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女工变大师这个“非遗绣娘”了不起

2017-08-01 00:16
北广人物 2017年29期
关键词:蜀绣绣娘人民大会堂

下岗女工变大师这个“非遗绣娘”了不起

她本是一个下岗女工,学艺两年,她的蜀绣作品两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她创办的蜀绣公司年盈利上千万,产品远销欧美。在传承“非遗”的同时,她也将众多待业青年、下岗人员打造成了“金领工匠”。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看铁马踏冰河,丝线缝韶华,红尘千帐灯……”这是李宇春唱的《锦绣》,唱出了千年蜀绣的唯美风采。现实中,还就有这么一位奇女子,“绣”出了世界高度。

学艺两年,作品走进人民大会堂

孟德芝是四川成都人,1961年出生在一个刺绣世家,但家人并没有刻意培养她对蜀绣的兴趣。1978年,她没考上大学。第二年,18岁的她顶替母亲进入了成都蜀绣厂,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学徒时光。

新进厂的绣娘,一开始就喜欢刺绣的着实不多,她们拜师学艺后,全靠老师傅一手调教。师傅肖福兴告诉孟德芝:“人这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花了时间,就得对得住这碗饭。”孟德芝记住了老师的这句话。

刚开始学习蜀绣时,手被绣花针扎破是常有的事。当时条件艰苦,没有空调和暖气,炎炎夏天,汗珠很容易滴到绣布上,绣娘绣上几针就要用毛巾擦一把脸;寒冬季节,绣娘的双手又会被冻得僵硬,捏不住绣花针。冷得受不了时,孟德芝就用装了开水的玻璃瓶暖暖手,再一针一线地绣下去……

一幅好的蜀绣作品,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绣。光针法就有122种之多,配色更要从上万种颜色的丝线中选出最适合的。蜀绣中最难的是“双面异色异形绣”,要熟练掌握上百针法才能绣成!刚进厂时,孟德芝也没什么特别的,唯一让厂里老工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小姑娘特别“刻苦、勤奋,一心扑在蜀绣上”。当时她的想法很简单:学会这门技艺,将来还指着它养家糊口呢。

“那时候,有很多外国人到厂里参观,拿着外汇直接购买绣品,除了被面、装饰品,也有屏风、挂架,每种商品都很畅销。”孟德芝说,她独自完成的第一幅作品《茶花》,当时还在新学员作品评比中得了一等奖,她用几块钱的奖金,买了花生瓜子请师傅们吃。

虽然学徒很艰辛,但因为没有像别人那样轻易放弃,终于坚持下来的孟德芝,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厂里的骨干。

1980年,孟德芝参与绣制的巨幅蜀绣《芙蓉鲤鱼》,被挂进了人民大会堂四川厅!这幅作品采用的绣制手法,正是蜀绣中最为精绝的双面异色异形绣。为了这幅作品,孟德芝经常熬夜加班,下班后,时常感到双手疼痛,双眼模糊……

下岗经商后,又重新做了“绣娘”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蜀绣开始走下坡路了,耗费许多心力绣出来的精品,竟找不到销路,孟德芝和很多人一样,也离开了蜀绣厂。她一度通过朋友在成都荷花池批发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干起了批发牛仔裤的生意。尽管一脚踏进了“商海”,但孟德芝心里还是割舍不下蜀绣,难以丢弃每天在绣布上飞针走线的习惯,每天晚上回到家,她仍会埋头绣制新作品。

就在孟德芝的生意日渐兴旺时,当年成都蜀绣厂厂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郝淑萍找到了她,劝她回厂继续做绣工。思前想后,她还是把荷花池的铺面关了,又回厂当起了“绣娘”。但成都蜀绣厂苦苦支撑到2005年,终因经营不善倒闭了,厂领导和所有员工全都买断工龄,离了厂。原本已担任厂工会主席的孟德芝,一夜之间也成了下岗工人。

在孟德芝的记忆中,那是她接触蜀绣以来最艰难的岁月,许多同事都从此彻底放弃了蜀绣。不久,她的丈夫也下了岗。那一年,他们的孩子刚考上大学,巨大的经济压力一下压在了她的肩头。

为了找到出路,44岁的孟德芝冷静地分析了自己的求职方向,最后还是决定继续做蜀绣。2005年底,她租下一间小门面,开始招收愿意学习蜀绣的学生。

“开始只有两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来学,学费500元包教会。我的门店每月还要交220元房租,所以收入微薄。”孟德芝说。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成都市金牛区在扶持文化创业项目,就拿着自己的作品向有关部门推介。机关大门进不去,她就在大门外苦苦守候一位位相关领导,炎炎烈日下,有时一等就是大半天。后来,区政府扶持她成立了一家蜀绣工作室。

2006年6月,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行,孟德芝和她的学生在现场绣制了一幅《太阳神鸟》,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并与各地客商签了一批订单。

第二年,在招商部的邀请下,孟德芝将工作室搬到了一个巨大的玻璃房中,16位绣工连续工作7个月,绣制了一幅55平方米的老成都地图,首次拉近了蜀绣和普通老百姓的距离。精湛的技艺,加上政府的支持和游客的喜爱,终于孟德芝的工作室变成蜀绣公司,并很快发展起来。不少以前的老同事也纷纷加入了进来。

从当初没有一分钱积蓄,到后来买车买房开公司,孟德芝的人生轨迹因蜀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重在传承,年赚千万不满足

蜀绣作为四大名绣之一,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孟德芝的公司出名以后,慕名来学的人很多,有的是一时的热情,有的是为了挣钱。但蜀绣是一门传统的手工技艺,初学者是不可能以此为生的。“一般学两年,可以挣少量的钱;学五年,才可以勉强维持生活。我们公司现在能真正出好作品的,其实还是以前有着几十年绣龄的老蜀绣厂的绣工。”由于辛苦、枯燥,又挣不到钱,孟德芝前前后后招了近90个学生,但最终坚持下来的仅有10人。无奈之际,孟德芝又想到与职业院校联合,开设蜀绣课程,以此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门技术。课程不仅仅是蜀绣,还有绘画、礼仪等相关知识。仅有高中学历的孟德芝,凭借数十年磨一“针”的精湛绝技,很快成为了成都纺织专科学院的客座教授。通过几年的努力,孟德芝又先后在成都的文殊坊、黄忠社区、郫县团结镇和绵竹成立了四个蜀绣基地。她还时常会去海外考察和参展,每一次都能带回不少订单。

2011年,孟德芝的一幅蜀绣精品《虢国夫人游春图》,卖出了18万元的高价。同年,她更被选为了蜀绣“非遗”传承人。到2013年,她的蜀绣订单竟已排到了2016年,“很多人不要求明确的时间,只要我高质量地绣好,他们都愿意等。”

现在,孟德芝在全国有12个蜀绣店,各式各样的蜀绣作品分为收藏级和高、中、低四档,价格也从几十万元到几百、几十元不等。

蜀绣的一针一线,半点马虎不得。最普通的绣品,也要耗上几天时光,更不要说一幅优秀的原创作品。孟德芝的大型作品《秋色高原》,长7.5米,高3.4米,2013年被陈列在人民大会堂,与苏绣、粤绣、湘绣一起,作为四大名绣的代表作之一,接受世界的检阅。这幅作品,是孟德芝带领34名有着十余年刺绣经验的绣工,耗时109天,日夜赶工绣制出来的。自己的两幅绣品先后都被挂进了人民大会堂,孟德芝感到十分骄傲!

从下岗女工到蜀绣大师,回首人生路,孟德芝笑着总结说:“人生就是这样,你所有的经历都会为日后埋下伏笔。如果当年我仍坚持经商,我和蜀绣也就擦肩而过了。但正是因为当年做过生意,所以现在开蜀绣公司我也知道应该怎么管理了。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的人,上苍一定不会辜负!”

据《伴侣》小亮/文整理

猜你喜欢
蜀绣绣娘人民大会堂
安靖蜀绣湿地公园优化策略
一家三代绣娘,用百年风华传承乱针绣
钱晨霞:“江南绣娘”的“綵衣堂”创业之旅
一份从田间地头到人民大会堂的报告
拾针捻彩画春风 情针意线盼传承
俞敏洪在人民大会堂讲话
「绣花针」——绣娘的守望
绣娘
新媒介下蜀绣“关系传播”探析——以蜀绣作为国礼承载关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