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夜冰,1931年生,河北省井陉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山西大学客座教授、山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浅谈李夜冰的
彩墨画
韩朝
艺术既含有多种可能性,也确乎有一个永恒的标准,即对生命与艺术本质的追寻。李夜冰作品所体现的生生活力,即是艺术生命精神的体现。他的诉求不再是传统,却承继了传统的书写性特征,代之以色彩,色彩的铺陈方式是书写性的,不是平面的填充。画面的用色方式,不是固有色或习惯性用色(如浅绛山水用花青、赭石,青绿山水用石青、石绿),而是引入环境色、光源色等西方色彩方式,画面由此而丰富。同时画家又进行了中国式的改造与处理,若中若西,且用得自然、自如,没有生硬刻板之嫌。细细品读,我们仍可以感受到画家还是在中国画审美主线上行进。
李夜冰先生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创造力旺盛,画面始终有不减当年之勇、之风韵。更可贵的是他的创作不拘泥于某种范式,在坚守彩墨画淋漓与绚烂的表现力的同时,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画出一位老艺术家的独到风采和鲜明的艺术风格特点。李夜冰为人虔诚执着,是一位颇具儒道之风的艺术大家。因此,我们看他的作品,读他的人,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具有更广的视野,这样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
正气理性风骨
大众媒体对郭石夫的解读偏重在他的画上,很多人有机会对着他的彬彬有礼、谦虚大气、文采胸怀,总感到自己认识不足,媒體人对于无法到位呈现他的气度修养也总是生出“郭石夫先生太低调”的感叹。其实于他本人而言,维持自然,不炒作,脱“虚”离“俗”,是一个文化人应该具有的态度。对于现在一些制作式的画相片,郭石夫在活动上发言时也是毫不客气。
“对于这些画家尤其是人物画家天天在那儿画相片我实在是腻味,我觉得那不是艺术,那是工匠干的事。
“我们讲的画里要有书卷气,要有士气,这个市不是市井的市,是士夫的士,要有阳刚之气,这才是一个好的气息。现在很多年轻人画来画去,有一股闺阁气,男孩子画成了女孩子,越画越弱。这种表面的美,内在的东西没了,雄强大度的没了。汉唐精神为什么到今天影响中国人的审美,就是因为汉唐时候有泱泱大国那种雄风、大气。画之所以有价值,尤其是中国画就要有风骨,风骨就是背后的那个人所传递出来的精神。它不是单单说你画了一张什么东西,所以现在对于绘画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好多人学李苦禅画的鹰,一看就是假的,它跟李苦禅所传递出来的精神根本就不一样,甚至一点儿都没有。李苦禅的画它有风骨,它有一种人的价值在那儿,有一种阳刚之气,他画鹰画的是人而不是鹰。
“现在有多少人讲风骨,他不明白风骨是什么东西?风骨就是文化蕴含出来的人的价值。这种精神的价值在于做任何大事小事它都指导你的言行。
“所以要知道中国文化为什么深厚,一定要对文化有一个本质的认识。文化不等于说教,也不等于唱赞歌,重要的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不简简单单是一个观念,它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代表。它是中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梦想。
“中国梦是什么东西?它是要恢复我们民族的那种最高的文化精神,那种我们文化所具有的力量,我们民族之所以不会被别人打败就因为我们有一种凝聚的力量在那儿。什么力量?是文化的力量,民族的风骨。民族就由人组成的,所以我们每个人,每个中国人活的要有风骨,要有自己的精神价值取向,别随波逐流。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此。
“中国人要在世界之林有作为,这需要我们全民族的努力,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踏实的,一步一步地做好事情。”
胸怀气度,才情修养都在诗情画意之中,这样的“美”是一种有能力的创造。
牡丹开时正当春,花大叶丰最喜人。
唯恐东风无情义,守花十日不归门。
庚寅大暑,挥汗写此。石夫年六十又五,题画。
郭石夫的这首诗正是他自己对大写意花鸟精神的爱护和坚守!
白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