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夜航》看民生新闻的运营和发展

2017-08-04 07:39刘晓雯
活力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舆论引导发展

刘晓雯

[关键词]民生新闻;舆论引导;发展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夜航》栏目始创于1999年6月28日,一直秉承关注民生的理念,节目凭借与百姓贴心贴肝、让人备感温暖的报道,成为黑龙江省收视率和观众满意度最高的新闻栏目。

近些年,《新闻夜航》紧跟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需求,开发新媒体应用平台。招聘高素质记者和采编人员,创新内容编排,使节目更加符合新时代大众审美对信息的需求,也使得《新闻夜航》在主导社会舆论、丰富民众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在省内外民生新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地方台民生类新闻的发展现状来看,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民生新闻面临的问题

1.新闻信息来源同质化

受地域限制影响,地方台记者很难凭一己之力去挖掘题材新颖独特的新闻素材,往往信息都是在当地的,这就造成信源单一问题,导致民生系新闻报道内容大致相同。新闻缺乏多样性、趣味性。

2.报道内容同质化

信息来源单一,多数记者只是将事件向受众表述明白而没有更深的去挖掘事件本身或是背后的更多因素,这就导致了报道内容同质化,虽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同,但诸多报道“神似”之处还是颇多。

3.编排风格同质化

面对同一个信息,地方电视台在编排新闻时大同小异,这样就使得新闻很难夺人眼球,使得观众对民生新闻越来越没有期待。

二、《新闻夜航》民生理念

《新闻夜航》从2009年1月1日起再次扩版,增加子栏目《天下夜航》。这是一档全国视角的社会新闻栏目,由全国28家省级电视台的都市频道同时供稿,报道全国各地的热点话题和新闻故事。主创人员整合了电视、互联网和观众原创的信息资源,力图打造一个信息量大、观点鲜明、形式活泼的新闻栏目。扩版之后,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每晚近两小时的黄金时段被打造成强势新闻版块,从而确立新闻夜航的宗旨:关注民生,倡导和谐。在这种全新理念定位下,《新闻夜航》每年都有一批重点策划报道或活动引发读者和业界轰动,成为媒体品牌扩展的范例。

1.增强百姓话语权,体现人性关怀

《新闻夜航》记者走进百姓身边,切身的感受和参与新闻事件,使得采写出的报道更加真实客观,有血有肉,更能发觉新闻背后的故事,给观众带来更多的信息,让观众得到信息量的满足和享受。

2.新闻采访風格的改变

《新闻夜航》使得新闻描述故事化,带领观众进入新闻事件,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记者和编辑在采写新闻时,大量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和修辞方式,新闻稿件配上事件第一现场的画面,整个新闻就变得鲜活起来。此外,《新闻夜航》编排自然流畅、变化多样,注重用节奏调整观众注意力,将新闻事件当事人请进节目直播室是节目编排的特色。

3.积极的引导主流话语

经过多年努力,《新闻夜航》形成了一股主流话语权。这种话语不单单代表群众,更加突出了媒体自身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对人文的关怀之余更多的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节目以平民化视角关注社会生活,让节目融入了朴素的百姓情怀,体现了特定时代的人文精神,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监督性报道注重公正客观和连续追踪,有选择地对社会假、恶、丑现象和不道德行为进行曝光,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三、《新闻夜航》在社会新闻舆论引导中的优势和作用

1.深入百姓生活,引导大众舆论

《新闻夜航》在定位上就是要突出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这就使得百姓愿意观看。久而久之新闻的标题、语言、画面、编排透出的观点和倾向时刻在影响人们的思维、引导大众舆论。老百姓在生活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向媒体寻求帮助。《新闻夜航》在这方面充分发挥了媒体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作出贡献。

2.受众群体庞大,影响力广泛

《新闻夜航》的观众群十分广泛。在这种大众传播的基础上,人们在日常沟通中会不经意间将从节目中上看到的热点焦点等内容作为谈资进行信息的二次交换,通过人际传播进一步将其中的导向观念等影响他人,形成大众舆论,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四、借鉴与创造

地方台只有拥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在民生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

1.改革

要将节目的某些方面进行改革,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采编人员的能力,只有记者和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过硬,才能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有足够新闻敏感和新鲜的视角,从而写出内容真实丰富和精彩的新闻稿件。

2.挖掘

在报道内容的深度挖掘上多花心思,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同时更应适度发觉新闻背后深层的东西,使得采写出的新闻在观众观看时不单单看到的是新闻本身,还能了解到更多新闻事件背后的东西和知识。

3.特色

我觉得民生新闻一定要有自己的精品特色栏目,这样就具有了区别于别家民生新闻的特色,更加具备市场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民生新闻既然冠以“民生”二字,就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记者在采访时,要在保证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上,转换立场,化“旁观者”为事件的“参与者”,只有参与其中才能设身处地的了解并挖掘出事件背后深层的原因,写出百姓贴心贴肝、让人备感温暖的民生新闻报道,成为百姓的“贴心人”。

(编辑/刘佳)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舆论引导发展
区域发展篇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