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笔墨论”小感

2017-08-03 11:58余子洁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画论创作

余子洁

(华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有了纸墨以来,中国画中对笔墨的分类研究越来越多,想到刚开始接触国画时,我也十分热衷于买笔,不同种类样式、不同价位巴不得都收集齐。但在一时热血过后,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和阅读觉得论笔,更多的是了解不同笔的特性,何时用何笔,何画用何笔,如何选择优质顺手的毛笔加以运用与画面充分结合才是应该研究的对象。

关键词:画论;笔;墨;创作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084-01

一、笔与“笔”

初步学习后发现,除了准备阶段的选笔外,如何运用笔墨一直是中国画的精妙之处。如何运笔,许多人会说“运笔嘛,多练多练,自然就会了”,听着简单,但训练起来真的就一个字----“难”。在国画学习初期,对于古代名画的临摹及照片写生,起初个人还是沾沾自喜,但后来发觉自己的画作,也仅限于”好看”一词,得到的评论大多也是“乍眼一看整个画面效果、气氛都挺不错的,但走进一看味道就不是那个味儿。”。思来想去,之所以画的”不精” ”不对味儿”是因绘画的过程中过度的重视了整体的效果和气氛,而没有把握运笔的精髓。国画学习中之所以常常强调“笔”,实质是关注用笔,笔法的千变万化,与画中内容的结合才是中国画的本质。

二、情与笔墨

绘画创作,创作者与笔墨的关系更是微妙,创作是利用作者不同时期的不同情绪来控笔法,以达到抒情进行创作。对绘画的创作或者说创新,其实是个人对于社会万千事物的个人经验,在充满激情和热爱的状态下所产生的抒发情感的作品。也正因此,感觉平时书中、画家所说的“广开远见”“读书浏览两不可废”总结了绘画深度学习的最根本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三、墨与笔

笔墨论中,韩拙的“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提出笔墨是国画的基本,“有墨无笔”“笔为墨帅,墨为笔充”等也体现出来自古以来画家对于笔墨关系的看法,明确了国画中笔墨之间的关系。学习运笔,是在自身绘画过程中内在气韵、性情与外在眼力、腕臂的通过长期练习和反复总结经验,而积累形成的。气韵不断气脉相通,不仅仅是对于运笔的赞赏,更是对作画时画者心态思绪上的要求把握。

至于不同笔法的运用,不同画家使用笔墨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运法,不同的画作所需求的笔法也不同。以笔,水与墨间不同比例的结合,来体现不同的意境。使用笔墨的不同效果与不同的用笔技法,描绘出不同事物的个性也体现出画作不同的性格特点。从虚实、浓淡、干湿到似柔而干、软中有硬,不同的运笔均给看画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四、形与神

初读范增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开始还以为真的是忽略事物形态而去作画,想说是不是遇到了中国版的野兽派、抽象派?找到资料文献一看,虽然将《答张藻仲书》读了好多遍但还是似懂非懂,但大略明白了倪云林的不要求形似,并不是真的不在意形,而是更以画者心情为先。

“今日出城外闲静处,始得读剡源事迹。图写景物,曲折能尽状其妙处,盖我则不能之。若草草点染,遗其骊黄牝牡之形色,则又非为图之意。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近迂游偶来城邑,索画者必欲依彼所指授,又欲应时而得,鄙辱怒骂,无所不有。冤矣乎。讵可责夺人以髯也!是亦仆自有以取之耶。”——《答张藻仲书》

似乎当时的人们对于這段话有所争论,而范增的文中也明确而委婉的指出倪云林的“不求形似”可以是以物寄情,且感受到其是反现实的且更倾向了唯心主义,忽略了精神是由物质所决定的。此外更是举例出了“物外形”。虽然对文中的讲解理解的并不透彻。但在平时的绘画和阅读形神论可感受到,有形无神则不是它,有神无形又不像它,形神都不可丢弃。但过于注意其一,又容易失去另一样。形与神的恰到好处的真的很难掌握。但绘画时困于两者之间不停徘徊,最终也只会一无所成。

反复思考,创作中创作主体的形体结构作为基底固然重要,但不同的事物都是有独特的灵气和神情的。所以在创作时,前期训练大多以形为主,注重形体把握但不过于细究,中后期应该更注重形态神情、个性特征的塑造。而伴随着整个创作过程,更多沉浸的是画者情绪。

五、画与论

许多画论中也常常体现出中国画史上,在形似的基础上对于事物神情的表现极为重视。细想,画作的重点并不在写实,而是对事物形神的描绘同时将画者的情寄于画的一种体现。所谓“舍形”也并不是真的舍去外形,而是在更重视神情的塑造的情况相比之下的“舍形”。对于形神的结合与表达,也是需要专注的观察。

在接触国画这不长不短的时间里,对国画的学习和了解也仅限于一些画展、画册及国画基础课程。对于画论、以及前人学习的经验阅读思考的较少,虽然画论总是给人摸棱两可、琢磨不定的感觉,但想要真正学好国画,除了系统的基本功外,主要还是需要自己认真的沉静下来,认真积累,多读、多看、多想,以提升个人对于中国画多方的理解和学习程度,扩充眼界。

参考文献:

[1]陈朋.谈“笔墨意识”[J].美术观察,2013(07).

[2]黄宾虹.谈笔墨[J].书画世界,2011(01).

[3]邵力华.再谈笔与墨[J].美术,2000(05).

[4]陈朋.谈“笔墨意识”[J].美术观察,2013(07).

[5]黄宾虹.谈笔墨[J].书画世界,2011(01)

猜你喜欢
画论创作
“中得心源”与“心物熔冶”——论唐至近代画论的师心论转向
画论·园林·水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中日六位作家与中国画论西传——以谢赫六法为例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