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周睿杰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面积164.8万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约8182万,2015年经济总量2830亿美元,中北部靠近里海、南部靠近波斯湾与阿拉伯海,东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接壤。毫无疑问,伊朗既是中东地区大国,又是重要的地缘政治国家。随着伊朗核问题逐渐看到了解决的希望,伊朗开始了重返国际社会的道路。伊朗不但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中转站,也是“一带一路”上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同伊朗经济合作3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伊朗重返国际社会以及经济前景日趋乐观,中伊产能合作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一、伊朗中长期经济形势及中伊经贸合作现状
(一)伊朗经济长期处于“三高三低”的状态
受美国长期经济制裁以及伊朗经济制度本身的低效率,伊朗完全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经济增长潜力,经济反而长期陷于“三高三低”的状态中,难以改善。所谓“三高三低”即:高通胀率、高失业率、高生活成本,低增长、低外来投资、低私人投资。伊朗的食品通货膨胀率奇高,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率长期居高不下,在2005—2015年间的极端年份,通货膨胀率能够达到30%的高位。伊斯兰革命后,伊朗领导人试图建立2000万年青军队的计划却导致了人口激增、高失业率和低教育率,导致约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低于15岁,约一半人口低于30岁,大学毕业生失业率为18.9%,失业人数570万,实际上青年失业率达到了23%。伊朗的商品房和房租价格极高,给群众及企业带来了非常高的运营成本。但与此同时,伊朗的经济增长率很低,甚至出现负增长,国内对外资和私人资本严苛的态度,极高的投资风险极大地限制了投资的积极性。
(二)伊朗近期经济形势改善
尽管总体上仍处于高位,但伊朗经济的宏观数据在2016年有了明显的改善,这基本上都是伊朗核协议所带来的明确收益。由于食品价格的下降以及里亚尔的稳定,伊朗2016年的通货膨胀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约为8%;伊朗的失业率也有了明显的下降,与此同时,2016—2017年,伊朗实际GDP增长达到了4.3。同时,随着伊朗核协议的签订,伊朗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也有了迅速增长,其中与印度签订了升级查吧哈港计划,与中国签订了升级全国最大精炼厂计划,也同美国波音公司签订了巨额的客机订购协议。这都刺激了伊朗外商直接投资和私人投资的进一步增长。
(三)伊朗中长期经济增长乐观
随着西方对伊朗经济制裁措施的逐渐解除,伊朗将迎来中长期的爆发性增长。据EIU估计,伊朗在2017—2018年的通货膨胀率较2016年略有增长,约为10%,2019年的通货膨胀率会维持在10.5%左右。伊朗的通货膨胀是由于需求超过供给导致的,如果商品价格维持疲软的走势,里亚尔保持稳定的话,伊朗的通货膨胀率就能够稳定在目前水平。伊朗的经济增长也非常乐观,随着对伊朗经济制裁的不断减轻,伊朗的原油产量、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会随之增加,其中,国际石油企业重返伊朗市场将在中长期增加伊朗的原油产出。其他行业,包括汽车、石化、航空也从伊朗核协议中受益良多,这保证了伊朗在2017—2021年间,能够保持平均5.6%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期,伊朗加强了与西欧、大洋洲发达国家、东欧国家、俄罗斯、周边邻国、印度、中国、东南亚、南非的经济联系,寻求投资和经贸合作,增加外商投资来源,外商投资的增加也能够充分刺激本国私人资本的活跃。伊朗1000—1500亿美元海外滞留资金的解冻,也为伊朗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四)中国与伊朗有着长期、良好的经济合作基础
目前在伊朗开展活动的中国企业至少有80家,乐观估计,企业总数约有200家,包括中央国企、地方国企以及民企。2016年1—7月中伊进出口总额为167.2亿美元。“一带一路”计划也得到了伊朗的积极响应。2016年1月,中伊宣布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开始共同研究长达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并计划在10年内将双边经贸总额扩大至6000亿美元。中伊也签署了涉及能源、产能、金融、投资、通信、文化、司法、科技、新闻、海关、气候变化、人力资源等各领域的17项合作协议及《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为中伊在“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二、中伊产能合作的潜在领域
伊朗对外投资需求急剧增长,将刺激本国改善外商投资环境。随着伊朗经济潜力的释放,伊朗各主要经济部门也都制定了规模宏大的投资计划,成为推动伊朗经济在中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受长期经济制裁的影响,伊朗本身又长期财政赤字,经济复苏同时又会大幅增加政府开支,这导致伊朗对外资的需求必然增长,否则,伊朗各个部门的经济开发计划均将无从执行。这也就意味着,伊朗在中长期内会逐渐实现政策调整,尤其是对本国严苛的财税政策的调整,使其变得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一带一路”倡议在伊朗拥有良好的政治合作基础,中方企业也在伊朗进行了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国在资金、技术以及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上,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这为中伊产能合作,尤其是在伊朗油气、石化、汽车制造、矿产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前景。
(一)油气开采领域
油气开采部门是伊朗最大的经济部门,2015年产值461亿美元,占其GDP的13.9%。中长期内,伊朗对油气开采的投资需求巨大,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增加石油产量200万桶/天,天然气产量70亿立方英尺/天,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估计未来五年内需要增加300亿美元的投资。伊朗油气资源的实际投资需求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目前伊朗75%的石油产量来自9个高龄油田,这些油田的产量每年都在下降。为了稳定产量,伊朗对投资者开放了29个油田、23个气田和18个勘探区块,并采用了新的合同模板。新合同本质上同过去没有变,但合同期限得到延长,投资商的生产成本回收上限撤销,增加了灵活的报酬制度,为投资商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合同总价值约为1850亿美元。此外,伊朗还需要国外的技术,这些恰恰都是中国所能提供的。伊朗对中国投资者也是比较友好的,伊朗在被解除制裁后,就直接向中国提出了合作要求,其优惠力度也比沙特和俄罗斯更大,兩国在油气产业的上游,包括勘探、开采、储存等领域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外,中伊在油气二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生产设备更新、油气管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
(二)石化领域
伊朗的石化工业能力在中东仅次于沙特,伊朗政府也希望该产业能够成为实现产业多样化和创造就业的主要领域。伊朗目前在建的石化项目有67个,如果在2021年全部建成的话,伊朗的年生产能力能够达到 1.29亿吨,而2015年的估计产量才0.62亿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年均120亿美元的投资。尽管伊朗在实现这一目标上存在很大的疑问,但伊朗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资则是确定无疑的。中国可依托在油气开采领域形成的基础与优势,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同时也有助于上游产业优化资金回笼渠道,回收经济成本。中伊在炼化、乙烯生产、老旧炼化厂改造、新炼油厂建设、管网建设、油气工程设备供应与服务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中国也应积极参与伊朗在马赫沙赫尔和帕尔斯石化专业经济园区的建设,积极对接波斯湾石化工业开发项目。
(三)汽车工业
伊朗的汽车工业体系相当成熟,也拥有相当的增长潜力。伊朗的十年规划提出了每年制造300万辆轻型车和12万辆重型车,其中分别出口轻型车100万辆和中型车3万辆的目标。这一规划也提出了建立合资企业、价格市场化以及生产一半外国品牌的政策。伊朗的汽车工业曾是世界上国家控制最严密的产业体系之一,依靠极高的关税和政府补贴与国外同行进行竞争,但这一政策越来越难以支撑下去,伊朗也逐渐开始了汽车工业私有化进程。中国汽车企业在伊朗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尽管伊朗人非常倾向于质量更高的欧洲产品,但他们的购买力却只能支持购买价格较低的产品。在对伊朗制裁解除后,伊朗有15000辆重型车需要更换,总体需求很大。目前,中国已有十余家汽车生产商进入了伊朗市场,有些品牌已经占据了当地市场前列。中国在伊朗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扩大与巩固当地市场,建立合资生产线、融合当地产业链、建立汽车产业园区的基础上,与当地来自法国、韩国、日本、印度、土耳其的生产者竞争,占领当地市场,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采矿、冶金业
伊朗不仅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也是世界上的矿产资源大国之一,现已探明的金属矿产有60余种,其中铜矿、锌矿和铬铁极具开采价值,品味高达8%、10%和45%,已确认储量分别为940万吨、490万吨和47亿吨(铁矿石)。已探明的各项矿产储量约370亿吨,总价约7000亿美元。伊朗的矿产业开采潜力巨大,将来很可能会超过油气收入。但受制裁的长期影响,伊朗长期对礦业投资不足,采矿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多数矿业公司只能以50%左右的产能运营,因而整体上表现出“低产出、低效率、低附加值”的特征。伊朗鼓励外资进入本国矿业的勘探、开采、加工、冶炼等领域,其工矿贸易部已向境外投资商推出了295亿美元的矿业开发项目,也与中国签订了多项矿业勘探、开采协议。同时,伊朗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冶金业也有着可观的发展潜力,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伊朗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随着对伊朗制裁的解除,中伊在矿业勘探、开采、加工、冶炼领域的潜力必然会逐渐发挥出来。
(五)基础设施建设
伊朗对基础设施建设也有着非常可观的需求。伊朗的基础设施在两伊战争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却没有能力进行重建,从而限制了其改善外商投资的能力。伊朗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制裁解除后的优先发展战略,包括建设升级波斯湾地区的港口、建设连接波斯湾到北部城市的高速公路和建设连接中心城市的高速铁路。目前,伊朗在建的项目有3200千米的高速公路、14800千米的普通公路和12000千米的铁路。中国已经凭借高铁在技术、经验、资金方面的优势进入了伊朗市场。随着伊朗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扩大到对现代网络、通讯及其他现代化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上,将会产生良好市场前景。
三、中伊产能合作的潜在风险
尽管中伊展现了良好的产能合作前景,但是在伊朗的投资风险却是不能忽略的现实问题。而且在伊投资风险隐蔽多样,让中国的投资商饱受其苦,其风险主要有:
(一)政治风险
伊朗与沙特互相抵牾,但短期内不会演变成军事冲突,伊朗境内也没有能够对国家安全产生实质威胁的武装力量。但伊朗的政治生态使得其政策缺乏连续性,尤其是新任总统上台后,往往会撤换各部部长、各主要国有公司的负责人,使得之前签订的协议难以落实。经济学人预测鲁哈尼能够因伊朗核协议带来的益处得到连任。但是鲁哈尼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政治压力,如果伊朗核协议和改革所获得成果无法满足国内期望的话,城市的底层穷人可能会支持保守派的反弹,但这种可能性较小。不过目前保守派在政府中仍具有强大的影响,这导致伊朗投资环境在近期内尚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政治风险较高。这造成了投资者的观望,反过来会进一步影响改革的效果。
(二)第三方(美国)制裁的风险
尽管伊美关系的改善是大势所趋,但伊朗与美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不信任与敌视的惯性难以消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措辞强烈的攻击核协议,美国也通过了对《伊朗制裁法案》延期法案,使得伊朗核协议面临着新的不确定性。此外,美国仅仅取消了对伊朗的经济和金融制裁,但并未取消对伊朗人权、导弹试射、支持恐怖主义等其他议题的制裁。同时,伊朗国内保守派对伊朗核协议也十分不满。如果美、伊双方对协议的内容产生分歧 、互相指责并采取对抗性手段的话,将十分有可能重启美欧对伊朗的制裁。而且,在伊朗金融制裁未彻底解决之前,国际社会同伊朗的大规模合作就很难操作,中方企业也要做好应对伊制裁重新恢复的准备,对其造成的成本也应估算进去。
(三)伊朗国内政治效率低下、投资环境严苛、不确定成本较高
伊朗的环境竞争力指数在全球133个国家中,仅排在第100位,也说明了伊朗投资环境较差。这主要是由于伊朗政府低效、基础设施落后、汇率不稳定以及投资环境严苛造成的。伊朗的行政效率低下由来已久,签证难办、清关时间长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间接延长了资金周转期限,提高了企业的成本。伊朗对本国的产业有着非常严格的保护规定,从而对外资的准入提出了非常多的限制条件,强制企业优先采用伊朗的商品和服务,利用伊朗法律解决贸易纠纷时明显倾向于本国企业。如果企业对伊朗本土的税法、公司法、海关法、劳工法等一系列法律不清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将寸步难行。最重要的是,投资伊朗将面临一系列不确定的成本支出。伊朗的财税条款经常临时变动,项目经常延期,但要求中方企业负担其成本,并增加相关的后续服务。波斯商人精明精细,签订合同苛求细节,寻找漏洞,往往随时准备推翻已经达成的条款,这都会使中方企业付出额外的成本。更有甚者,同其国企合作时,对方经常利用本土优势,签订风险不对等的合作协议,将风险全部转嫁到中方企业。这些都是投资伊朗所应认真估计的风险。
四、结论及建议
伊朗核协议的签订、伊朗中长期经济的乐观趋势为中伊产能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鉴于伊朗本身的投资风险,中资企业应当积极而谨慎,做好对冲风险的充分准备,有准备的进入伊朗市场。伊朗市场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中方企业必须做好前期市场调研,慎重的进行成本收益评估,应当充分考虑各种细节问题,不要低估所面临的困难;进入伊朗前,对伊朗的风俗、法律进行系统的培训,培养应对伊方谈判人员的谈判专家以及精通伊朗法律的法律专家;积极关注伊朗改革进程,积极挖掘其中的合作潜力。从国家层面来讲,应当尽可能的维持伊朗改革政策的趋势,保障伊朗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建立第三方融资机构,建立多渠道的融资方式和多样化的结算方式,应对美国对伊制裁所造成金融冲击。伊朗经济改革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一旦伊朗发挥出本身的经济潜力,中伊合作前景将是难以估量的,中方应当坚定信心,打好基础、扎实推进,确保抓住中伊合作的机遇。
(方正,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研究员。周睿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分析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