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溢出效应与企业环境失责行为治理

2017-07-31 01:11蒋祎鸣
时代金融 2017年18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

【摘要】本文以云南先锋化工污染事件为例,从纵向视角出发,研究声誉溢出效应对企业环境失责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声誉溢出效应使与排污企业纵向相关的其他责任主体,如县级行政部门和省市级行政部门的声誉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这些主体会采取相应措施修补声誉,并将声誉受损成本转移给排污企业,最终导致成本突破其能承受的界限,随之采取行动进行纠错。

【关键词】声誉溢出效应 云南先锋化工事件 环境治理

制度和声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都可以提高交易双方的信任度。正式制度即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往往成本较高且且带有滞后性,此时,声誉机制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甚至替代作用,在社会发展中可以长期稳定的发生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及重视。声誉溢出效应是指当某个主体的声誉受损后,不仅会对主体自身的声誉造成影响,也会对与主体相关的其他主体的声誉造成影响。它由于其隐蔽性和不易发现性,常常被人忽略。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发展的历程更加透明化,更多的“隐形关系”被挖掘。当企业声誉受损时,信息的广泛性和快速传播性使得任何与企业相关的利益方的行为都被无形放大,被利益相关方更为严格地审视,其任何一个微小的行为都有可能会让公众改变对其的印象,进而对其运营产生影响。新的形势下,声誉的溢出效应显得尤为重要,应从两个方面把握和利用声誉的溢出效应,一方面良好的声誉要通过溢出效应进行宣传;另一方面,不良的声誉要从溢出效应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减少恶劣影响的扩散。

一、基于声誉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

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发展的,每个主体都不可能独立存在。当使得主体企业声誉受损的事件爆发后,主体立即产生声誉受损成本。与此同时,事件造成的影响会迅速蔓延到其他相关方,如县级政府和省市级政府等,当其他主体感知到这种声誉受损威胁时,会将其治理声誉受损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当成本大于收益时,主体往往采取不理睬的态度或做出一些不痛不痒的行为;当成本小于收益时,主体会采取行动修护其受损的声誉,并进而将声誉受损成本转移给直接责任主体,当主体的声誉受损成本达到其能承受的上限后,主体将做出改正行为,进行纠错。

二、案例概况

(一)云南先锋化工有限公司基本资料

云南先锋化工有限公司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金所工业园区,成立于2009年9月24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2.5亿元。公司以先锋褐煤洁净化化利用试验示范工程为依托,建设大型褐煤清洁煤气化装置、液化天然气装置、煤焦油加工及合成油装置等。先锋化工主要以寻甸县先锋褐煤为原料,开发褐煤洁净化利用试验示范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其宣称的“一步法甲醇转化汽油工业技术”是云南煤化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专利技术,云南省对其“寄予厚望”,被列为省级重点项目。

它是由云南解化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工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公司,是云南省20个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之一,是云南省支柱产业,也是云南省寻甸县招商引资项目,为地方财政和区域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2015年,寻甸县公布的1~5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中,全县2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家停产、14家负增长、12家正增长。先锋化工在试生产期间就属于正增长之列,产值增加值同比增长38.8%。

(二)云南先锋化工案例介绍

企业生产排出的废水废气严重污染了周遭的环境,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工业废水严重污染了附近的水质,河水浑浊,漂浮着大量白色的泡沫。然而,这些河水经简单加工后就会被附近的居民使用,如此氨氮含量比正常值高出14倍的水,难以想象被居民食用后会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工厂生产排放出的废气也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呛鼻的味道让部分居民时常感到恶心,头晕甚至呼吸困难,附近学校的学生为防毒气要戴口罩上课。源源不断被排放出来的浓烟里有大量黑色粉尘,这些粉尘落到农作物上就会形成不明黑斑,既不敢贩卖,也不敢食用。

2015年1月20日和3月4日,昆明市环保局两次发文,不同意先锋化工延期试生产。2015年3月31日,昆明市环保局就先锋化工存在的环境问题对其负责人进行行政约谈。同年4月9日,昆明市环保局会同寻甸县环保局执法人员对该公司进行了督察,并现场提出3点检查要求。2016年12月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对云南先锋化工有限公司污染情况进行了名为《污染“先锋”,毒害彩云之南》的报道。报道的第二天也即12月5日,云南省环保厅便组织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进驻先锋公司,就企业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约谈了企业负责人,并下达了《责令停产整治决定书》。2017年1月17日,寻甸县检察院依法对先锋化工副总经理彭某某,石某某进行逮捕,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继续侦查,云南先锋化工责令停业整顿。

三、声誉溢出效应下的案例分析

(一)先锋化工污染事件中的声誉溢出效应

先鋒化工污染事件中,最终声誉主体为先锋化工,涉及到的其他相关主体包括县级行政部门和省市级行政部门为过程声誉主体,三者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声誉共同体。污染事件曝光后,通过声誉的溢出效应,导致县级行政部门和省市级环保部门的声誉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这些相关责任主体声誉受损成本进行加成之后,造成事件对先锋化工的声誉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各相关方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声誉,最终先锋化工改变态度,进行纠错。

(二)各声誉主体的声誉受损成本分析

1.地方政府的声誉受损成本分析。首先,寻甸县政府对先锋化工的“特殊”对待对其声誉产生了无法忽视的影响。媒体报道层出不穷,对其背景以及发展历程不断进行深挖。一系列的报道指明,寻甸县政府经常对先锋化工进行“特殊”照顾:企业最初选址的时候,作为煤化工项目却被引进附近五公里范围内有大量的村落和居住区的寻甸县金所工业园。2015年6月29日,在接受处罚的不到一个月,企业作为代表参加寻甸县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安全交流。2016年6月26日,寻甸县政府同意云南先锋化工有限公司、南磷集团寻甸磷电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借款8050万元。种种区别对待的行为都会使公众对县政府的印象减分。其次,污染事件的曝光必定会使上级部门对县政府做出一些惩罚性的措施,政府部门官员的声誉会受到影响。官员开始为自己的仕途考虑,担心会因此影响自己的晋升,势必会采取行动去修补公众心目中受损的声誉。

2.省市级行政部门的声誉受损成本分析。污染事件曝光后,省市级政府的声誉受损的成本也在以以不可忽视的姿态进行增加。其一,政府有关部门官员的政绩将会受到影响。在我国官员晋升制这一特殊的制度背景下,许多官员都渴望用自己优异的政绩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得到上级的重视,得到进一步的晋升。其二,省市级行政部门其他地区的发展会遭到影响。中央将环保调查情况向省市级行政部门反应后,如若省市级行政部门没有履行好应尽的职责,没有做出应有的处罚或监管不力,中央势必会减少其他方面的投资以及扶持作为惩戒,整个云南省的发展都将会受到阻碍。因局部失整体永远都是不明智的选择。

3.云南先锋化工有限公司的声誉受损成本分析。云南先锋化工是整个事件的核心,是最终声誉受损主体,声誉的受损是最直接的。首先,报道导致更多公众知道内情,增加了声誉受损的成本。先锋化工违规生产,严重污染了环境,给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国家赋予公民合法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公众不会允许这样的只顾经济,不顾环境的企业违规生产,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抵制。其次,政府对企业惩惩治进一步加大了声誉受损的成本。国家关于环保的法律法规逐渐完善,监管的投入与力度也在逐渐增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先锋化工还一直藐视政策,违规生产,显然是在“玩火”,轻则政府会减少对企业的扶持,对其进行强有力的惩罚,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重则企业被停产,工厂被关闭。再者,企业的高管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企业受到惩罚可能会关闭,但高管却要在经理人市场继续生存,污染事件的持续发酵将会使高管的能力备受质疑,高管的职业声誉会因此受到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云南先锋化工有限公司污染事件为例,介绍了声誉的溢出效应在纵向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丰富了声誉理论,为以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分析发现,虽然先锋化工声誉受损后没有立即采取措施维护声誉,但通过声誉的溢出效应,县级行政部门和省市级行政部门将自己的声誉受损成本进行转移,使得先锋化工的声誉受损成本提高,最终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实践上,本文为如何应用声誉溢出效应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一些思路。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声誉机制显得尤其重要。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一方面要完善舆论监督机制,要重视群众的呼声,切实解决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另一方面要完善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治力度,处理好發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霞.孟祥洁.传染效应还是竞争效应——食品制造业声誉危机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16(3).

[2]熊艳.媒体“轰动效应”传导机制、经济后果与声誉惩戒——基于“霸王事件”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1(10).

[3]李焰,王琳.媒体监督、声誉共同体与投资者保护[J].管理世界,2013(11).

作者简介:蒋祎鸣(1994-),女,汉族,河南许昌人,管理学硕士,就读于河南大学商学院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公司财务理论。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
城市水环境治理应树立“精装修思维”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农村环境治理瓶颈如何破?
二十国集团和全球环境治理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河北将对1881个露天矿山开展环境治理
我国农村的环境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