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2017-08-02 01:31:14谢敏华
当代医学 2017年21期
关键词:预见性循证研究组

谢敏华

(江西省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西九江332000)

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谢敏华

(江西省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西九江332000)

目的对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共收治的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急救处理。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研究组(循证护理)和对照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出血次数多于对照组,但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均能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且并发症少,临床应将两者结合运用,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循证护理;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类消化内科疾病,指的是胃肠、食管或其他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而引起的出血,属于危重症,临床症状有黑便、呕血等[1]。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及时、有效的急救是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危险及减少死亡率的关键[2]。同时,急救过程中的护理措施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院对收治的68例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患者给予了循证护理、预见性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急救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68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循证护理)和对照组(预见性护理),各34例。研究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52~70岁,平均(58.6±2.4)岁;出血原因:11例情绪诱发,10例饮食不当,4例气温异常引起,9例劳累。对照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51~71岁,平均(58.5±2.5)岁;出血原因:10例情绪诱发,11例饮食不当,5例气温异常引起,8例劳累。全部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呕吐、腹痛、黑血便及呕血等临床症状。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研究组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行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循证护理(1)循证护理小组的组建,成员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等。(2)明确循证问题: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对其生命体征、呕血及黑便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密切监测;重视出血控制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工作。(3)循证护理:结合循证问题中提及的护理方法,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备血并输液;保持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密切关注,注意控制好输液速度;若患者出现严重休克症状,应给予加压输液,并注意观察三腔二囊管的工作状态;对出血量大者,应及时行静脉血浆输液,以补充血液红细胞,保持血压的稳定;为患者取最佳体位,以免发生误吸现象。注意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缓解其负性情绪;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休息指导,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并遵医嘱服药与复诊。1.2.2预见性护理所谓预见性护理,主要指的是根据疾病的特点,预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一切护理所需的物品及药物等。对消化道出血者而言,预见性护理主要是体现在:针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异常心理变化及出血先兆,密切留意患者是否存在胃部烧灼感、喉部痒感及异物感等,尽早发现出血征兆;对患者尿量及血压进行严密监测,并对其病情作出预见性判断,准备好相关的药品与物品,做好抢救准备。

(1)心理护理:本症出血较频繁,对患者影响大,尤其是给患者心理产生了很大冲击。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充分结合患者病情及性格特点等情况,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如主动告知发病原因、症状、治疗及应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并给予一对一的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预后指导: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再次强调良好心理对疾病的预后影响。同时,对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进行预见性纠正,叮嘱患者不可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浓茶,禁烟酒,并进行适当体育锻炼等。

1.3 观察项目对两组的出血次数、止血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记录与比较,并评价两组的护理效果。

1.4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对疗效作出判定,即观察患者的便血及呕血等情况,当胃管引流液由黑变黄或者变轻,粪便隐血变为阴性,则表示出血停止[3]。治愈:24 h内出血停止;有效:72 h内出血停止;无效:72 h后仍存在出血现象[4]。其中,治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9,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

2.2 两组的出血次数、止血时间及并发症对比研究组的出血次数多于对照组,但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的出血次数、止血时间与并发症情况对比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的护理模式,具体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等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用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5]。预见性护理则是针对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与表现,并根据对疾病的熟练程度及技巧的掌握水平,对疾病可能发生的变化给予预测性护理,预防不良问题的发生,提高疾病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6]。确切地说,循证护理重在解决已出现的问题,而预见性护理重在防患于未然。

在本次研究中,本院对研究组应用了循证护理,对照组则采用了预见性护理。两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效果相当。这说明,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均能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研究组的出血次数多于对照组,但出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另外,虽然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但研究组的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这说明,两种护理方式在止血方面效果均较好,但循证护理重在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故容易出现出血次数多、并发症多等情况,而预见性护理重在预防未发生的情况,重点是排除各种隐患或危害因素,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这与相关文献[7-9]阐述的观点基本一致。综合来看,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结合临床实际综合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患者造福。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止血效果均较好,但两种方法也各有利弊。为此,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因人制宜,合理选择有效的护理模式,必要时可将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两组护理模式相结合,可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1]赵艳丽,董亚辉,栗静.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3):71,73.

[2]刘文斌.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129-130.

[3]顾勤华,许湘华.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5):89-90.

[4]周静,范勤琴.循证护理在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河北医药,2016,36(4):612-613.

[5]赵锡珍.应用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9):108-109.

[6]万登平.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4,8(15):177.

[7]许雪梅.循证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7):212-213.

[8]吴育平.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9):192-194.

[9]罗明春.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4):588-5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1.095

猜你喜欢
预见性循证研究组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2022年13期)2022-07-08 07:48:26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2021年1期)2021-01-26 07:05:12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