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忠
[摘 要]随着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新闻面临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广电媒体如何转变观念,从以产品价值导向的传统思维转变为以用户价值导向的互联网思维,在机制创新、内容生产、技术研发、资源整合等方面重构媒体传播价值生态链,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三网融合;互联网思维;媒体融合
一、相关概念概述
广播电视新闻是较为传统的新闻方式,多年的发展造就了广电行业强大专业的采编制作队伍,使广播电视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内容的严肃性、原创性、独立性,使其在网络时代仍继续占据主流地位。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融合,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二、 三网融合的资源优势及发展瓶颈
(一) 三网融合的优势
三网融合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电话、数据、图像信号都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数字技术的主要优势是信号质量好、抗烦扰能力强、传输效率高、多功能复用、双向交互性、便于网络化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宽带和传输高质量,成为三网业务的理想平台。tcp/ip协议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能通过软件变革,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业务。 三网融合信息服务将由单一业务转向文字、话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务,有利于减少基础建设投入,并简化网络管理、降低维修成本,将使网络从各自独立的专业网络向综合性网络转变。三网融合不仅继承了原有的话音、数据、视频业务类型,更极大地拓展了业务提供的范围。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二) 三网融合的发展瓶颈
“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但是面对三网融合这一历史性的信息网络和内容产业结构调整,三网融合受到了诸多限制。同时,作为一个新媒体市场,电信、广电作为三网融合两大推进主体,各自都拥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优势,同时也都不乏“短板”和“软肋”。更重要的是,随着三网融合试点的推开以及试点深度、广度的拓展,广电、电信目前所拥有的优势与劣势还在不同程度地转化。
三、 广电企业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业务类型的趋同化,企业竞争更多地体现在运营、营销、服务等企业的管理能力上,因此广电企业在管理能力上的弱势是其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如果不能及时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的建设,将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虽然目前已经有部分省完成了广电网络的整合与双向改造工作,但整合程度较低,基本是省网层面的网络整合,大量的有线电视用户掌握在尚未完成整合的县级的有线网络公司手上,进一步整合的难度较大。
从时间上来看,省、市、县三级网络的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三网融合留给广电企业的过渡期仅有1-2年;从整合需要的资金的角度來看,完成全国有线网络的双向整改至少需要近万亿的资金,凭借广电企业自有资金与资源几乎不能完成,因此,融资渠道也是网络整改面临的巨大困难。
四、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定位
在移动传播时代,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秩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当一部分受众热衷于简单的“新闻快餐”,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传播效率的提高,受众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类新媒体也认识到“内容为王”的重要性,纷纷加强内容生产力量,并格外注重原创内容。而城市广电媒体组织生产新闻内容的能力,尤其是协调团队形成组合优势原创内容的能力,显然是一般网络媒体望尘莫及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内容为王”并不简单地意味着媒体只要做好内容便可以获得受众和影响力。媒体应该认真地考虑,究竟是哪些因素使人们在接触海量信息时愿意去点赞、转发和评论,要运用互联网思维从受众的角度去分析新闻内容的有用性,重视内容的可分享性。只有认清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及时把受众反馈的信息表现在内容生产中,才能够以真实的事例、生动的表达、鲜活的语言做到内容创新,凸显实用功能,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今天,城市广电媒体的“内容为王”还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就是要把握时代脉搏和国家发展大势,坚守和发扬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提升主流舆论的引导力、影响力,成为舆论场的定海神针和中流砥柱。城市广电媒体只有立足本土,在舆论监督、权威信息发布等领域深耕细作,打造一流内容、一流品牌、一流栏目,才能在众声喧哗中通过优质的传播渠道发出最强音,进一步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真正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巩固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主流地位。
五、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广电媒体融合发展
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7.31亿,其中手机网民用户占据95.1%。手机网民依然是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这个数据足以表明电视业在接受着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不过,短时间内,电视作为接收消息容易的媒体,还是有着最大的受众市场。三网融合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它们提出了更大的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既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城市广电媒体应对新型媒体挑战,以转型谋生存、以融合求发展的重大机遇。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
(一)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全媒体团队
媒体融合的关键是理念的更新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融合发展工作的推进,从中央到地方,不少媒体机构先后进行了内容生产机制和新闻采编发布流程的改造。在这样的新闻加工平台上,传统采编人员变身为专业化的全媒体团队,媒介组织通过统一指挥、集中处理,能够有效地整合媒介、信息、人力等各方面资源,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的全媒体生产模式。
对城市广电媒体来说,由于地方新闻资源相对较少,而传统媒体常以独家新闻作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因而“中央厨房”的建设在破除不同媒介利益壁垒的同时,需要通过“以受众为本”的内容生产理念保证各个子媒的“独家”优势并有效解决新闻同质化的问题。按照这一目标,“中央厨房”的建设除了创新内容共享、集约生产的管理模式外,需要重建面向全媒体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
(二)重视技术研发,内容呈现多样性
城市广电媒体不仅需要采编流程的更新,更需要注重技术创新以及新技术与信息内容的结合。只有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传统媒体长期积累起来的内容生产优势、传播公信力优势与新兴媒体的数字技术、多媒体传播、多元交互等技术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融合发展的最佳效果 。
面对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微博、微信和客户端成为城市广电媒体融合的标配,辅以html5、css3等浏览器前端技术,让图、文、视频、音频、数据图表实现动态化呈现,进一步提高了传播效果。不少城市台还纷纷建立了全媒体互动技术平台,建设包括轨道机器人、虚拟演播室及在线包装、视屏墙图文系统在内的全媒体演播厅,可以以更加生动的形式报道新闻。
(三)推进双向融合,构建新型传播途径
媒体融合,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融合。城市广电媒体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也要积极发挥广播电视的入口优势,实现从传统媒体的受众到新媒体用户的转化,并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让新媒体用户也关注传统媒体。深圳广电开发的电视直播伴随客户端“摇看”,就是电视频道推出的手机互动APP,用户收看电视节目看到提示时进入互动环节,可以获得电视频道准备的好礼。通过这样的形式,传统电视成功与移动互联网实现融合,既带动了收视率的上升,也为移动客户端的推广拓宽了渠道,实现了双赢。
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广电媒体还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调整内生产和传播策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产品和服务功能,实现各类节目和产品的迭代升级。根据与用户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信息,推动传统广告向精准广告转变。
对城市广电媒体而言,媒体融合不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内容、理念、体制、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是彻彻底底的革故鼎新、浴火重生。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体制机制以及思维定势等方方面面的挑战,只有进行新旧媒体的双向融合,实现各种媒体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与传播体系,并通过新的效果评估体系接受检验,才能打造出凸显公信力影响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为传播中国声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锐,杨状振.“三网融合”的困境摆脱与
创新[J].重庆社会科学,2013(01).
[2]陈富良,王林.我国三网融合的格局与政
策取向[J].江西社会科学,2013(04).
[3]王晓敏,邱晗.三网融合下传统媒体的生
存与发展问题探析[J].学习与探索,2013
(07).
[4]黄楚新,彭韵佳.从“相加”到“相融” 媒体
发展迎新契机[N].光明日报,2016-02-
27.
[5]陈立中.阻碍我国三网融合的管理规制
及对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3(04).
[6]许劲峰.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内容生
产——基于产品思维的即时性、本地性、
互动性、可视性、服务性[J].传媒评论,2015
(4):34-37.
[7]張燕.三网融合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广
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 2011(06).
(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