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圆媛
摘 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带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思想品德课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入音乐元素,就会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趣味横生,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思想品德课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音乐元素;思想品德;教学效果
中学思想品德课作为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在帮助和引导中学生形成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内容教条,组织形式单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等。这就使得思品课缺乏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学生往往“理解”未必“接受”,“懂得”未必“做到”,“知书”未必“达理”,从而失去应有的教育效果。为了增强中学思品课的实效性,有必要创新思品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情感的表达,是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同时,音乐本身富于创造形象,更能促进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引入音乐的元素,通过音乐这样一种直观形象的形式而非纯理性地说教,更能使学生的情感主动介入,在强烈的心灵震撼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接受思想品德课课程内容的深刻宗旨和丰富内涵。
一、融“声”于教,活跃课堂气氛
作为听觉艺术,音乐主要是通过声音、旋律、节奏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内容的。好的音乐或优美抒情,或婉转缠绵,意境悠远,或铿锵有力,朗朗上口,从而使听者的心灵被感动,情感被调动,情绪被感染。因此,在思想品德课课堂中,老师通过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消除他们对这门课的逆反心理,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接受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開一扇通向知识原野的窗子。”①所以,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引入音乐的元素,来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打开一小扇求知的窗子,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甚至对于一些优美高尚的歌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教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歌唱,去体会歌曲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这种方式可以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欣赏、感受、体现音乐的同时,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去。 如在讲授青少年要有坚强的意志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选择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音乐的激昂之美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不仅使人感受到贝多芬在不幸的遭遇中与命运作斗争的坚强毅力,而且使人进入到一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境界之中。
二、融“词”于教,促进知识理解
歌词通常通过描述某种事物,抒发某种特定的感情和情绪,或者表达人物的特定心理来传达特定的内容。它本身就具备丰富深刻极具教育启发性的内涵,它可以高度概括所学内容,有时甚至是对所学内容的一种升华和延伸。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难报三春晖》主要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是孝敬父母要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欣赏了杨坤和谭晶唱的 《天下父母心》。这首的歌词有这样一些句子,换一杯茶水, 铺一下床被,问一问饭菜 ,合不合口味。这和我们所学的孝敬父母的表现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更具体。由此可见,和教材内容相关的音乐可以通过歌词内容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课程要求的内容。再比如,在讲到文化的开放性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选择了《北京欢迎你》这首歌。它的歌词写道:“迎接另一个晨曦带来全新空气,气息改变情味不变,茶香飘满情谊。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相约好了在一起,我们欢迎你。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岁月绽放青春笑容,迎接这个日期。天大地大都是朋友,请不用客气。画意诗情带笑意,只为等待你”。这首歌是我们向全世界发出的请柬,真诚的、欢喜的、友善的自信的邀请每一个人来到古老又现代的中华大地。表现出作为一个大国公民所应具有的自信、宽容、友爱、无私、和谐、进取的胸怀。将中国文化的精华用通俗美妙的形式表现了出来,深刻鲜明地展示在全世界面前,而正是这样的方才能让世界真正的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三、融“情”于教,凝聚学生思维
勋伯格指出:“艺术价值所要求的可理解性并非仅仅为了理性上的满足,同时也是为了情感上的满足。然而,无论创作者要激发的情绪是什么,他的想法一定要表达出来。②
作为一种情感艺术,音乐通过抒发人们的情感,丰富人们的体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伦理学表明,一个人能否做出合乎道德的行为不仅取决于他的道德认知,还受制于他的道德情感。③任何道德教育如果不能引起受教育者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即便他在理智上认同了,也不会将这种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而音乐教育却可以为之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通过动之以情的方式,强化个体的道德认知,进而收到“导之以行”的教育效果。一首歌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深入挖掘出音乐作品中内在的情感教育因素,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从而使他们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差不多每个人都感受过母亲的温暖和爱抚,因此一提母亲,热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歌中将“祖国”与“妈妈”并列,把祖国比喻为母亲,使学生懂得他们成长是离不开祖国的哺育和关怀,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炽热感情,得到真善美的认识。
中学是道德品质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时期,需要我们精心培育和塑造,音乐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我们要重视音乐的作用,把音乐元素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和音乐的艺术形象,来提高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课程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和鸣著.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方法和艺术.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09.
[2]彼得·斯·汉森著.二十世纪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43.
[3]杨永兰. 浅析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J]. 艺术科技,2013,(0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