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考家长的舆论深思

2017-08-04 18:59
人民周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民办学校考题舆情

5月6日和5月7日是上海民办小学面谈日。有家长反映,一些学校在学生面谈过程中,要求做问卷调查,不仅考察家长的学识,还要求填写爷爷奶奶的学历、工作单位等信息,俨然“查三代”的架势。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17时,有关上海“幼升小”考家长的网络新闻达2666篇,报刊文章75篇,博客文章128篇,论坛帖文209条,微信1593篇。新浪微博话题#上海幼升小的家长考题#引发网民阅读524.4万次,讨论1360条。

舆情发展脉络

舆情产生:根据上海市教委的统一安排,5月6日至7日,上海市民办学校集中进行2017年度秋季学期入学面谈。而自5月6日起,陆续有学生家长发现,一些学校面谈询问的内容,除涉及学生本身外,更偏重于家长情况。一名参与过上海阳浦小学入学面谈的家长在微信“朋友圈”上传了9道图形推理题,形似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题型,并有作答时间要求。有家长透露,6日当天,该校将家长集中到几个大教室,现场扫码,通过手机完成问卷。

而上海另一所民办学校——青浦世外学校的入学面谈,对家长的考察方式则更为“直接”。家长问卷中甚至包括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工作单位、职务及学历等调查。两所涉事学校,均为上海本地民办学校中的名校。

舆情处置:家长发在“朋友圈”的考题和“查三代”的问卷引发网民广泛关注,有家长吐槽道:“考题不会做,愧对小女,愧对列祖列宗。”舆情热度不断上升。

随后,阳浦小学致歉称:问卷内容中涉及部分逻辑思维题目,原意是“在家长等候过程中让大家动一下脑,不至于太枯燥”,并称“思考不周”。青浦世外学校也公开致歉,称家长问卷属于“不当调查”“违反了教育公平原则”。

5月7日晚,@上海教育发布微博对涉事两校作出在全市教育系统通报批评,责成涉事两校所在区教育局将此事通报学校董事会并对相关负责人追责。此外,还作出了要求两校公开致歉并核减2018年招生计划的处理。

截至发稿前,“幼升小”考家长风波暂告一段落,但关于民办学校、教育均衡等讨论仍在持续。

网民观点倾向性

民办学校考题奇葩,家长招架不住(41%)

@曾湖仙:家长不好当啊,考题一道也看不懂。招生还要考家长,为什么不早点管管?

深究考家长背后的原因(37%)

@风筝de归期:考家长、“查三代”,是不是学校对学生身世的变相调查,这样下去寒门还能否再出学子?

学校考家长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能全盘否定(18%)

@王眈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同样重要,考的逻辑题很有必要,不能因为我们家长没学过就否定,家长该补课还得补课。

舆情反馈

关于“幼升小”考家长的这场风波,舆论给出了多方解读。

对于民办学校是否应该考家长,《南方都市报》发表社论认为:民办学校考家长,不该禁止也禁不了。对于执意挑家长的学校,挑的主要是教育理念、处世方法与学校自身相匹配的家长,与所谓的收割权势并无明显关系。另外,民办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探索形式存在,考查家长的性格特点、教育理念,以形成家校的协同教育,有合理的一面。

而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民校自主招生,考学生可行,考家长不行。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学校有自主招生权,但自主招生权,只能针对学生本身,在“幼升小”“小升初”时,学校考学生,并无问题,但不能既考学生,又考家长,这是超越自主招生范畴的侵权行为。我国各地教育部门,要依法明确民办学校招生禁令的内容,与此同时,不能只有禁令,还需从根本上治理择校热,让家长择校和学校择生都回到教育理性上来。

民辦小学为何热衷于“考家长”?《南方日报》分析道:这类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优质民办小学稀缺。一些颇有名气的民办小学,动辄录取比例是10:1以上,学校稳居强势地位,可看作经济学上的“卖方市场”。解决对策显然就是善用市场无形之手,持续降低民办教育门槛,矫正其供需失衡,同时要持续推动公办教育资源均衡化,发挥好它的兜底作用。

对于个别民办学校这种奇葩招生行为,也有媒体认为,是一种炒作的噱头。例如,《北京晨报》评论道:现在民办学校招生竞争也很激烈,只有特立独行才能显得与众不同,吸引社会的关注、提高学校的招生率。考家长有一个好处,就是人为制造竞争气氛和“排队效应”,迎合部分家长“难上的就是好学校”的盲从心理,刺激他们争先恐后带着孩子前来竞争入学。

舆情观察

上海民办小学奇葩考题一经曝出,立即引来网民争论,考题在一些家长群里热转,家长吐槽、互动频频。随后,两家涉事学校先后表态致歉。涉事学校之一的阳浦小学称:考题只是让家长等候时动一下脑。这种解释被一些网民认为是掩耳盗铃。有网民发问:难道作为成年人,他们不懂得如何打发闲暇时间,而非要用考试这种方式来“娱乐”自己?

短时间内舆情态势不断扩大,5月7日晚,@上海教育发布通告微博,给出处理意见,态度鲜明,对迅速降温舆情起到了重要作用。观察该条微博下802条网民留言发现,多数网民为其快速反应点赞,但针对通报中“核减两校明年的招生计划”,少数网民表示担忧。有留言道:“凭什么减少明年的名额?难道这只是解决舆情的方案吗?”的确,刻不容缓的舆情需要迅速回应,但一些细节还需补充说明。目前,该条微博还在置顶位置,建议相关部门及时回应质疑,在舆情收尾阶段,不要让网民疑虑继续发酵,减少次生舆情产生。

从舆情反馈来看,该争议以涉事学校道歉和市教委出面处理暂告一段落,但舆论对此事的思考远未停止。在当前的教育制度下,考家长的招生形式在短时间内很难禁止得了,僧多粥少的现实也会让一些优质的民办学校继续“恃名而骄”。面对这种现实的无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建议,要解决这一矛盾,政府可向民办教育机构购买教育服务及学位,让优质民办学校成为法理上的“托底者”后,才能更有效地实施监管。

近日,正是“幼升小”“小升初”的关键时期。一些关于报考学校的新闻犹如星星之火,一经报道,极易引起大批家长身份的网民关注,并迅速成为舆情。建议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做好对学校招生的监管工作,加强舆情监测,尤其是关注家长群的动态,避免一些不实信息扰乱视听,影响正常招生工作。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助理舆情分析师 田野)

猜你喜欢
民办学校考题舆情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全国近两成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
对一道研考题的思考
特别的考题
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获通过
舆情
义务教育民办学校“非营利”是一大进步
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