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刘佩琦谈老戏骨与小鲜肉

2017-08-04 12:45周洋
环球时报 2017-08-04
关键词:鲜肉话剧情怀

本报记者 周洋

说到刘佩琦,很多观众还记得《离开雷锋的日子》中的乔安山,《大宅门》中的白三爷。虽说当演员三十多年,但这位老戏骨很少在银幕上扮演民族英雄。4日在国内上映的电影《龙之战》中,刘佩琦饰演男主角冯子材(右图)。该片重现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镇南关大捷”,讲述67岁的冯子材率兵抗击法军入侵的故事。“不是说这是我主演的我就夸啊,这片子看完我确实挺激动的”,刘佩琦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依然有些激动,兴奋之处甚至当场给记者表演起来。从他眼中,记者看懂他对民族英雄冯子材的敬重,更读出这位“老戏骨”对表演艺术的热爱。

“冯子材的情怀与我相通”

环球时报:近年来您的电影作品不多,为何今年选择《龙之战》回归?

刘佩琦:不是我选择(电影),而是电影选择了我。其实我年轻时特别看重电影,有电影就不拍电视剧。后来我觉得(电影和电视剧)都是塑造人物嘛,观念也改变了。《龙之战》选择我出演冯子材,做完功课后我也觉得自己很适合这个人物。其实接每部戏,我都使出浑身解数去把角色塑造好——要对得起观众,也对得起自己的艺术良心。

环球时报:如何诠释民族英雄冯子材?关于这位清朝抗法英雄的影视作品,其实并不多。

刘佩琦:其实每个人都有英雄情怀,这是一种人性本能。冯子材是个很有指挥才能的人,当时他不受清政府重视,自己还得招募旧部。这位老将军是军事家,又有一颗爱国之心,为了国家利益临危受命,奔赴战场。其实冯子材的这种情怀与我本人是有相通之处的——1987年我在一部电影马上签男主角合同前毅然放弃,而是主动选择去老山前线当一名参战人员。这就是情怀,哪怕是一名演员,我也要闻一闻战火硝烟的味道。

环球时报:在暑期档,这样一部主旋律电影如何与“小鲜肉”电影、IP大制作竞争?会担心观众的质疑和批评吗?

刘佩琦:其实“小鲜肉”这种现象已经好几年了。我相信90后的孩子们也会有视觉疲劳期,现在已经开始逐渐冷静下来。这个时候来看一部清末抗法战争片,正合适。说到观众评价,我喜欢听批评的声音,这方面我很坚强。对演员或作品而言,愿意接受反面的声音是理智的选择——胸怀应宽广一点。

环球时报:今年上半年叫好又叫座的国产电影相对较少,国产电影的问题在哪?

刘佩琦:我觉得还是在电影本身题材和叙述故事的能力上。有些人说“观众不进电影院,因为他们不懂得欣赏电影”,我不认同这种观点。其实现在观众的欣赏水平非常高,我注意到很多网友的影评内容是很有水准的。很多观众热爱电影,但是现在都不看国产片了,这个责任不应该推给观众,首先我们电影人自己应该负起责任。

“耍腕儿”的演员,该警醒了

环球时报:随着《人民的名义》《白鹿原》等剧的热播与好评,很多年轻观众也开始关注甚至追捧“老戏骨”。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刘佩琦:我们不能一味地埋怨观众只关注“小鲜肉”、媒体只报道“小鲜肉”,这种现状也不是一部电影、或者一部电视剧就能改变的。我们得从自己做起,从整体上提高中国影视剧的质量。当然如果有观众称呼我为“老戏骨”的话,我也很开心。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老演员都能被叫成“老戏骨”,虽然有些老演员也很有实力,但是可能机会不多。

环球时报:如何评价当下年轻演员的演技?

刘佩琦:我和很多年轻演员合作过。从态度和对职业的热爱程度上看,大部分年轻演员还是非常用功的。也有一些(年轻演员)到了现场就闭眼不做功课,背不下来就要求删减台词,这种“耍腕儿”的我也碰到过。演员不能凭人气和知名度来塑造人物,而要用心。

有些演员被批“演技差”,是因为他们心思根本不在演戏上,人物塑造不生动他们不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而是抱怨导演、剧本,甚至灯光,当然这些也是极少数演员。 不过我希望这些孩子该警醒了,应该对观众负责任。

奖项不是提高片酬的筹码

环球时报:您曾说自己想做“纯粹的文艺工作者”。如何才能做到“纯粹”,难吗?

刘佩琦:只要把自己的价值观放在正确的轨道上,其实不难。如果拿了金鸡奖就以此作为提高片酬的筹码,定位就错了。拿了个奖,只代表你这部电影、这个角色很优秀而已,不能代表一辈子。把奖杯放到柜子上,然后重新回到原点——从年轻时候当演员我就这样要求自己,未来依然会坚持。不是所有人都能干上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从小热爱演艺事业,长大后又能当上演员这个职业,这还不幸福吗?

环球时报:近些年《杜甫》《大宅门》等话剧中都有您的身影。与电影和电视剧相比,话剧什么地方最吸引人?

刘佩琦:话剧能直接跟观众互动。在舞台上,我甚至能感受到观众的呼吸、情绪,这种演员与观众的相互感染,太有魅力了。但是(话剧演员)又不能一味追求掌声和舞台效果,否则表演会失去分寸,容易荒腔走板。

环球时报:您会继续在话剧舞台上表演吗?现在年轻演员的机会是否太少?

刘佩琦:我前些日子看陈佩斯和杨立新主演的《戏台》,那剧真是太棒了!每个角色都十分精彩。虽然我明年六十退休,不过还会继续演,很多老演员比如雷恪生老师,一直坚守在话剧舞台上。我觉得应大胆启用年轻话剧演员,早一点把他们推到舞台中央。以往都是年轻演员跑龙套、老演员在中间当主角。其实优秀的年轻演员很多,只要故事好、演得好,观众都会接纳。▲

猜你喜欢
鲜肉话剧情怀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再见啦,秋天!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进击鲜肉
鲜肉长得对还不如穿得对
少女情怀总是诗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