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生活 放飞快乐
——以美术活动为例谈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

2017-07-31 23:59凌云
好家长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美术幼儿园

文 凌云

亲近生活 放飞快乐
——以美术活动为例谈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

文 凌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的身心发展。”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理念。美术活动的生活化以其趣味性、操作性、艺术性使幼儿更加喜爱和接受。

一、感知生活——挖掘生活化的美术创作内容

丰富的经验是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性表现的前提,它需要教师具有课程生活化的意识,密切关注儿童周围的生活及其活动,发现儿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及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开展活动。

(一)走向自然

我们将幼儿带到附近的公园、春天的田野,带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南通大生码头、蓝印花布馆,带到具有现代城市气息的北翼新城、江海大道等,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鼓励启发幼儿对感知的物象进行添画、联想、创造,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爱家乡的情感。例如,在“我周围的环境”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带孩子参观了幼儿园附近的仿古建筑,这是一排为了保留历史建筑风貌而仿造的白墙黑瓦的平房。虽然和幼儿的生活住房有差异,但幼儿对这种黑白色尖顶的建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讲解和讨论,孩子们知道了这种房子的结构和每个部位的形状、名称。他们回来后,一幅幅关于房子的黑白画跃然纸上。

(二)环境创设

丰富的环境能激发幼儿强烈的创作欲望,我们巧妙构思活动室的墙面和区域设置,让环境成为幼儿创造表现的天地,如走廊、天花板有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墙饰和挂饰,展示区有幼儿和老师做的纸工、泥工、自制玩具,欣赏角有剪纸、陶艺、刺绣、年画等民间工艺品……这些都是幼儿闲暇时讨论的话题,孩子们在观察、欣赏、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

(三)兴趣生成

在幼儿园,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总能演绎各种小插曲,而孩子驿动的心也总是伴随着新生事物的出现与消失而波动。记得有一次,班里一个孩子将一把很小的插在蛋糕上的小伞带给我看,这把小红伞非常精巧、可爱,孩子们立刻围上来争着观赏。面对这样的场面,我及时抓住了孩子们这个兴趣点:“这把伞可以用来挡雨吗?那它可以用来干什么?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伞?”大家七嘴八舌:丝绸伞、小兔伞、透明伞、油纸伞、沙滩伞……他们说一个,我便在网络上搜一个,带他们观赏一个。第二天,孩子们面前摆满了彩纸、吸管等材料,一场欣赏伞、装饰伞面、制作小伞的活动进行得别开生面。

二、回归生活——寻找本土化的美术表现素材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对于美术活动来说,丰富多样,富有情趣的生活化材料更容易使幼儿把提供的材料与自己的经验相联系,触发他们的灵感。教师必须最大程度地发挥收集材料的能力,寻找生活化的活动资源,将“美术”与“材料本土化”巧妙结合。第一,本土的天然材料,如芦苇、麦秸、玉米棒、树叶、种子、木屑等等。第二,生活废旧材料,如酒坛、草帽、包装袋、纸盘、毛线等等。每个孩子对这些多样性的生活材料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需要的时候便去利用,去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如在进行“春如线”活动时,我们用牙刷刷、吸管吹、塑料瓶挤、手指点等形式变化出不同的春的线条和圆点。幼儿对这种新奇的方式很感兴趣,在愉快的操作中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

“教育是生活”的倡导者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知识的真正来源,是儿童学习的活教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这些都说明教育应该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和周围环境,让儿童的生活成为课程源泉。美术课程与生活的有效融合,可以让幼儿尽情地体验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材料和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世界,在“活学”“乐学”中,观察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课程生活化;美术活动;感知;回归;体验;融入

三、体验生活——支持自主化的美术创造方式

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具有开放性、低结构的特点,更加注重幼儿的学习兴趣、轻松自由的环境和幼儿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与幼儿之间有一种和谐的师幼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平等对话”,也是一种“支持与分享”。

(一)互动式支持

美术活动是极具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要在情感自由、探索自由、活动自由的条件下实现。教师适时、适当的信息反馈和赞赏,可以鼓励孩子进一步探索、思考。如在《花瓶设计》中,正正小朋友设计了一个上圆下方的造型,还给花瓶做了装饰,并在花瓶的功能上进行拓展,把花瓶和鱼缸联系起来加以设计,上面是花,下面养鱼,其想象力令人叹服。老师向全班孩子对他这幅画进行了点评,并对他的作品提出了建议:要是在花瓶上多设计一点出气孔就更好了,这样小鱼才不会缺少空气,同时激励大家开动脑筋,大胆尝试,画出更有特点的画。孩子们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这个说:“老师,我要画一个多用花瓶。”那个说:“老师,我要画一个比他更漂亮的。”孩子们还一边画,一边叫老师来看,神情得意自信,这是幼儿在绘画中积极情感的外露。这也正是老师用自己的童心唤醒了幼儿灵魂深处的艺术源泉。

(二)技能式帮助

课程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生活。教师应将必需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的形成作为必要的任务和目标。美术技能是美术活动的必要手段,如观察的方法、工具的使用、材料的整理、集体创作中的交往等等,教师要在重视幼儿审美体验和创造力培养目标的同时,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给技能、技巧以适当的位置,适时、适当地给予引导。如利用午睡起床的等待时间和下午游戏时间,给幼儿提供白纸、彩色纸,让幼儿自由地画、折、撕,让幼儿自己去摆弄,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四、融入生活——拓展游戏化的美术创作空间

课程的生活化应充分考虑幼儿个体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体现个体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在活动内容的组织上要注重综合性、趣味性等特点,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一)区域活动

儿童特有的生活方式就是指自主游戏活动。我们把美术活动延伸扩展到各区角活动之中,我们将美工区分为:绘画角、手工坊、自制区等多个区域。在绘画区,我们组织尝试吹画、纸版画、线描画、组画等活动,让孩子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其想象力;在手工坊,我们提供纸类、彩泥,以及树叶、麦秆、木屑等自然物,通过剪、捏、粘等方式创作他们喜欢的造型;自制区则投放盒子、管子等废旧物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拼插、装饰,发挥他们的奇思妙想。因此,美工区成了孩子自由创作与交流的空间。

(二)亲子制作

我们还把美术活动向家庭延伸,引导幼儿与父母自主选择各种生活物品,进行各具特色的亲子创意制作活动,如元宵灯展、汽车博览会等,有了丰富的材料为基础,走廊、树下、主题墙都成了幼儿的特色制作场地。我们会利用开放半日活动的机会,进行主题性的亲子制作,如中班开展的制作“水果娃娃”的亲子活动:用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梨子、黄澄澄的柚子等水果和辅助材料,通过家长和孩子们巧妙地构思、精心地创作,变成了各种各样可爱、漂亮的“娃娃”,每件作品都别具匠心,幼儿在陈列区久久不愿离去。家长的参与让孩子感到创造是一种享受,合作是一种幸福,而家长的特长及聪明才智对老师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教育资源。

总之,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的发展而存在的,教师要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真正做到美术活动的生活化、本土化、自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感受、体验、创作中快乐、自信地成长。

(江苏省南通市大生幼儿园)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猜你喜欢
生活化美术幼儿园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我爱幼儿园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欢乐的幼儿园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