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年浙江省大黄鱼养殖病害测报及防治建议

2017-07-31 15:51曹飞飞朱凝瑜郑晓叶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大黄鱼测报苗种

曹飞飞,朱凝瑜,郑晓叶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杭州 310012)

2014—2016年浙江省大黄鱼养殖病害测报及防治建议

曹飞飞,朱凝瑜,郑晓叶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杭州 310012)

根据2014—2016年来浙江省大黄鱼养殖病害测报数据及耐药性普查结果,对浙江省大黄鱼养殖病害的发病情况、病害种类、耐药情况等进行了整理分析,探讨了发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大黄鱼; 病害测报; 耐药性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在东南沿海各省、市已经形成规模化养殖产业,是浙江省水产养殖主导产业之一[1]。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加以及异常气候的影响,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其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2]。药物仍是防治病害的主要手段,但药物的滥用导致了病原菌的耐药性增加、养殖生物的抗病力下降。了解掌握大黄鱼的病因及其防治方法,对大黄鱼养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笔者对近3年来浙江省大黄鱼养殖病害监测情况及其致病菌耐药性做了详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大黄鱼养殖病害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时间与区域

2014—2016年对温州、台州、舟山、宁波4个市的9个县(市、区)的20多家大黄鱼养殖场进行全年监测,监测水体345 640~391 952 m3,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

表1 大黄鱼病害监测点的情况

1.2 病害监测方法

在上述区域的养殖场建立监测点,每月定期监测大黄鱼病害发生情况,由特定测报员收集病害数据,采用现场诊断和实验室水平诊断结合技术对病害原因、发病程度、养殖环境等要素进行记录、分析,且通过“浙江省病害测报”信息系统上报。

1.3 致病菌分离

对于来自宁波市2家大黄鱼养殖场的样品,采用无菌方法从大黄鱼病害样品的肝、脾、肾、脑等部位取样,画线接种于BHI和TCBS培养基,于28 ℃恒温培养24 h,取优势单菌落经分离纯化后进行细菌学鉴定。

1.4 耐药性分析

选择盐酸土霉素、盐酸诺氟沙星、氟苯尼考、甲砜霉素、红霉素、多西环素、氨苄西林钠、诺氟沙星、硫酸新霉素9种药物,测定药物对分离病原菌的MIC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总体情况

2014—2016年浙江省测报点共监测到16种病害,包括病毒性病害2种,细菌性病害5种,真菌性病害1种,寄生虫病害3种,非生物源性病害5种以及3宗病因不明病例(表2)。

从表3~4看出, 2014—2016年测报点大黄鱼病害经济损失共计1 619.84 万元,年平均发病率由2014年的15.14%,增加到2016年的27.56%。浙江省养殖的大黄鱼的发病程度呈逐年递增趋势,基本每月都有不同程度病害发生,且病害高发集中在5—10月,其中又以7—9月病害造成的经济损2014年2宗病因不明案例,2016年1宗病因不明案例。

表2 2014—2016年浙江省大黄鱼养殖病害监测的情况

表3 2014—2016年浙江省养殖大黄鱼的月发病率 %

失最大。由于每年7—9月高温季节,且是台风爆发季节,大黄鱼容易受到环境应激和病虫害侵袭,往往出现鱼体大规模死亡,暴发疫病。

从大黄鱼病害统计分析表中得出(表5),病害测报面上病原种类以生物源性病害为主,其中内脏白点病、白鳃病、虹彩病毒病、刺激隐核虫病等病害对大黄鱼危害较大,非生物源性病害以擦伤、台风影响为主。

表4 2014—2016年浙江省养殖大黄鱼的 月病害经济损 万元

细菌性病害。自2002年以来,大黄鱼的内脏白点病在我国东南沿海暴发后,浙江省3年来共监测到7次,该病能够在大黄鱼内脏器官如肝、脾、肾中形成白色结节,其致死率极高。2014—2016年内脏白点病累计发病率19.36%,发病面积65 380 m3,造成损失共计39.71万元。在浙江省疫病调查结果中,近年来,内脏白点病危害显著加重,2015年监测点外养殖的大黄鱼于5月暴发该病,发病鱼体规格基本无选择性,造成严重损失。并且患内脏白点病的大黄鱼外观症状不明显,给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诊断和防治增加了难度。

病毒性病害。浙江省主要监测到白鳃病和虹彩病毒病。白鳃病是浙江省较为高发病毒性病害,虽病害程度不大,但是白鳃病作为典型的输入性疾病,存在危险隐患,2016年东极岛某养殖公司从外省购入的成鱼发生白鳃病。虹彩病毒病流行范围较广,且造成较严重的死亡。该病于2015年首次在浙江省监测到,采集濒临死亡鱼体样本中,该病毒感染率高达100%,另外2016年9月份在普陀区六横、登步、大陈岛三个监测点采集到规格10 cm左右的大黄鱼各15尾,均检测到虹彩病毒,该病毒携带较高且呈隐性感染,需引起重视。

寄生虫病害。大黄鱼的寄生虫病害以刺激隐核虫病为主,该病流行时间为5—12月,总计造成79.64万元损失,2014年8—9月,刺激隐核虫病暴发,死亡率较高。另外,浙江省疫病调查结果中,2015年的7月和2016年的5月各两个监测点暴发该病,造成巨大损失。

非生物源性疾病。由于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在养殖过程中的分苗、换网、海浪冲击、鱼体运输等都要进行推网操作,每月由擦伤继发引起的细菌性溃疡病害、水霉病等较多,发病面广且病害持续时间长。3年来擦伤共监测到17次,累计发病率229.03%,损失共计140.20万元。另外,每年7—10月浙江省大黄鱼养殖也面临台风过后的继发性病害,遭受一定损失。

2.2 病原菌分离情况

2016年4—11月,从浙江省宁波市2家大黄鱼养殖场饲养的大黄鱼的肝、脾、肾、脑等部位,分离到10株致病菌,其中杀香鱼假单胞菌4株、美人鱼发光杆菌3株、蜡样芽孢杆菌2株、哈维氏弧菌1株。

2.3 耐药性普查结果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所检测的10株细菌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也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是对所有细菌都有抑制作用的。4株杀香鱼假单胞菌对药物感受性基本一致,分别是盐酸土霉素25 mg·L-1、盐酸诺氟沙星0.20 mg·L-1、多西环素0.39 mg·L-1、硫酸新霉素0.05 mg·L-1、诺氟沙星0.78 mg·L-1。2株蜡样芽孢杆菌对硫酸新霉素、甲砜霉素和吡哌酸具有较强耐药性,MIC值均≥50 mg·L-1,对盐酸诺氟沙星相对敏感,MIC值为≥0.39 mg·L-1。哈维氏弧菌的MIC值范围在3.13~25 mg·L-1。根据MIC值结果来看,多西环素和盐酸诺氟沙星等药物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分离细菌的药物耐受性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但是,宁波市象山县三门湾分离的美人鱼发光杆菌与象山县黄避岙分离的美人鱼发光杆菌耐药特征差异显著,三门湾分离菌株对多西环素和盐酸诺氟沙星的MIC值分别为≥25 mg·L-1和≥100 mg·L-1,而黄避岙分离菌株对两种药物的MIC值为≥0.39 mg·L-1。这种差异可能跟两地用药习惯不同有关。

3 大黄鱼发病原因

3.1 苗种质量难以保证

虽浙江省早已开展大黄鱼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但是苗种产量无法满足浙江省需求,一些水产苗种仍需要从外省引进;再者浙江省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虽然已经起步,但是未全面铺开,多数大黄鱼水产苗种携带病害风险。白鳃病作为典型的输入性疾病,浙江省东极岛某监测点从外省购入的成鱼发生白鳃病;象山、普陀等地区每年均检测到虹彩病毒;内脏白点病存在潜伏感染,发病鱼规格基本无选择性。苗种可以随意流动,导致一些带病苗种被用于养殖生产,使得水生动物疫病的传播速度加快,疫情更复杂,危害程度和防控难度加大。

3.2 气候异常影响大

抛开大黄鱼养殖病害的危害,近年来气候异常也给浙江省大黄鱼养殖造成了巨大损失。2014年虽未出现持续极端高温、冰雪寒流等恶劣天气,但是早期的低温多雨和8月的多雨寡照低温等反常天气,使得大黄鱼病害暴发刺激隐核虫病;2015年受台风、暴雨、强对流、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其中7月的强台风“灿鸿”直面袭击影响浙江省,损失严重。2016年年初遭受强寒流气候,年底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冷空气活动弱,气温偏高,因此有利于有害致病菌的滋生繁殖,水产养殖病害数量大于去年同期,大黄鱼养殖环境面临险峻。

3.3 养殖模式单一

目前浙江省海水网箱已经超过十万只,但大部分为近海传统网箱,养殖模式单一。网箱的网衣极易受到水流、波浪的影响而产生变形,造成养殖有效水体大大减小,养殖鱼类容易受到网衣的刮擦伤害而导致鱼体发病。虽近几年浙江省重点开展了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和技术的示范推广,但仍有部分养殖户还是盲目追求高密度、高产出,忽视养殖负荷,导致养殖环境压力大,病害增多。新近发展的深水网箱因难敌强台风的正面袭击,也不适合在近岸浅水区放置。因此,大黄鱼养殖业受到一定限制。

3.4 病害防治技术难以突破药物防治乱象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所处的发展阶段,药物防治仍然是控制水生动物疾病的主要手段。一方面由于病害的研究还未深入透彻,病害发生时,常常束手无策,且不少养殖户缺乏安全用药意识,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另一方面由于抗菌药物的乱用、滥用造成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不少水产致病菌株的耐药程度还在不断提高,甚至出现了多重耐药现象,这样又给水生动物养殖病害防治造成新的问题和麻烦。如此恶性循环,严重阻碍水生动物养殖产业的发展和推广。

4 大黄鱼养殖病害防控建议

4.1 推广水产品苗种检疫工作,选择优质健康苗种

2010—2012年,繁育的东海1号大黄鱼以生长速度和耐低温为选育指标,经过十余年、连续5代选育于2013年获得的水产新品种,中试规模累计达70 000 m3水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3]。浙江省大黄鱼养殖品种的种质退化严重,使得其抗病能力显著降低,因此大黄鱼东海1号苗种适宜在浙江省推广养殖。另外,还需不断提高浙江省水产品苗种检疫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并争取全面铺开该项工作,从源头上避免劣质、带病的苗种给养殖带来病害风险。

4.2 科学指导用药

目前渔场所用的渔药如氟苯尼考、土霉素等均为粉剂或液剂,给药时主要采用拌入饲料或将药物涂抹在饲料表面,会有50%~80% 的药物散入水中而未被鱼类吸收,用药计量不准、过量使用等问题,不仅降低了药效,还污染了养殖水环境[4-7]。而陈浩娇等[8]所研究制备的氟苯尼考药丸及给药方式,可定量给药并避免散失,可避免或降低因用药过量而引起的养殖水环境的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还将继续并持续地开展浙江省规范用药下乡指导活动和耐药性普查工作,不断提高渔民用药安全意识,指导渔民科学用药,禁止使用违禁药物,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4.3 加强基础研究,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托

大黄鱼病害感染潜伏期病症难以表现,加之大黄鱼病害快速诊断技术也不完全成熟,防治技术也未有新的突破,病害一旦爆发,缺乏有效药物治疗,往往难以控制,造成巨大危害和损失。因此,需要不断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从基因组、蛋白组学的角度去发掘杀致病菌的致病因子、推动核酸疫苗研制,为建立综合防控技术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4.4 推广新型养殖模式

利用现代科技装备技术,探索和发展一种新的仿生态、健康友好型近海鱼类养殖模式势在必行。庄定根等[9]2014年尝试了浅海围网养殖模式,通过比较发现该模式下养殖的大黄鱼在体色和感官上接近于野生大黄鱼,优于传统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另外,近年来兴起的跑道式养殖,利用长条形或跑道式的水槽(渠),采用固体废物去除、生物处理、杀菌增氧设备等,进行养殖用水的循环处理,实现养殖的稳产高产。该模式在南美白对虾、鲈鱼、鲟鱼等品种养殖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黄鱼的浅海围网养殖技术亦可借鉴该养殖模式。另外,目前,我国大黄鱼配合饲料的利用率不到20%,从资源的利用方面、从病虫害导致的风险方面以及从食用水产品的安全角度考虑,使用配合饲料是必然趋势。2013 年,舟山水产研究所的一个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大黄鱼的项目中,全程使用全熟化料喂养,鱼体色金黄,背部肌肉呈蒜瓣状,非常接近野生大黄鱼[10]。因此,新型养殖模式是促进推广大黄鱼养殖产业的重要途径。

[1] 苏永全.大黄鱼养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2] 刘家富. 大黄鱼养殖与生物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3] 苗亮,李明云,陈炯,等. 快长、耐低温大黄鱼新品种东海1号的选育[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4,22(10):1314-1320.

[4] 杨先乐,郑宗林.我国渔药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7,16(4):374-380.

[5] 王民权,房文红,杨先乐. 我国渔药面临的困惑、对策及展望[J].科学养鱼,2006,2(1):1-2.

[6] YANONG R P E,CURTIS E W,SIMMONS R,et al.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florfenicol in koi carp and threespot gouramiTrichogastertrichopterusafter oral and intramuscular treatment[J].Journal of Aquatic Animal Health,2005,17(2):129-137.

[7] SUN Y X, ZHAO H Y, SHAN Q, et al.Tissue distribution and elimination of florfenicol in crucian carp(Carasiusauratuscuvieri) after a single dose intramuscular or oral administration[J]. Aquaculture, 2010, 309(1/4):82-85.

[8] 陈浩娇,郑燕华,竺亚斌,等. 新型氟苯尼考药丸的制备及其在大黄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J].农药学学报,2014,16(3):354-361.

[9] 庄定根.南麂岛大黄鱼产业化养殖品质改良技术开发:大黄鱼健康养殖技术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4.

[10] 李颖聪. 饲料及养殖新模式可助养殖大黄鱼接近仿野生[J]. 海洋与渔业·水产前沿, 2016(11):14.

(责任编辑:卢福庄)

2017-03-20

曹飞飞(1987一),女,浙江德清人,助理工程师,硕士,从事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研究工作,E-mail:284721815@qq.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643

S941

A

0528-9017(2017)06-1043-05

文献著录格式:曹飞飞,朱凝瑜,郑晓叶. 2014—2016年浙江省大黄鱼养殖病害测报及防治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6):1043-1047.

猜你喜欢
大黄鱼测报苗种
我国大黄鱼产业的集聚水平研究
大黄鱼的前世今生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宁德大黄鱼产业升级之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的公示
孝义市草地贪夜蛾高空测报灯投入使用
草鱼价格上涨,饲料、苗种、养殖、流通接下来会如何变化?草鱼要雄起了吗?
28元/斤的辉煌不再!如今大黄鱼深陷价格“泥沼”,休渔期或初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