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丽
摘 要:近年来,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语文教学正不断地增加着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使得广大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不断地衰退,但同时,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创新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当代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将根据作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创新教育的学习了解,着重探索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教育;创新思维
语文是一门艺术性、思维性、想象力很强的学科,语文又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结合本人教学经验,在高中语文教学实现创新的过程中,要明确语文学科的具体功能,把握高中创新教育的特点,变革传统的语文教育理论和教育方式,优化教学氛围,才能在教育活动中诱发创新兴趣,发展创新思維,培养创新能力。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而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亦即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
二、渗透语文精神、寻求语文教学革新方向
若想使得某件事物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提升,那么我们对事物的本身就一定要有所了解,渗透其本质和特性。正如语文学科改革中,我们要对语文的学科功能有充分的了解,同时正确把握语文学科创新教育的特点。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和训练,最终达成学生能够树立创新意识,开发其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育。熟知以上观念,我们才能够向革新迈进。
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高中的阅读写作能力都能在一定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对我们的教育事业就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同时也为学生将来更加长远的发展打下基础,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汲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语文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应用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确立教学思路,改善传统语文教学理论
中国的教育思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我们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似乎都太过重视那一张试卷上的累计分数,最终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能掌握的、真正领悟到的实属不多,学生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受到限制,思维被强加上枷锁,长期的束缚最终也只能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泯灭。在当前的教育新时期,我们要转变“应试升学”为“终极目标”的死板思想,把目光从分数转移到培养人、塑造人上。而非把教学看成是灌输知识、理解知识并识记知识的过程,确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目标体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树立民主创新的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还学生以课堂的主体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决定了语言文字的灵活性、模糊性和多义性。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思考和体验的多元性,容许学生中存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
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发现,有效的将课上教学与课外熏陶进行有机的结合,是非常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结合课外学习环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尤为重要的环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学生只能循规蹈矩地进行思考。吕叔湘先生说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呢?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因而,若想实现教育改革,实现教学教法的创新,那么教师就要打开思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打破封闭式课堂的僵局,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下给学生设定有一定创新价值的教学情境。
四、改变教学模式,落实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实现教育教学的主战场,那么怎么在这个主战场上将教学改革落于实处,是我们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必须攻克的问题。我们先要明确一点,学生不是被动学习知识的工具,而是活生生的人。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打造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吕叔湘先生曾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我们可以理解为探索真理的方法比掌握真理更重要。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时刻注意学生的掌握情况。创新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以下两种。
(一)启发探究式课堂
启发探究式教学即为:提问―探究―析疑。在此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计,提出问题很重要,我们要注意课堂问题的开放性、启发引导性,同时,问题的提出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问题要具有大面性,能照顾到班级百分之八十的学生的思维层次。然后要注意学生的探究过程,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把握。问题提出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探究。
(二)积极活动式课堂
一节课上得是否成功,学生的参与程度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设定出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我们可以开展的活动很多,例如,征文、辩论赛、演讲赛、朗诵赛、模拟节目主持、影评活动等。
创新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前提下,实施好语文创新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不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学生更加长远的发展打下基础,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路遥.语文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7).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杨开保.高中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J].湖南教育,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