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开墙打洞”,能为北京疏解多少人口

2017-08-02 17:04熊平平朱弢
人民周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建筑安全商铺朝阳区

熊平平++朱弢

自2017年初以来,北京全市对住宅的“开墙打洞”现象大力整治,并纳入市政府“疏解整治促提升”三年规划。按照北京市计划,2017年将整治约1.6万处“开墙打洞”商铺。

封堵“开墙打洞”的商铺,将本属于建筑的窗户、墙体还给建筑,既有对建筑安全因素的考虑,也有对古城文建、市容秩序的维护。而究其深层原因,则再次体现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的思路。

《财经》记者对多地走访发现,因店铺被封堵,从事零售、餐饮的不少小商户被迫重新考虑生计,他们有的选择离开北京或转行,但仍有不少人决定留守。

“開墙打洞”指住宅楼一楼居民拆除窗下砖体、部分墙体,将墙壁、窗户改成商铺门脸。

北京居民楼的“开墙打洞”随处可见,且由来已久,这些被改造出来的商铺大多被业主出租获益,承租经营者多为外来人口。据时任市人大代表、朝阳区奥运村街道工委书记张永红在2014年的一份议案中透露,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临街首层,全市“开墙打洞”商铺就有20万处。

“开墙打洞”的历史不短,治理也一直没有间断。政府文件显示,早期对“开墙打洞”的治理只是个案,个别严重影响建筑安全、区域治安的才会被封堵。朝阳区政府官网显示,2012年3月,该区对劲松大街两侧居民楼涉及“开墙打洞”、影响房屋安全的32家商铺进行拆除。2013年,该区还提出“深化对户外广告牌匾和开墙打洞行为的整治”。

政策收紧始于2014年。这年1月的北京“两会”上,张永红建议对全市20万处临街“开墙打洞”进行联合执法治理。此后,朝阳区将“开墙打洞”列入夏季环境大整治六大专项治理行动。据《新京报》报道,2014年至2016年,北京各区陆续对沿街民宅“开墙打洞”进行封堵,其中,东城区清查357处,朝阳区封堵2560处。

2017年政策继续加码。北京市政府年初就安排北京市工商局牵头开展“开墙打洞”整治专项行动,计划在2017年全市整治“开墙打洞”约1.6万处,其中城六区约1.56万处。

“开墙打洞”现象出现已近30年,为何此时加大整治力度?

北京市工商局解释,“开墙打洞”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恶疾顽症,居民未经批准擅自改变房屋原有结构,破坏建筑承重和抗震效果,存在安全隐患,且对市政市容、城市绿化和消防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其经营活动还存在噪音、油烟、异味和扰民等危害。

建筑安全、噪音扰民等原因背后,更深层原因是北京对人口压力的疏解。年初公布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整治“开墙打洞”与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疏解部分公共服务功能、地下空间和群租房整治等10项措施,是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首都发展布局,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那么,通过“开墙打洞”等整治手段,是否能够实现疏解人口的初衷?

目前,尚无权威数据披露通过整治“开墙打洞”能够疏散多少人口,但零星信息可窥豹一斑。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办事处主任丁选云在接受《北京晚报》采访时透露,通过封堵青年沟路上的136户“开墙打洞”商户,有2000余名流动人口被疏解,平均下来一家商户对应10名流动人口。照此粗略计算,如果北京实现2017年全市整治1.6万处“开墙打洞”计划,影响人群将近20万。

政府调控人口手段可分为直接和间接。整治“开墙打洞”行动属于间接调控手段,通过对建筑的改变来影响店主的去留,通过在全市开展封堵住宅区自开门脸,底商经营成本增加,自愿选择去留。

猜你喜欢
建筑安全商铺朝阳区
心智教育 筑梦成长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简介
朝阳区成立街道快递外卖行业联合工会
疫情防控 朝阳区各级工会组织在行动
外销画中的十三行街道戏曲商铺考
沉浸式剧院——Dear So Cute商铺与咖啡馆
首都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的路径选择——以朝阳区为例
建筑安全重于泰山
新形势下建筑安全监督的要点分析
三家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