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思雅
编者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市民”(进城务工人员)奔走在城市建设的道路上,他们的子女也跟随父母来到城市辗转上学。面对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和风格迥异的教学方法,他们能适应吗?怎样才能让“新市民”子女更快更好地接受教育、尽快融入班级融入城市生活?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问题?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走访了西安市教育局相关领导。
1. 目前西安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新市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多少?占西安市总入学比是多少?
截至2016年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846071名,其中“新市民”子女在校生数264820名,占当年在校生比例是31.30%。
2016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总人数201928名,其中“新市民”子女70717名,占入學总人数的35.02%。
2. 西安市学校能否满足“新市民”子女入学的需求?
目前,全市全面满足了“新市民”子女入学需求。西安市保障每一个符合条件的“新市民”子女“有学上”。
3. “新市民”子女学校西安有多少所?请列举几个典型学校。
为使广大“新市民”子女享受同城待遇,西安市未设立专门的“新市民”子女学校,“新市民”子女招生入学“以流入地为主相对就近入学,以公办学校为主免试入学”。
其中,新城区的东方中学、普天小学,碑林区的西信中学、何家村小学,莲湖区的西安市第31中学、南小巷小学,灞桥区的西安市第34中学、东枣园小学,未央区的东前进小学、马旗寨小学,雁塔区的红星小学、西安市第98中学等学校接收了数量较多的“新市民”子女,这些学校办学各具特色。
4. 对“新市民”子女入学问题,西安市教育局有何指导性、倾向性政策?
近年来,西安市“新市民”子女入学工作坚持“以流入地为主相对就近入学,以公办学校为主免试入学”的原则,实施以居住证为主的“四证审核”制度,由各区县教育局协调派位。
“新市民”子女入学的办理时间、条件、程序和办法由各区县教育局确定。公办学校资源不足的区县教育局,可统筹安排进入接受政府委托的民办学校就读。
5. 近几年来,西安市“新市民”子女入学率相比本土入学率怎么样?“新市民”子女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在哪里?
据统计,2013年至2016年,全市义务教育“新市民”子女在校生分别是252504名、242720名、261654名和264820名,分别占当年在校生比例是32.23%、30.49%、32.08%和31.30%。
“新市民”子女主要分布在城六区、县城,分布最密集、压力较大的地区是雁塔区、未央区、莲湖区;其他区县的县城压力较大。
6. 有的家长说,为孩子上学,不知找哪个部门。
“新市民”子女入学的办理时间、条件、程序和办法由各区县教育局确定。“新市民”子女由其父母持“四证”到区县教育局指定单位登记,由区县教育局组织审核后统筹安排。
7. 西安市对“新市民”子女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与教育是如何实施的?
我市坚持从学生开学报到、日常管理与教育等方面进行跟踪管理,保证“新市民”子女与本地学生一起享受“同城待遇”,接受公平的教育。学校对“新市民”子女学生与城市学生平等对待,做到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到一视同仁。另外,还针对“新市民”子女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分类要求,分层指导,努力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特别的关心与照顾, 通过加强与“新市民”子女学生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8. 今年两会提出的“钱随人走”(教育经费可携带)新建议,对“新市民”子女2017年入学有无影响?
目前,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提出的“钱随人走”相关建议尚未出台具体政策,对“新市民”子女今年入学没有影响。就西安市而言,今年的入学政策与上年大体保持一致。
9. “新市民”子女如果择校到民办学校就读还需要缴纳什么费用?
如果学生择校到民办学校就读,需按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缴纳学费,其他费用与我市公办学校并无不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