为关键。

过去,我们只针对社区内房屋的零部件更换,如换掉楼梯间的窗户、门,房顶做防水,透寒墙体做苯板,也只能是给老房子“穿衣戴帽”,抵御四季变化,没有涉及“内瓤”宜居整体功能。而“1+N”宜居改造,就是根本上的改变,让老区旧貌换新颜。

“1+N”宜居改造,就是要完成对老旧小区的外墙改造、外窗改造、采暖系统的基础性工程要求,然后对社区功能的外延建设进行拓展。老旧小区的改造应以人为本,应拆违添绿,私建滥建应拆除,从居民的根本需求出发,感受到城市化的进程,满意宜居环境。

“1”就是建筑节能改造,是项目的根本,即要完成对老旧小区外墙改造、外窗改造、采暖系统、温度调控、热源和供热管网的改造,老旧小区的房子外观漂亮了,城市显得更美;外围护结构到保护,增加了使用寿命;围护结构达到节能65%的标准,保温性得到加强、降低冬季供暖、夏季空调的能耗,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屋面防水构造得到更新,治愈屋面漏水的顽疾,“用今天的投入换取明天的幸福”。

“N”是后期对社区功能的外延建设进行拓展,也就是宜居改造,即本着与建设小区静态交通相结合、与社区养老社区医疗相结合、与庭院环境改造相结合、与海绵城市相结合、与智慧城市相结合,为小区配建地下停车场,养老文化设施,环境美化等综合性改造。由此突出每个小区的功能定位与社会风貌,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情,也通过改造完成小区宜居功能,整体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居住舒适度,通过以上改造项目的完成为“1+N”改造项目打下结实的基础,从而完成N种配套方案的实施。具体讲“N”配套分七种:

一、建筑外廊改造

老城老区历经沧桑,外观斑驳,改造时着重处理临街建筑外立面,强调底层商服外立面的功能和景观性,增建装饰性门廊,通过门廊的遮挡和序列的调整,并统一牌匾高度、尺寸、解决商服外立面杂乱的现状,可有效避免私挂牌匾对墙体产生的损坏,外廊顶板采用现浇混凝土板,起到竖向防火分隔作用,有效保护外墙保温层,增强了建筑的防火能力,更加保证了商服上面住宅的消防安全;另外还可有效防止高空坠物对行人产生的危害,对过路行人是一个很好的避雨及遮阳纳凉的场所,同时也为商家聚集人气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小区环境改造

老区绿化少,破损大;路网不畅,设施缺乏。通过修复破损路面、增加健身娱乐设施、增设LED节能灯、设置小区WIFI全覆盖模式网络终端等。通过以上改造提高居民的健康指数、幸福指数、增添业余生活乐趣。

三、小区静态停车改造

停车难,难停车。充分利用小区的地下空间来开发老旧小区内的静态交通系统。加强小区地下空间的合理充分利用,在不影响其他使用功能、消防功能及不减少居民活动空间的基础上,既符合国家提高土地使用率的政策,又能增加地下停车位,缓解小区居民停车难、停车不规范的问题。通过铺设停车场网络,形成停车位数据库,依托物联网技术,对停车场停车位信息进行智能链接,形成“车位信息共享”体系,实现车位查看、车位预约等互联功能。

四、引入“海绵城市”改造

暴雨过后,老区变成“威尼斯”城。城市海绵体除了河、湖、海,还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通过管网外排,缓解城市压力。通过调整小区内的排水坡向及道路、绿化的高程,采用渗井、渗水沟、绿化渗水暗渠,扩大绿化减少硬铺装面积等适宜东北的低成本海绵城市改造内容,改变小区内“大雨必涝、雨后即旱”的现状,将小区的自然径流消化在小区内,涵养地下水,并缓解城市管网排水压力。

五、屋面改造

在原有平改坡的基础上增加经营性使用空间,不仅能彻底根除老小区顶层居民饱受漏水困扰的现状,使平改坡的屋面具备使用功能,使单纯解决防水的功能得到扩展,为社区服务提供场所,此举从根源上解决了屋面保温差、漏水频发的情况,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了紧张的土地资源。

六、助老、养老及医疗机构的改造

在小区内建设养老及医疗机构,在提供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上有着天然的地缘和亲缘优势;可以为小区内的所有居民及老人提供有效、經济、方便、宜居、连续的养老及医疗服务;减轻老年人养老和全体居民医疗对家庭及社会的困扰;对社会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有效地缓解政府在养老及医疗方面的压力;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方面也具有重大意义。

七、地下综合管廊的改造

老城老区地面开挖的“马路拉链”随处可见,“蜘蛛网”架空线密布,不仅影响活动空间,还隐藏着巨大隐患。将老城老区的通信、电力、燃气、供水、排水等管线,在地下综合布线,安装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对管廊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集成视频监控、入侵报警、人员巡检、火灾报警、语音通讯、罐体沉降等系统,既腾挪出活动空间,又消除了安全隐患。智慧城市地下管廊还将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如机器行业、仪表行业、测量企业等,将成为新的经济引擎。

通过“1+N”宜居改造,老城不旧,老区不乱,将是节能、环保、绿色、美丽、宜居的新城新区。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

技术指南的通知.建城函(2014)275号.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

意见.国发(2013)36号.

(编辑/刘佳)

猜你喜欢
老城宜居屋面
漂洋过海
春回老城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老城之梦
夏热冬暖地区老旧建筑屋面的防水翻修
屋面渗漏修缮的基层要求及施工规定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最宜居的多元文化之城——多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