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免疫情况的调查分析

2017-07-31 20:44:59夏晓辉
浙江畜牧兽医 2017年4期
关键词:温州市兽药猪场

赵 妍,吴 波,夏晓辉,姜 斌

(1.温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温州 325000; 2.永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调查研究

温州市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免疫情况的调查分析

赵 妍1,吴 波1,夏晓辉2,姜 斌1

(1.温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温州 325000; 2.永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随着传统养猪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的发展,生猪的生产性能得到很大提高。但是,近年来由于猪病呈现多发、混合、隐性感染等特点,其疫病流行情况越来越复杂,病原传播隐患加大。

为优化规模猪场免疫程序,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数据,对温州市75家规模化养猪场使用的疫苗种类、疫苗来源、免疫效果、疫病流行情况、免疫程序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为促进温州市生猪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问卷设计与方法

1.1 问卷设计 按问卷调查表设计原则,从调查对象所属地区、使用疫苗种类、疫苗来源、免疫效果、免疫程序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资料收集[1]。

1.2 调查方法 自2016年开始,调查人员通过到猪场进行实地调查得到有效问卷20份,通过各县(市、区)畜牧兽医局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协助调查得到有效问卷55份,共完成问卷调查资料75份。

1.3 数据处理 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调查表数据,录入电脑后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涉及规模猪场75家,分别来自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洞头区、瑞安市、乐清市、苍南县、永嘉县、文成县及泰顺县等10个县区,涵盖了温州市大部分养猪区域及规模猪场。

2.2 疫苗来源 根据调查发现,温州地区规模猪场的疫苗绝大部分采用国家免费疫苗(约占73%),也有部分自行从兽药公司采购(约占16%),或自行购买进口疫苗(约占11%)。同时发现,养殖户在选用疫苗时更加在意疫苗的使用效果及疫苗品质,对疫苗价格则不作重点考虑。

2.3 免疫疫病 根据《2016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中要求强免的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免疫率最高,分别为94.67%(71/75),100.00%(75/75)和100.00%(75/75)。详见表1。

表1 调查猪场疫苗免疫种类使用情况

2.4 免疫程序 调查显示,温州地区规模猪场大部分采用肌内接种的免疫方法(68/75);接种部位大多采用耳根后颈侧(67/75);猪舍每周消毒清理(75/75);接种时疫苗基本恢复至室温(72/75);且能在免疫接种后进行护理与观察(73/75)。对制定免疫程序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对象均认为免疫效果最为重要(占86.84%),其次是抗体水平和疫病流行情况(分别占66.67%和66.67%)。对确定疫苗初免日龄的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对象对母源抗体干扰、当地疫情情况及理想的免疫应答日龄等3种因素考虑基本持平(分别为64.00%、54.67%及64.00%)。

3 调查小结与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温州地区规模猪场对国家免费疫苗使用率较高,说明国家免费疫苗无论从产品质量或使用效果看都能满足绝大部分养殖户的需求。疫苗质量直接影响免疫效果,如果养殖场未能从正规厂家购进疫苗,未按冷链要求对疫苗进行运输和保存,都会使疫苗的免疫效果大受影响[2]。如果疫苗包装出现破裂、保存时间过长,超过有效期仍在使用,也会降低抗体效价而引起免疫失败。且不同疫苗免疫应间隔7d以上才可免疫[3]。

通过调查发现,温州地区绝大部分规模猪场均能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消毒,且能定期进行免疫抗体或仔猪母源抗体监测,说明市、区、县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对养殖户的科学免疫指导已初见成效。但调查发现部分规模较小的养猪场,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免疫管理,接种时疫苗温度未能恢复至室温,甚至有少数场点采用温水化开疫苗后进行接种,且免疫接种后未能按规定进行护理与观察,个别场点仍按照习惯进行免疫接种,甚至盲目进行多次免疫,表明在免疫程序管理上仍存在某些问题,有待改进。不同的生产场由于饲养规模、生产水平及猪群健康情况的差异,不能随意套用其他场的免疫程序,必须通过定期对抗体水平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再通过一段时间后根据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制定出符合本场实际的个性化免疫程序[4-5]。

从接种疫苗的种类分析,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三种疫苗使用率均达到《2016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中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的要求,表明温州地区对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非常重视,免疫率较高。猪伪狂犬及猪圆环病毒疫苗免疫强度也达72.0%和50.6%,由此可见规模养猪场对于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越来越重视。

据本次调查发现,温州地区至今仍有部分养殖场点的疫病防控设施尚未完全发挥应有作用。养殖场虽均制订有疫病防控制度,但仍有部分养殖场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养猪场工作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且大多不采取任何有效的消毒措施;个别养殖场疫病防控设施缺乏,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场内污水四溢、粪污遍地,夏秋季蚊蝇乱飞,臭气熏天,环境条件恶劣。因此,严格落实疫病防控制度,保证养殖场养殖安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科学系统的免疫管理至关重要。

[1]张海平,刘巍申.兽医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设计[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9):6.

[2]何志强,何雪红.影响猪瘟免疫效果的因素及防治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31(1):188-189.

[3]张 娟.四川省内江市猪瘟、猪口蹄疫免疫效果监测与分析[J].湖北畜牧兽医,2016(4):6-8.

[4]王美君,侯艳红,倪 娇,等.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其防制对策[J].畜牧兽医. 2011.38(2):217-219.

[5]刘志勇,韩庆安,刘乃强,等.规模养猪场主要疫病免疫效果评估模型的建立[J].中国兽医杂志,2011(7):56-60.

农业部印发《2017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

最近,农业部印发《2017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至此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正式展开。

《监测计划》要求各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动物肠道菌群血清型变化和耐药性进行监测。监测菌群包括大肠杆菌、肠球菌(分为尿肠球菌和粪肠球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弯曲杆菌(分为空肠弯曲杆菌和结肠弯曲杆菌)等。同时要求每个省设立的全国定点监测场,猪场、肉鸡场、蛋鸡场或奶牛场至少各1家,长期跟踪监测大肠杆菌和肠球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每年采样2次,分上半年和下半年进行。其中,规模养殖场和小型养殖场应各占50%。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和辽宁省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上海市兽药饲料检测所、河南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四川省兽药监察所、广东省兽药饲料质量检验所、湖南省兽药饲料监察所、陕西省兽药监测所等10家监测机构承担《监测计划》的检测任务。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负责全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技术指导和数据库建设与维护工作;负责罕见表型菌株的确认、收集和保存;负责各地耐药性监测实验室分离的人畜共患菌(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的菌种保存,并指导任务承担单位进行沙门氏菌血清分型。

《浙牧》讯

2017-04-18

赵 妍(1988-),女,汉,黑龙江人,兽医师,硕士,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工作。E-mail:zhaoyan201314@163.com

S858.28

C

1005-7307(2017)04-0019-002

猜你喜欢
温州市兽药猪场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中小学校长(2022年7期)2022-08-19 01:36:44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
中兽药在家禽养殖中的作用与应用
优胜选手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中心小学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
风能(2016年12期)2016-02-25 08:46:30
兽药
兽医导刊(2015年7期)2016-01-04 11:59:54