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莉
一、认真钻研和深入挖掘数学教材资源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无论是编排内容,还是编排形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教材的灵活性强,留给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如果不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资源,就有无从下手之感。老师们不去钻研教材就根本不知道我们数学书上的主题图有什么作用,试一试、练一练的几道题的设计意图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一节课下来自己都没底,也不知道学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我们数学老师要抓好学生的“双基”,就要抓好课堂教学中的“坐、听、记、说、练、评、纠、导”。在课堂教学、安排练习、选题编题时,始终把握课标要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加强学生坐姿习惯的培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然而,学生的坐姿往往被家长和老师忽视。所以,老师在上课前,要与学生约定学生的坐姿。如果一个学生的坐姿都做不好,他怎么能够集中精力去听课呢?可以这么说,一个班级有了良好的坐姿,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前提。
2.加强学生听课习惯的养成训练
学生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说一句话,让学生复述,或者,好一点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也让其他学生复述,并说一说不好的地方,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做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其次是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4.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比较聪明,但又比较懒,怕动脑。教师一不小心,学生就会偷看,甚至照抄。所以,课堂上练习时,千万不要让一个或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学生在下面做。这样,自己做作业学生的不多。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做在草稿本上给老师看。如果学生较多,老师就培养小助手,把做得又快又对学生去看一部分学生的作业。课后作业最好是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监督,让學生独立完成,会有很好的效果。
5.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会看,首先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和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6.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字迹清楚,格式正确完整
要求学生书写规范首先我们数学老师平时的板书要规范。比如脱式计算、解方程等我们老师要讲清要点、要写规范,比如作图要用工具我们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其次,还要做得好的与做得差的对比,分出好和差。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赶上。
7.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是体现在对问题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能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