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朝迅
推进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一项重要工作。湖北、江苏两省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的现实需求,主动作为,加快推进跨区域产业联盟工作,初步建设了一批涵盖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健康医疗、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探索跨区域产业联盟建设的体制机制和路径模式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跨区域产业联盟建设积极推进,为引领支撑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概况
湖北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4家,其中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8家,属于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联盟数约占1/3,主要分布在光电子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智能机器人、高性能医疗设备、卫星导航技术、生物育种技术等领域。
江苏省建设有国家及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8家,其中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8家,大多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设立,基本涵盖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技术、智能机器人、轨道交通等长江经济带产业联盟重点领域。
这些联盟的设立,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方向,聚焦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产学研主体通过建立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织制定各类标准,积极服务政府决策,不断创新产业合作新模式,为引领支撑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建立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行业信息交流
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是产业联盟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两地产业联盟积极开展各类行业技术交流、信息交流、成果推介和人才培养等交流活动,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行业基础数据、资料、信息,建立联盟资源库,汇聚行业发展优势资源,搭建行业交流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在统一协调科技资源、提高联盟内各成员单位技术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信息和技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苏软件外包服务产业联盟每半年举办一次高层论坛,并积极组织联盟成员参加境内外会议会展、技术培训、招商推介和考察交流活动,为联盟成员提供国内外创新资源对接、交流、合作与创新发展的平台。
(三)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提升行业技术发展水平
通过产学研合作,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是产业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合作的重要纽带。国家级激光加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湖北)承担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实际产业发展中得到应用。产业联盟还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积极开展技术转移转化活动,加速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提升行业技术发展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四)引进培育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产业创新联盟拥有了解行业人才发展需求和对接人才资源的优势,在帮助企业引进培育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湖北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的负责人称他们现在的工作主要有两条,一是帮助企业引进国际人才,二是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努力“把博士弄到企业去,让论文写在车间里”。
(五)积极组织制订各类标准,提升行业话语权
部分联盟参与或主持相关技术、产品标准的制定或修改工作,為推动产业发展、提高联盟成员企业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光纤接入(FTTX)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湖北)在有关国际标准组织会议上提交近十篇技术提案,获得国际同行认可,为提高我国光纤接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江苏省产业联盟完成的《风力发电导电轨(母线槽)系统》、《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等一批国家标准已正式实施,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六)开展行业重大问题研究,服务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咨询
产业联盟作为衔接政府与企业的重要桥梁,在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服务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咨询方面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如,地球空间信息联盟配合湖北省经信委、湖北省测绘局等部门开展北斗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制定工作,向政府提供决策建议。江苏省医健产业联盟搜集成员企业280多条发展需求,并进行分类整理,研究制定具体对策,着力解决行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产业创新联盟已成为促进创新要素高度聚集、贯通“政产学研商用投”各方、衔接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纽带。原来企业隔壁到隔壁相互不知道对方是做什么的,现在联盟内部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协作互动明显增多,逐步实现了抱团发展、协同进步,为促进企业优势互补、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产业竞争力,更好引领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当前跨区域产业联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联盟定位不清
绝大部分联盟依然是靠契约维系的组织,没有法人身份,一定程度上影响联盟的运行和开展工作。在具体功能定位上,到底是侧重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人才招进培训,服务行业发展,还是承接部分政府职能,做管理和监督工作?目前很多联盟并不清楚。
(二)联盟组织较为松散
科技专项调整以后各层面对联盟建设和发展工作有所弱化,成员企业认同感不足。部分联盟开展合作不深,资源共享不够,缺乏自主的长效运行机制,很多企业表示加入联盟作用不大,或者联盟刚刚成立的时候很热闹,后续服务更不上,有的企业表示“最反感的就是(联盟)平时不跟你联系对接需求、提供服务,一到年底就打电话催缴会费”。
(三)跨区域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真正的跨区域产业联盟较少,缺乏针对长江经济带跨区域产业联盟的支持政策与措施。各省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同质性较强,存在业务竞争,难以开展产业链层面的分工协作。有企业家坦言:“省内联盟好做,跨区域联盟难做,目前跨区域之间还是竞争大于合作”。
三、初步认识与思考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跨区域产业联盟建设非常有必要,既适应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优势资源整合、跨区域协作和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需要,符合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基本规律,也与我国政府推行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放管服等主基调高度吻合,值得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中大力推进。同时也要认识到,现实中产业联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
(一)明晰跨区域产业联盟的功能和定位
产业联盟应该有清晰的、不同于传统行业协会以及其他平台组织的功能定位,是以明确目标任务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利益为纽带的市场化创新载体,主要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机构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引进培养、市场拓展和信息咨询等活动,为行业发展提供产业创新公共服务。
(二)创新跨区域产业联盟建设模式与路径
实践中跨区域产业联盟的建设模式和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按照发起人划分,可分为企业自发成立、政府主导成立和科技园区主导成立三种类型;二是按照主要功能划分,可分为技术创新型、市场拓展型和产业链协同型;三是按照主导模式划分,可分为企业主导、科研机构主导、行业协会主导、政府主导等。这些模式分别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联盟,并为推动产业升级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很难评价孰优孰劣。
调研中发现,湖北省的联盟大多面向行业发展需求,由企业倡议成立。江苏省的联盟大多由政府瞄准行业发展共性需求,组织企业和相关单位倡议成立,政府主导色彩稍浓,在运营成熟后也是由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发展格局。
我们分析认为,湖北省的产业联盟,大多面向传统行业,企业之间整合需求较强,企业倡议成立意愿较强,江苏省的产业联盟,大多面向新兴产业领域,初期企业和市场力量较为薄弱,政府进行前瞻性布局也未尝不可。面向未来,应以新的机制推进长江经济带跨区域产业联盟建设,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不搞拉郎配,更多采取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运营的新模式,注重形成产业联盟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整合全社会优势资源协同推进联盟持续健康发展。
(三)找准突破口务实推进
一是聚焦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重点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机器人、航空装备、光电子等新兴产业领域联盟建设,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着力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资源整合,重点推进钢铁、石化、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领域联盟建设,更多强调资源整合、品牌打造、市场拓展,推动产业由大变强。三是推动现有产业合作破冰领域产业联盟的先行先试,如旅游、医疗等领域,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有着较强的合作需求。可率先推动长江经济带旅游推广联盟建设,在旅游产品推广、跨区域精品路线打造、地面服务支撑体系、跨城市群旅游年卡等方面加强合作。
四、推进长江经济带跨区域产业联盟建设的具体建议
(一)制订长江经济带跨区域产业联盟管理办法,加强对联盟工作的指导
建议制定《长江经济带跨区域产业联盟管理办法》,明确联盟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组建条件、目标定位和重点产业布局,确立牵头和具体协调单位,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等,规范各地区产业联盟建设和运行。发挥好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作用,加强统筹谋划和具体磋商,努力在跨区域产业联盟建设、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形成合力。
(二)积极开展先行示范工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长江经济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统一要求,结合长江经济带跨区域产业联盟建设的基础条件和现实需求,按照行(企)业地方有需求、现有产业合作基础好、支撑带动产业升级作用大等选取原则,积极开展第一批跨区域产业联盟示范工作,通过实践积累运行经验,推动跨区域产业联盟建设,支撑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需要注意的是,开展先行示范不是要另起炉灶,要依托已有的产业联盟基础,如武汉光谷机器人产业联盟建议,目前国家已有机器人产业联盟,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跨区域联盟没有必要单独设立,在国家机器人产业联盟内部设立相关分联盟即可。其他联盟的建设也要依托各省市现有基础、优势和特色,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推进跨区域产业联盟建设。
(三)强化产业联盟的运行管理
支持联盟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专家委员会制度、联盟轮值制度等现代运行制度,让更多的企业与单位参与到联盟运作之中,推动联盟形成开放高效互动的现代化运行管理制度。对于运作规范、条件成熟的产业联盟,可以支持其注册为企业法人,加大对联盟开展业务的支持力度,推动联盟可持续发展。对于长期没有开展实际工作的产业联盟,可以依法合规予以解散。
(四)加强对联盟发展的资金支持
在推动跨区域产业联盟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政府要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做好服务,另一方面也应加大对联盟发展的针对性扶持。既可以在现有财政支持、专项经费中加大支持力度,也可以创新发展思维,采取PPP、基金等方式支持聯盟发展。比如目前长江经济带设立了总规模达2000亿元的产业基金,这些基金支持产业发展应有新思维,不仅可以投入到产业发展中,也应投入到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的产业联盟、产业创新中心等各种产业发展平台上来,采取多种方式支持联盟做大做强。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