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王艳红+马强林+胡旭+刘利芳+汪光艳
【摘要】随着呈贡大学城的不断发展,上十万的出行需求量和极少的公交车供给量形成反差。地铁1号线的开通,有利改善了呈贡大学城公交承运压力过大的局面,现基本形成常规公交和地下交通相辅相成的局面。本文主要采用问卷和实地调查法收集呈贡大学城公共交通供求数据分析地铁开通前后的公共交通供求状况,基于分析结果为大学城公共交通发展和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呈贡大学城 公共交通 供求状况
呈贡大学城坐落于云南省吴家营、缪家营自然村地界内,距昆明市区约24公里。现有9所高校在此,在校生规模将近14万。2014年4月,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为各高校之间的人员流动带来了新的活力,公交供不应求的严峻形势得到改善,地铁和公交相辅相成为呈贡大学城与市中心的连接提供了桥梁,内部交通需求也逐渐得到满足,但伴随地铁开通而来的非法运营车辆聚集、公交班次信息不明确及公共交通辅助设施欠缺等问题影响着呈贡公共交通的发展和完善。
一、呈贡大学城公共交通现状
自大学城的建设逐渐完工后,云南各高校纷纷入驻。大学城内部人员出行主要采取“以步行为主,非机动车为辅”的方式,在校园公交运营方面,采用教师大巴、学生巴士及校园接驳车分工合作模式,为校内人员流动提供便利。大学城外部交通路线设计主要采用网络型道路拓扑模式,将各高校包围。公交集团起初在呈贡大学城开通了170、170专线、190、909去程和909回程公交路线,服务时间均为早上7:00到晚上7:00,运营时间短,线路少,班次少。随着在大学城人流量的增多,215、219、C85等路线出现,尽管公交集团相继对公交路线进行调整,但对内部出行改善力度较小。随着地铁一号线的开通,公交集团推出地铁接车、公交车进校园等一系列措施,内部出行需求才逐渐得到满足,但大学城以流动人口为主,区内周末及节假日出行需求较大,平峰时出行需求又较少,暑、寒假客流又急剧下降,再加上学生们出行随机特点,给区内运营配置带来极大困难。
二、呈贡大学城公共交通供给状况
(一)地铁开通前
地铁开通前,呈贡大学城仅有7条公交车路线(见表1)。公共交通方式单一,公交路线虽途经了交职、昆工、云大等七所高校,但路线相对分散,不具网络状。就单条公交路线来看,最多形成连接四所高校的单行路线,各校之间人员的交叉流通公交路线较少,长途运营使大学城内部人员流动路线缺失;从间隔时间来看,等待时间过长,班次较少,“难上车、难下车”现象不足为奇;公交运营时间短,晚上八点后便出现公交供给缺口。由路线途径地方可知,7条公交路线主要服务于呈贡区区内人们的出行,路线途径地點多、路线绕、费时长,大学城内部的出行需求仅作为次要的服务对象来给予满足。
(二)地铁开通后
由表2知,地铁开通后,新增了7条短途公交路线,属“Z”系列。目前共有11条公交路线服务于各大高校,新增的公交路线,填补了大学城内部人员流动运载方式缺口,出现地铁和公交并存局面。从运营时间来看,运营时间较之前增加,末班时间推后,据实地调查得知,新增路线晚班末班运营时间不固定,这些路线会随着学生的需求和节假日做轻微的调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内部交通供给有了质的提升。
(三)地铁供给情况
地铁开通后,为呈贡大学城内部人员流动提供了新方式,在大学城内部,地铁一号线分别设有联大街站、大学城站及大学城南站,开往大学城南站的首班为6:20,末班到22:00,开往北部汽车站的首班为7:33:30,末班为23:13:30,平均5分钟一趟。目前地铁4号线部分地段完工,设有昆明南站(昆明高铁站,距离云南师范大学1.1公里),从春融街站与1号线分离。实地调查知,地铁运营时间长,实时运营信息明确,速度快,班次多,这种双向运营模式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乘坐地铁成了师生们进出市区的首选。尽管地铁运输能力受站点设置、距离长短、换乘问题等因素的限制不如公交方便,但地铁的出现,分流乘客,缓解了公交运营压力,为大学城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多元选择。
三、呈贡大学城公共交通需求分析
目前大学城人流量将近40万,巨大的出行需求不可忽视。地铁开通之前,公交数量少、路线长,人们出行难;地铁开通后,公交与地铁相辅相成成为内部人员流动的主要方式,地铁成了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方式。
从图1可以看出,41.29%的学生选择周六离校,周五至周天成为离校高峰时段,将近50%的人选择周天返校。因此公共交通集团可在周五至周天适当增加班次,实现资源的优化。
从下图2可知,学生出行时间比较分散,主要集在中在早上9:00-11:00、中午13:00-15:00和下午15:00-19:00这三个时段。故公交公司可据此对车次进行调节,在上述时段增加班次。
四、调查问卷分析
为了更具体的了解呈贡大学城公共交通供求状况,故问卷设计涵盖了出行方式变化及偏好、日常出行方式、日常出行量、公共交通满意度、公共交通存在问题及公共交通改进措施六个方面,共发问卷400份,有效率99.25%。
通过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选择公共交通方式主要考虑的是出行所花费的时间、乘坐舒适度及便利度,故“地铁为主,公交为辅”成了主要的出行模式。在地铁开通后,高达62.75%的学生觉得黑车数量明显增多,民大的选择却与之背离,78.75%的民大问卷填写者认为黑车数量比地铁开通前减少,原因在于民大校门与雨花公交枢纽站仅有一墙之隔,且距离大学城站300米,加上校园接驳车的出现,黑车数量便出现减少的趋势。通过实地调查,民大各校门口没有太多黑车聚集,但大量摩的聚集在地铁站出口和其他学校门口,出站口和校门口人多、车多,秩序混乱,存在安全隐患。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不清楚公交班次间隔信息。由图4可知,仅有9%认为公交公司已经给出了相应的信息,反映出公交公司的运营信息公开化程度低。从实地考察情况来看,我们知晓公交运营信息的途径单一,公交站牌公示的信息不具体,没有明确的班次间隔信息,存在运营信息黑箱。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公共交通服务的评价保持中立,总体来看,人们对地铁的满意度高于公交。调查人中50%对公交的线路设计满意度高于地铁;人们普遍对地铁车次间隔时间安排和车辆安全状况感到满意,但对公交班次间隔安排和安全满意度低。
综上所述,地铁开通后,呈贡大学城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导致的供需不平衡,并以如下问题表现出来:
一是公交车班次设计不合理。流动班次对人们的出行需求的满足程度低,出行需求和班次设计之间存在缺口,公共交通供给与人员流动时段的匹配程度低,存在资源的浪费。二是存在安全隐患。首先是黑车数量总体增多,由于各高校与地铁站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校园接驳车变得十分重要,但其有运营时间及班次限制,再加上监管漏洞,黑车纷纷聚集在各大高校门口和地铁站出口,黑车没有运营执照,扰乱市场秩序,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其次是公共交通配置设施不完善,一部分学校的门口及地铁出口没有设置公交车站亭,大量人员散乱站在路边等公交,加上路边的黑车及来往的车辆较多,场面比较混乱。最后是一些公交站亭比较破旧,急需整修和新建。三是常规公交运营信息公开程度低,且渠道单一。与地铁的运营相比,公交缺乏动态信息公示模式,加之公交公司采用流动班次制,没有较为具体的班次次数及间隔信息时间,乘坐公交的需求者,处于信息劣势状态,信息不对称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五、呈贡大学城公共交通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根据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法:
第一,优化公交通资源配置。首先根据出行时段规律增减公交班次,虽然人们出行带有随机性,但通过调查发现存在集中出行时段。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周五、周六及周天离校和返校,日常出行集中在早上9点至中午1点这一时段,公交集团可根据该规律调整班次。其次试行校园接驳车在各高校之间的流通做法,校园接驳车采用灵活分配制和各高校合作制,学生可通过手机APP约车,校园接驳车可规定相应的发车人数最低区间。最后加大對公交的投资,引进多元公共交通方式,倡导鼓励创新、环保理念,如采用环保电动型的类似景区的微型车,可选点试行单车自助骑行运营方式,逐渐推行微公交方式等对策。
第二,消除安全隐患。首先增加监管力量,加大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可采取运营次数累积递增性罚款,健全群众举报机制,加强对呈贡大学城黑车聚集地方的整治和监管力度,不定期进行监管巡查,对非法运营车辆予以惩罚或取缔,为安全和良好治安护航。最后完善公交配置设施提高对呈贡大学城的公交站点进行实地检查力度,根据现实需要,确定新建和整改的公交站亭方案,加大对公交站亭建设和整改的资金投入,规范出行人员的等待秩序,减少安全隐患。
第三,提高公交运营信息公开度。首先可以设计大学城公共交通手机APP,提供公交运营实时信息,通过手机APP提供和公布公交运营实时信息,提供手机约车功能。公交集团可根据浏览状况和约车情况,调整班次和运营时间。出行者也可知具体公交路线运营状况,从而调整出行时间,促使博弈达到最优状态。另外课本提供动态公交运营实时信息动态展示板。借鉴地铁运营方法,设计动态公交实时运营信息展示板,将相关公交信息予以公示,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和寻找相关信息的机会成本,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熊晓冬,罗广寨,张润朋.基于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广州大学城交通规划[J].城市规划学刊,2005,04:88-92.
[2]胡建新,于凯.郊区大学公共交通问题研究——以吉林建筑大学为例[J].民营科技,2015,09:238.
[3]尹应梅.广州大学城公共交通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09,01:117-120.
[4]王莎莎,张玮.蚌埠市大学城公共交通满意度调查分析[J].周刊(理论研究),2013,08:104-106.
[5]陈海萍,杨雅厦.福州大学城主题文化城镇下的“公交”——大学城公共交通问题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3,09:12-14.
[6]杨雅厦.福州大学城公共交通发展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14,02:135-140.
[7]田婷.杭州地铁1号线开通后下沙大学城公共交通体系的空间优化[J].企业导报,2014,03:108+110.
作者简介:杨丹,马强林,胡旭,刘利芳,汪光艳为云南师范大学13级金融系学生;王艳红为本文通信作者,云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老师,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