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南山
摘要: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情感入手,着力开展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在多个层面上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使学生“情动而辞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情感;体验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这里强调的就是在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情感入手,着力开展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在多个层面上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使学生“情动而辞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呢?
一、创设情感氛围,调动学生情感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多下一番工夫,挖掘作者心灵深处的思想情感,精心设计导语,声情并茂地创设一种恰当的气氛引导学生入境,随着情感的发展,情节的深入,学生自然会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比如在教《故乡》一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可见,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鲜活的人文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使初中语文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
二、充分调动阅读情趣,让学生走进作品
学者曾祥芹在《阅读学新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在阅读的过程中,与其说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进入了读者的头脑,倒不如说是读者的思想感情进入了作者的在作品;与其说是作品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倒不如说是读物激活了读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广大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情趣,实现学生的阅读情感与作品的充分融合,让学生走进作品,与人物一起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而这离不开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想象与联想是情感的伴侣,只有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才能达到腾飞的境界,推动情感发展。在情感陶冶过程中,学生作为有意识的人,愿意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积极主动地随客体制约的同时,并突破这些制约,并根据自身的信息储备,对作品中的空白处,通过联系和想象,进行填补和接连,充分地领悟和理解作品的丰富内容,深刻地体验其内在情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从积极的情感出发,联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调动情感,延伸文本的深层蕴藏的丰富内涵。当然,感受到的东西并不等于全部理解。在学生内心情感日趋加剧之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时机,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进一步深化。表演、游戏、模仿等正是引导学生对生活、对情感的体验,充实“自我”的绝好时机。如在上完《我的叔叔于勒》后,可让写小剧本:假如菲利普一家人旅游回来后,在家门口发现一个貌似于勒的人,此时,又会发生什么?通过这种让学生自写自导自演,能够让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该课的情感目标就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得以实现,内心的爱憎情感表达也就油然而生了。
三、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教育活动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情感的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热情鼓励、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发言,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探讨,对学生少批评,多激励,少灌输,多启发,尽可能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四、善于用优美的语言艺术向学生倾注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师如果使用准确、鲜明、生动、精练、通俗的语言,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去讲述,去描绘、分析、提示事物的本质,学生就会随着这些语言进入到千奇百变的大千世界。可以说,优美的语言艺术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力量源泉。课堂教学语言是沟通教师和学生情感的桥梁,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催化剂,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语言,通过课堂教学语言来灌注情感。
总之,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和加强学生的情感功能,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渗透,运用师生情感的互动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初中學生的语文素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